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20黄润章

卷宗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黄润章

摘 要: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思维活跃度比较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应用合理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能够提出可行性措施,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人的思维具备放射性特点,通过图像表现出放射性思维,使思维过程具象化,从而形成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传统方式绘制和建立思维导图,在具体绘制期间可以全面展现出绘制者的个性特点等。思维导图可以实现知识可视化,主要借助于图文结合方式,利用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图画,与人脑思维方式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便于记忆。思维导图可以通过文字、线条以及图像等方式表示出来,确保整个思维过程的直观性和具象性。思维导图可以体现出人的心智活动,有效结合创造智能、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可以全面展现出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具备思维功能特点,因此在教育、沟通、写作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人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改变思维习惯。现阶段,思维导图已经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研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扩展学生思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分析

在实际应用期间,思维导图能够有效联系图案,关键词以及色彩等元素,使人类的左右脑可以进行协作,全面发挥出思维方式的价值,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出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深入践行育人理念、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1.1 践行育人理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后,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结构的关联性,防止行为知识孤岛。同时,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目的,梳理所学知识和内容,以此确保学习过程的思维活跃度,还能够梳理和积累知识。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梳理重点脉络,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思维导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通过结构图纸展示出零散的知识,确保各项知识可以形象生动地串接起来,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清晰梳理,强化空间知识感,有助于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1.2 梳理語文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可以高效梳理语言知识体系,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框架,优化整合学习课程资源,确保学生可以掌握全新的思维方法。通过应用新型思维模式,能够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同时,通过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建立“全景图”,使其突破思维定势,在各类知识间隙中建立桥梁,深入分析和研究所学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具体应用

2.1 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教育阶段的识字量比较大,教师在开展师资教学时,所应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按照生字偏旁结构教学法,并进行拆解分析。在生字巩固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反复抄写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性比较强,极易产生厌学心理,对学习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识字教学中,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采用形象记忆方法,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思维导图的提示作用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感,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应用字谜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识字复习教学中,症状会遇到同音字和形近字,此处需要通过思维导图方式,使学生加深记忆。

2.2 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让学生对写作思路进行归纳梳理,明确文章内容,并总结文章主题。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只可以使学生出现线性思维,不满足立体化发散思维的要求,前后知识联系性不强。在学习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时,明显会出现回生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造成极大影响。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阅读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升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通过思维导图,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预习环节,在预习阶段反复学习文章,梳理文章结构体系,并且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课外阅读的思维导图绘制,还能够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阅读教学将思维导图绘制作为主线,不断对内容进行细化,同时对思维导图过程丰富,加深对学生的理解程度,确保阅读教学不会与思维能力主线相偏离。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时,会出现应用不熟练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内涵和绘制方法。同时,发挥出教师的带头模范作用,展示优秀的思维导图,并且使学生明确思维导图绘制的思路,使学生更够熟练应用思维导图。

2.3 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写作文难问题比较普遍,常常认为作文语言组织难度大,无内容可写。导致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启迪和开发学生思维,缺乏想象力。对于写作期间所遇到的难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方法帮助学生多加练习,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想象能力。

第一,通过思维导图,开展写作思路。学生写作思路不开阔是导致写作难的主要问题,没有内容可写。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方式,不断扩展学生的思路,使其可以充分应用思维导图展开写作,有助于降低写作恐惧感,还能够梳理学生的思绪。比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有以风景为主题的作文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描写春天的景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方式,将春天作为关键词,不断引导学生想象与春天有关的词语,例如花草树木、万物复苏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季节性特征和象征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力和联想力,建立辐射性思维模式,以此增加写作内容,全面提升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度。

第二,通过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写作想象力。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需要借助大脑的想象,以此产生创造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全面应用发散思维的特点,绘制出想象过程,之后再进行写作,这样不仅可以全面发挥出能动性和想象力,还能够不断尝试到作文的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童话书,按照童话书的思维模式发挥想象力,并且创造作文内容。学生可以按照童话原型写故事,将动物和植物作为关键词,建立出童话的思维导图。同时可以按照关键词,建立思维分支。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描写出不同植物或者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优势缺点等。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不断开阔学生的作文视野,全面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以此增加作文的光彩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力。教师可以按照小学语文的课程章节内容,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天萍.试论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5(12):132-133.

[2]林明彦.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认知结构为视点[J].才智,2016,12(04):102-103.

[3]郭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29):43+10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