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优化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2020-04-20岳建霖
岳建霖
摘 要:科学课程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出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关注的是小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形成与完善,同样也十分看重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创新能力的发展。其中,实验教学活动十分重要,能够呈现丰富的实验现象,便于小学生自主建构科学知识。因此,小學科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切实改善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行为。本文将从设计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欲望;丰富小组交流,保障学生的实验探究效果;完善实验总结,优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组织策略
在过去,科学教育并不十分受关注,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行为也比较被动,一般是单向背诵科学理论知识,由教师一五一十地解释每一个科学知识的内涵。虽然看似可以在短期内更新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但是却在无形中压制了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无法真正提升小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无法真正优化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丰富的实验教学活动,切实优化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保证小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内化所学知识。
一、设计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欲望
虽然演示实验十分重要,可以直接丰富科学教学活动,但是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实验更为关键,是让小学生亲自整理科学材料,能动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活动。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及时设计科学问题,及时唤起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主动调整好实验参与状态,让小学生以主体身份去操作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以便让小学生在科学实验操作活动中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就如在“蜗牛吃食物的观察”一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小学生确定实验观察方向,提高实验效率,笔者设计了几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借此唤起了小学生的思考欲望,也希望小学生能够在观察时有针对性地记录实验数据。具体问题为:蜗牛是如何分割食物的?蜗牛是如何消化食物的?蜗牛喜欢吃什么?等等。实际上,小学生本身是比较感性的,他们只能通过蜗牛的外形感受到蜗牛的外部结构,很少会深入思考蜗牛是如何切割、咀嚼与消化食物的,而本节课的科学问题则可促使小学生自主展开理性思考,使其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产生丰富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可以切实提高科学实验的探究效率。
二、丰富小组交流,保障学生的实验探究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这是由于客观存在的年龄问题所决定的,所以小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高难度、丰富的实验探究任务。而且,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角度也比较单一,在探究实验中很可能会受到思维限制。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及时丰富小组交流教学活动,让小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身份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从而切实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现实效益。
就如在“谁更容易吸水”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要认真观察各类物质的吸水性质,借此展开科学思考,正确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在本轮科学实验中,笔者会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负担,一方面是希望可以通过生生合作来使其归纳出更加完善、全面的实验结论,从而切实优化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笔者会鼓励各个小组科学分工,分头检测各类物质的吸水性,丰富实验内容,然后再在小组内共享实验结论,切实优化实验效益。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产生有效思考,积累动手操作经验。
三、完善实验总结,优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
总结活动虽然看似并不关键,但是却是让小学生自主总结实验探究所得,整理常见实验操作方法的重要环节,便于小学生自主反思实验参与行为,为后续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经验,所以是优化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及时组织丰富的实验总结活动,让小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稳步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有效的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就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展开了实验探究活动,也希望小学生能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待小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任务之后,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及时总结实验操作经验,使其认真总结实验结论,反思自己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认真归纳有效的实验操作技巧。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现能动进步,也可使其及时归纳有效的实验操作经验,便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久而久之,小学生也可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领域组织丰富的实验教学活动十分重要,可以切实改善科学课程的教学结构,优化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利用现有条件组织丰富的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小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操作,稳步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参考文献:
[1]郎红立.浅谈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8(17):100-101.
[2]吴时祥.小学科学趣味实验活动教学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