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除法意义,掌握竖式规则

2020-04-20潘红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被除数三位数个位

潘红英

小学阶段学习的竖式中,除法竖式的格式与乘法、加法、减法的格式完全不一样,除法竖式在计算的顺序上也与加法、减法、乘法不一样。学生学习除法畏难。鉴于此,在除法竖式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采用“比较”教学法。在三次不同的比较中,分解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掌握除法竖式,效果良好。

一、比较不同分法,感悟除法意义与规则

(1)比较竖式48÷2的两种分法,感悟意义。除法竖式整个书写过程是记录平均分的过程。上课初始,我借助分48根小棒情境来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

T: 48根小棒(要求:10根扎成一捆,计4捆和8根小棒),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怎么分?

S1:先把8根小棒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到4根;再把4捆小棒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到2捆,一共每人得到24根。

S2: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到2捆,就是20根;再把8根小棒平均分给2人,就是4根,一共每人得到24根。

T:他们两位同学在分法上有什么不同?

S3:一个先分1捆1捆的,一个先分散的。

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先把4捆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到2捆,就是除法竖式中的第一步:十位上的“4”除以“2”等于2。在十位上商“2”,表示2捆,表示2个十。每人分2捆,2个人分了4捆。记录:在十位4的下面写上4,表示分了4捆,“4”与“4”相减得0,表示有4捆小棒,分了4捆,刚好分完。第二步:8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4根,就在个位上商4。2个人每人分得4根,共8根小棒。所以在个位8的下面写上8,表示就是分了8根。“8”减“8”得0,表示有8根小棒,分了8根,刚好分完。

(2)比较48÷2和48÷3的分法,感悟规则。在所有的竖式中,加、减、乘都是从低位开始计算,而唯独除法竖式是从高位算起的。这也是孩子们对除法竖式有畏难情绪的原因之一。

48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

S5:先把4捆平均给3人,每人分到1捆是10根;剩下1捆和8根是18根平均分给3人,平均每人分到6根。一共是16根。

S7:我先分8根,每人平均分到2根多了2根;再把4捆平均分给3人,每人一捆,多了1捆。再把1捆和2根加起来组成12根,12平均分给3人是4。全部合起来是一共是16根。

T:有时,我们在分物品的时候,整捆不能平均分,整捆的要和散的组合再进行平均分。所以,我们分的时候都是先分整捆再分散的。因此,在除法竖式中我们也是先从高位除起,我们每分一次就是除法竖式中的一步。

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对48根小棒平均分给2人和48根小棒平均分给3人进行比较体会。理解除法竖式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的意义。在除法竖式中,结合学生48根小棒平均分给3人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3”得1。“1”应该写在十位上表示1捆,也就是1个10。每人分了1捆,还剩余1捆。这1捆和个位上的“8”(也就是8根)组合成“18”,再除以“3”得6。通过竖式和分小棒的过程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除法竖式的运算规则。

二、比较记录方式,感受书写规则

(1)比较408÷2二种记录方式,感受省略书写的意义。

在这一节课中,借助数小棒在48÷3中形成的除法法则概念,来理解408÷2。百位上的“4”除以“2”得2,表示200。十位上的“0”除以2得0。个位上的“8”除以“2”得4,所以商是204。十位上的“0”除以“2”得0。通过比较,知道得“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408÷2=204。

(2)比较408÷2和408÷3记录方式,感受中间0的不同处理。

T: 观察408÷2和408÷3的竖式

T: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408,被除数中间都有“0”。为什么408÷2商中间有“0”,而408÷3的商中没有“0”?

S1:408÷2的竖式中百位上“4”除以 “2”刚好都分完了;接下去是分十位的数,十位是“0”,0除以任何数(不是零的数)都得0;408÷3的竖式中百位上“4”除以“3”,没有都分完,剩余1,1和0组成新的数“10”,“10”除以“3”,商是“3”余1;这里是“10”除以“3”,而不是“0”除以“3”,所以商中間没有“0”。

通过408÷2和408÷3的竖式,比较它们的不同,再结合数小棒的经验,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在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都有自己的意义。虽然被除数中有“0”,但是商并不一定有“0”。

(3)比较612÷3和612÷7的竖式,感悟商的位数不同。

经过前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格式和运算法则。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当高位不够除的竖式格式。

T: 观察比较,为什么612÷7的商是两位数?

S1:因为百位上的“6”比“7”小,假如一捆100,600是6捆,6捆不能平均分给7个人。

T:你的意思是说6捆平均分给7个人,平均每个人不能分到1捆对吗?

S1:是的。

T:当不够1捆1捆分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

S:我们要把整捆打开散出来分。

S2:“6”不够就看“61”两位,“61”除以“7”商是8余5,这样就和以前学的一样继续组成新的数往下除。

T:思考:一位数除三位数,不计算,商是几位数,你会判断吗?请同桌相互讨论。

S3:只要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就可以。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大或者一样大,商就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比除数小,商就是二位数。

T: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

S1:因为百位上的“6”比“7”小,假如一捆100,600是6捆,6捆不能平均分给7个人。

T:你的意思是说6捆平均分给7个人,平均每个人不能分到1捆对吗?

S1:是的。

T:当不够1捆1捆分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

S:我们要把整捆打开散出来分。

S2:“6”不够就看“61”两位,“61”除以“7”商是8余5,这样就和以前学的一样继续组成新的数往下除。

T:思考:一位数除三位数,不计算,商是几位数,你会判断吗?

S3:只要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就可以。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大或者一样大,商就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比除数小,商就是二位数。

……

三次不同的“比较”,意义不同,重点不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理解除法竖式的格式和除式中各部分的意义;第二次的“比较”注重让学生理解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竖式。第三次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的除法竖式的格式和运算法则。通过“比较”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为后续的除法竖式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被除数三位数个位
云朵装礼物——三位数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东东“闯关”记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三位数密码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巧求被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