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探究
2020-04-20殷聪周于靖
殷聪 周于靖
摘 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人才需求逐年递增,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解决校企供需失衡的重要方式。文章以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着力从专业课程设置、创业团队打造、校企联盟建设三方面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创新,旨在为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法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2-0086-02
“互联网+”与知识经济大数据的时代环境,促使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随之转变,我国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和新时代经济社会所需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呈现供需失衡的现状,以人才专业性为前提条件,对人才实用性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个性化的要求,毕业生往往无法达到电商企业的招聘要求。电子商务作为集计算机、运营、管理、法律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型学科,其教学体系建立困难;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以至于不再适用当今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师资团队缺乏实务经验等教学问题突出。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各高校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探索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以期培养出复合性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支撑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稳定发展。
一、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的教学意义及要求
(一)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的教学意义
为实现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缓解教学产业脱节现象,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将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融入电商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政企校”乃至行业之间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的格局,转生产和教育分裂为的一体化[1-3]。脱离产业需求的教学培养必定会造成人才供需失衡,产教融合肩负着实现产业人才需求融入到教学培养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其目的在于高校可针对当前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做出调整,实现与企业的对接,满足学校和市场双方的发展需求。鉴于此,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的教学要求
据最新电子商务人才状况统计显示,62%的电商企业招聘常态化,人才缺口较大,技术设计、推广销售、综合型高级管理方面成为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人才,此外,与传统内贸电商相比,跨境电商的人才同样匮乏,需求增至36%,国际贸易专业和外语类专业人才需求超过70%[4]。而我国每年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有限,无法全面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产教融合则是将实习作为第二课堂,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操,再结合高校自身教学特点专项培养岗位人才,满足企业需求,反哺企业发展。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现状与问题
(一)产教融合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着眼于电商人才素质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改进两方面,并结合《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和前程无忧、58同城、智联招聘等各大招聘信息平台数据统计显示,电商发展涉及新零售、社群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多方领域,发展涉面广使得传统电商人才能力相差甚远。企业对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的素质要求分别占74%和72%,超过半数的电商企业对具备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敬业度和团队合作的综合性能力人才需求扩大,同时提出加强高校实操性教学的电商企业占81%[5]。在行业薪资仍处于较低水平下,电商企业更迫切需求学习能力和实操性强的电商人才来助推企业纵深发展,而这正是高校教育体系的软肋之处,电商人才供需失衡不断扩大,就此复合性应用型电商人才的需求已是大势所趋、青黄不接。
(二)产教融合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供需失衡分析
综合调查报告及各大招聘信息平台数据的分析,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呈三点趋势:其一,传统运营推广方式弊端浮现,利用高等电商人才突破瓶颈势必不仅在于学历高低,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其二,起薪与平均薪资标准和整个社会消费水平提升以及电商企业发展呈现正相关,和学历水平亦呈现正相关;其三,近年来,跨境电商盛行,人才需求结构随之变化,跨境电商、跨国贸易、营销与设计、外国语种成为跨境需求的最热门专业。
数据显示,52%的电商企业认为应届生或实习生可塑性高,但入岗培训必不可少,半数企业的岗位培训需求表明,高校电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1)课程教材滞后。近年热门的新零售、人工智能等无法体现于教材中,电商行业每年涌现的繁多新概念、新玩法、新热潮,仅凭教材上老旧的案例,容易和产业形成脱节。(2)电商企业将客服、物流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高校进行学生实习和项目研究,但企业往往对学生实习培训指导和低效的项目成果无法顾及,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6]。(3)校企交流匮乏,各校单方面举办专业咨询会、专业讲座、邀请电商企业专家进入课堂参与人才培养等教学活动,企业通常参与度不足,导致校方缺乏对行业整体需求的跟进,产教融合难以深入。
三、重庆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
重庆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深知电商产教融合难点后,旨在培养兼备计算机基础和管理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的理论和实操,并根据时代需求学习和运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知识,通过课程设置、打造创业团队、借鉴优质经验、联合各方资源打造具备电商实务操作和互联网法律问题处理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设置契合于电商企业需求
重慶理工大学专业课程设置采用横纵交替模式培养,横向从专业基础、核心、专题、实践四个模块着手,纵向从电商和法律两方面双管齐下,如表1所示。
基础课程旨在夯实基础,重在打牢电商理论、计算机操作、法律思维基础;核心课程是在基础课程基础上,深化对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并进一步学习重要法律;选修课程是结合学生自身需求和能力欠缺部分的补充;实践课程的实施则通过定向培训(跨境电商培训、物流配送培训等毕业培训)和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学以致用,接受企业实践培训,并向学院反馈教学缺失部分,根据每年实习就业情况和人才需求变化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协同打造创业团队,汲取淘宝大学电商职场经验
课程设置虽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部分,但如何将所学内容最大程度地融合于实践并掌握电商职场经验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根本问题。
为进一步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通过结合“三创”大赛需求举办“电商杯”商业策划大赛,提高创新创业和应用能力,这不仅是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连接纽带,更是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商业实践相结合,聚焦于三农、环保、传统文化、扶贫等电商主题,立足电商发展前沿,探讨电子商务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此来打造更加贴切于服务社会的创业团队[7]。结合淘宝大学“青橙计划”产教融合方案的所思所想,借助阿里巴巴平台丰富的电商资源,在可操作的前提下,新增符合重庆理工大学和知识产权学院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需求的内容营销、电商运营、电商推广、美工设计、客服一一对应于企业五大类电商岗位的课程,各选所需,以此来弥补实战经验不足,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校企联盟建设
自身能力的提升少不了各方资源的共享,享用第一手资源是赢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筹码。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作为应用型特色专业,目前已经与如阿里巴巴、猪八戒、大龙网、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北京邮电大学、湖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发起并成立“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联盟,加入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集结来自政府、高校与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和平台共享,在校搭建实务操作平台,实现产教培养的无缝对接。
四、结论
重庆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融合课程设置、实务操作、资源共享以期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升级人才培养渠道,培育出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教学模式实时调整与完善,为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翠香.新时代的新使命:“产教融合”政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8,(18).
[2]孔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8).
[3]李妮.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4).
[4][5]崔立标.2018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R].2019.
[6]张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8,(8).
[7]张仁钟,周任慧.西部地区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团队的研究与应用[J].物流科技,2018,(4).
[責任编辑 李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