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将德育渗透进小学数学中的方法
2020-04-20马福寿
马福寿
摘 要:如今,素质教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素质教育,希望学生因此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德育教学自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各学科教师都应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数学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探究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谈一谈将德育渗透进小学数学中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教学策略
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以此培育出更好的学生。德育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探究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学,使学生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将德育渗透进小学数学中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当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德育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学。
如,在教授与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的数学知识时,笔者便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会向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为了建设美丽新中国,学校在植树节开展了一个种树的活动,一年级的学生一共种了10棵树,二年级学生一共种了32棵树,三年级一共种了40棵树,请问这三个年级学生一共种了多少棵树?笔者所创设的情境,能够使学生认真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答。在学生进行完问题的解答后,笔者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让学生探究种树的原因。笔者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建立环保的意识,使学生的道德品质获得有效的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因此能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将德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实际相关,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合理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德育教学策略时,可以将生活实际进行一定的结合,使得学生因此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授与两位数的除法相关的数学知识时,笔者便会将教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有效的联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会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景。如,笔者会在课堂中对学生说:“A店的一杯奶茶90g,9元,B店一杯奶茶80g,10元,在两店的奶茶口味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家店的奶茶?为什么?”笔者的问题十分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除法的运算,解答出正确的答案。在学生进行完问题的解答后,笔者还会让学生仔细地想一想这道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解答出最优解,来无形之中提升自身勤俭节约的意识,使得学生因此能够具有良好的品质。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将生活实际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因此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道德品质获得提升。
三、探究教材内容,开展德育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学时,应该仔细地探究这些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因此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会注重教学内容的探究,并由此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在教授与认识人民币相关的数学知识时,笔者在向学生讲授完基础的内容后,会进行一定的德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了解人民币的重要性,善待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比如,在向学生教授与认识秒、分、时相关的数学知识时,笔者除了让学生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还会开展一定的演讲活动,让学生以珍惜时间为主题进行一定的演讲,使学生能够通过演讲,更好地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充分地利用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使学生因此能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仔细地探究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实施合理的德育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小學数学教师有必要探究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内容,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学,使得学生能够获得道德品质上的提升,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妍玉.百花齐放才是春——小学生语文差异教学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5).
[2]吕静雯.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以“语文课文教学主题读写互动创意微课程”为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