APP下载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0-04-20石嘉文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会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型,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来保证健康成长,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实践中,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按照预算管理的流程分析了目前企业全面预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于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促进业财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业财融合;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4-0047-02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该法案不但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对市场环境做出规范,还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做了多项具体的规定。预算管理实施以来,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企业资金配置,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将无法充分挥发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就目前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透彻的研究,并针对相关问题罗列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十三五”规划强调加强业财融合、推进管理会计应用,预示着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行为逐步向经营管理活动渗透。一些企业在探索业财融合即以生产、经营、人事等业务与财务相融合,促进它们的一体化过程中,提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细化预算目标,以此来形成和推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起点的业财融合新模式。

1.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上下各部门全体人员,即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完成对现有资源的高效配置,在此基础上由企业内部的专门预算管理部门编制出各部门在未来一段期间内的资源管理目标方案,经上报、审批后分解目标要求企业动员所有人员认真执行预算方案,同时,按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预算外或与原定方案不符的情形迅速做出预警的动态管理系统。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意义非凡,它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科学、合理配置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以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进行精细化管控来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全面預算管理的特点

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实施时,首先应考虑的是管理基础环境,包括战略目标、业务计划等,然后按步骤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三个阶段分步来完成,又因全面预算所具备长期性、首要性、整体性之三大特点而优于传统预算,具体为:

(1)长期性。战略通常以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为总体目标,从时间上来看,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场持久战,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长远目标的实现,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及调整等工作,均必须站在企业战略高度设定目标追求长期利益,不能目光短浅。

(2)首要性。全面预算管理是决定企业管理质量的首要因素。预算管理是将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具体化、数量化的目标落地的过程,即先分解目标,后对比目标评价结果。预算在制定时需要考虑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变化,执行时要监控分析出现的不适应,考核时结论又与绩效挂钩,故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相得益彰。

(3)整体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体系,它所管理的是企业总体的预算,而非对单一个体的管理。全面预算相当于从整体层面资源配置梳理企业,然后全员参与企业的管理,避免仅仅几个部门为战,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三个阶段分析,目前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全面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预算在设计、编制阶段未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大方向展开,既未整合多种资源综合考虑,也未采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状况结果做出全面的精细化分析。由于全面预算编制的复杂性,部分企业在预算编制时对国家政策、市场变化缺乏深入调研,致使所编预算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如一家企业的全面预算,由财务人员直接以历年财务数据分析结果为基础编制,该企业管理层未考虑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忽视了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特点及非财务指标,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在第一步编制时即存在各种弊端。

2.各部协调不充分、融合性不够

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往往以部门或单项任务为单位来制定,年终考核也只以完成本部门目标为评价依据,忽略了各部门之间合作关系,没有从财务倒逼业务,即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未贯穿、嵌入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财务人员已转变为企业各项业务的管理者,没有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协同,业务部门将失去风险管控,进而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风险。如企业在销售活动中,财务人员未参与签订合同的过程,造成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失实、赊销审批手续不全、回款困难、违约等等一系列的合同风险。

3.全面预算执行力度存在的问题

预算执行缺乏刚性或过于刚性化。预算执行缺乏刚性会导致企业只注重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对预算管理的执行过于粗放,缺少管理或资源配置的不严谨,执行不充分;过于刚性化,会让企业各部门突然感觉财务管控过严,如:业务部门以前开支报销只要有业务,花多花少都可以,但执行全面预算后有了限额,业务部门就会产生抵触,觉得财务把业务管得太死。因此,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应用过紧管理的方式,反倒会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与编制预算时的初衷相悖。

4.未能形成有效的监控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企业财务部门做的事,它涉及范围是企业全部,即:每个人都要被管理,每个人都要参与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必须发动公司所有人员一起学习、努力以实现战略目标为目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最大化,我们须对预算落地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分析预算管理中每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差异原因等。如缺乏预算执行的监控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则不能及时调整预算数据,无法应对相关风险,预算的预警机制作用发挥不到位,进而影响企业的利益。

5.缺乏积极的评价与反馈制度

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与反馈制度无疑可以激励与约束预算参与者,缺乏积极的评价与反馈制度或采用传统的激励方式以预先确定的固定财务数据为标准,一旦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当事人便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

三、解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全面预算管理与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不同,它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有时还会触及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利益。针对全面预算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应对对策:

1.编制全面预算时以战略为导向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升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通常是一个模糊化、概念化的长远规划,而全面预算管理是让这种长远规划变为现实的有用工具。为此,本文提出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细化分解为短期目标,然后通过各项指标预算来完成。比如,预算管理部门编制全面预算草案时以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为导向,将收入的增长设定为一个个的小区间,长远目标细化为短期目标逐步完成,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一份合理的预算不但要符合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特点,还应适应当前经济环境,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战略为导向,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有序开展,引导各预算责任主体聚焦战略、专注执行、达成绩效。全面预算管理优于传统预算,是一种实施方法科学的新管理模式。这种现代化的成本管控从源头开始,对成本进行控制,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政策制定、方案的实施、变化的应对、制度考核的评审等,其作用就是通过管理目标的管控,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面预算可以克服传统预算以结果为导向的缺点,在战略目标指导下,整合企业多种资源,将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充分结合,避免目光短浅的过于重视企业短期效益,站在整体角度从企业价值出发进行精细化管控。

2.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业财融合管理

针对一些企业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内部协调和融合性不够,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利用大数据分析,不但可以做到降低企业成本,还可以通过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优化,预测各种风险,深入的大数据分析能解决预算编制基础复杂所带来的预算管理片面性弊端。在业财融合一体化下,为避免因内部协调不足导致的风险,企业应做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评估。比如,在预算执行阶段,首先,事前介入建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有效沟通,如宣传全面预算的意义、对各部门培训组织学习业务精细化管理了解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等,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交流联系,找出管理中的缺陷。其次,穿梭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关键风险点的事中控制,能够及时发现业务执行中的各种问题,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协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最后,落实好事后评估,深入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识别出各流程中的风险,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管理层作出调整。

3.注重预算编制流程

为保证预算的执行力度适当,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可按“自上面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方法,预算编制部门通过反复征求各部门意见,形成草案經审批后逐级下达执行。传统预算通常遵循保守稳健原则,除企业管理层及财务部门外业务部门显少参与编制,全面预算管理的一大优势是充分调动企业各级层人员积极性,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以创新思维整合数种资源,提高效率科学合理,增强各级层员工责任感。全面预算模式灵活,随着模式的不同,预算编制的起点也会存在差异,如:利润、成本等模式,合理使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可以提升预算的适用性。

4.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工作,全程监控

(1)执行过程中建立全面预算预警机制。预算控制中应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如以预算指标体系合理确定预警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管理层及各部门运用大数据信息系统通过对比实际数据与预算指标,反映预算完成情况,分析差异原因,明确责任奖惩公开。

(2)执行结果的评价考核与绩效挂钩。预算考核激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建立预算执行追踪制度,定期对比绩效目标的实现,完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公布执行结果,使预算执行情况与目标、指标一目了然,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有利于确定员工的职责及促进预算的落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来。

5.不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为弥补对预算执行结果的积极评价及反馈制度缺陷,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各部门的负责人,需要定期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执行结果的认可。

四、结语

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及监控等各环节中采取措施应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业财融合,建立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让管理层认可并重视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从管理意识上改变,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保国.全面预算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业财融合”应用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7):104~107.

[2]刘若晨.大数据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以Z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9,(23):101~105.

作者简介:

石嘉文,供职于永州天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会计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