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心理及相应教育策略

2020-04-20陆霁

科教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

陆霁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需加强对受教育者心理研究,针对不同心理状态和接受程度,利用传播学原理,完善相对应教育策略,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41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fundamentally a work of human beings, and must focus on students, care for students and serv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educate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acceptance levels, we should use 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to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 strategies, so as to obtain better education effects.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logy; education strategy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可以看作是教育者采取一定方式对学生传播特定信息,从而达到改变他们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说:“人们在忧愁或愉快、友爱和憎恨的情况下作出的判断是不相同的。”学生对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可以影响他们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分析水平,从而发生行为的差异性改变。

1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分析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这种相对问题的心理倾向很难更改,往往容易形成固定印象,对接收信息产生不同的反应。

(1)正向态度的学生(以下称为第一类学生)。正向态度包括主动接受、理解、认同等积极方式。这些学生通常对教育者认同度较高,对于他们传递的信息接收程度较高。他们接受、理解信息能力强,这个过程同教育者的预期过程相类似。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能很快理解讲授内容,并能够很快结合自身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举一反三,对理论有比较高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他们往往又能够从受教者转变为教育者。教育效果比较好。

(2)中立态度的学生(以下称为第二类学生)。中立态度包括:学习、模仿等中性行为。他们渴望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不断完善自己对社会、对未来职业等和自我有关信息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更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内容,所以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比较快,但是分析信息的过程比较简单,容易受到信息本身性质及其他人群的干扰。他们在学生受众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是教育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3)负向态度的学生(以下称为第三类学生)。负向态度包括:拒绝、质疑、不配合等消极行为。这些学生往往受到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固有的偏见,消极对待教育过程,否认教育内容。这种偏见会影响他们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他们会拒绝和否认绝大多数信息,只选择他们认为的能够接受的内容作为接受目标,强化他们的偏见。而且这些学生的负面情绪很容易感染第二类学生。所以他们是教育中的难点,但是也是一个关键点。如果这类学生的教育效果提升,不但可以化解他们的负面情绪,而且可以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氛围。

2 结合学生态度分类采取相应教育策略分析

认知心理学中提出心理感染这个概念,即我們的判断、情绪和行为被无意识和不能控制的心理过程所影响。并且信息接受者对于情绪的反应几乎是不能够控制的。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需要利用这种情绪反应来优化设计和精心策划教育的步骤和过程。

2.1 教育信息形式分析

根据信息的感知器官可以将传播分为以下几类:(1)声音传播(口头传播)即把传播内容换成声音信号,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的传播;(2)形象传播(口头传播)即把传播内容转换成光信号,通过人的视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的传播;(3)文字传播即把表征传播内容的词的符号转换成信号,通过人的视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的传播;(4)综合传播即将传播内容同时转换成声音的、光的或其他信号,通过两种以上的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的传播。

从传播效果来看,综合传播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单纯的传播信息形式。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来源于网络,例如微信、QQ、论坛等社交软件,抖音、慕课等视频软件,而这些网络平台能够很好地承担综合传播的任务,相较传统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2.2 教育信息选择差别分析

根据威尔伯 施拉姆提出传播获选的或然率公式:

选择的或然率=

信息传播的效果同受众者的需要程度成正比,同受众者满足这些需要付出的代价成反比。通过对受众心理过程的分析,在进行教育信息发布传播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区分。

(1)发挥教育主体作用,调动第一类学生学习主动性。上文已经分析了这个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他们可以使用一贯的思维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费力程度来看是比较低的。要善于运用奖励机制,想方设法让他们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既成为受教者,又可以转化为教育者,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学习领悟对他们产生积极的作用。

(2)优化信息获取渠道,稳定第二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类学生,一方面对于信息有较强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成本去获取这类信息。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水平为目标,减少时间和精力成本,创造良好的教育交流平台和环境,要用他们最易于接受信息的媒介和方式发布教育信息,才能保证教育双向通畅。

(3)合理分配信息比例,增强第三类学生教育针对性。这一类学生对于教育的内容是有选择性的。他们会选择和他们态度相一致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强化他们的态度。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信息数量和信息传播渠道进行干预,增加他们获取负面信息成本。与此同时,要加大正面信息的传播力度,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自身利益问题等方面,传播及时答疑解惑,传播社会正能量。这样的信息要形象、具体、简单,一幅生动的画、一部精致的短视频,一首朗朗上口的歌等等,都可以成为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

2.3 教育信息设置分析

不同的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接受程度有所差异。为了降低教育的成本,提高教育效果,必须在教育信息设置上有所区别。

(1)加强理论指导,提高第一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对于第一类学生,他们对信息接受快,理解强。一般形式和固定内容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不够解渴”,很容易丧失坚持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并结合理论加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指导。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并形成属于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如有条件,要为这些学生搭建平台,利用班会、小组讨论、微课、公众号文章等多种形式,鼓励他们走上讲台,从受教者转化为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2)注重日常宣教,提升第二类学生参加学习兴趣。对于这类学生而言,教育中获得他们最大的注意力是关键。因此教育内容必须独特、新颖,更主要的是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注意力,并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线。对这类学生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要贯穿于这个教育管理过程之中,通过日常行为规范、个人谈心谈话、榜样行为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宣传,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学会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用他们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这样才能贴近他们的生活,教育的内容才更真实和丰满,更能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3)摸清问题根源,解答第三类学生学习过程困惑。当下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末,正是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他们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网络舆论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由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陈旧、教育内容老套、脱离实际严重,有少数学生对传统教育存有抵触和逆反心理,更愿意相信网络上所谓大V、墙外的消息,关注社会负面新闻,对主流价值观、社会正能量关注不够。要改变这些人的态度难度很大,因为这种态度的形成和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同基本价值观有密切联系。对这类学生,要抓住问题根源,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教育者要關注这类学生关注的信息,找出这些信息的不合理之处,可以采用正反对比、案例分析、热点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出他们对信息的疑虑和质疑,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教育,先破后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修辞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39.

[2] 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十版):132.

[3] 传播心理学新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4-65.

[4] 威尔伯 施拉姆,威谦 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114.

[5]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42.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