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展英语”课程思政的逻辑思考

2020-04-20孟广君许昌富

卷宗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孟广君 许昌富

摘 要: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课教学的任务,而且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系统工程。学校的任务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有其客观必要性,又有其逻辑合理性。而且“思想”不仅仅指通常所说的政治思想,还有学术思想认知态度、文化素养、行为理念等等。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挖掘专业课内容中的一切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施加爱国主义情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并将其转化为刻苦学习、报效国家的行动。

关键词:课程思政;逻辑思考

教育部近一年来密集发出多个文件,提出并强调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工作。2018年11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1];2019年9月发布?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0月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这充分说明教育既是国之大计,更是党之大计,是国家意志和民族利益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呈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学校必须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精神和任务,自2014年以来,上海高校在通识教育中陆续开设了“中国系列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的概念由此产生。

1 逻辑理念

大学是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还是教育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教师是应该沉醉于学术还是应该帮助学生成长?面对这些迷茫与困顿,探索“课程思政”的意义不容忽视。按照传统教育理念,课程教学的精神和内容的建构可以理解为通过课程学习联通知识与人的精神世界、达到个体德行养成的路径。课程思政所倡导的一种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各方面、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包含专业课程在内的其它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2]

2 目标树立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必须服务于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从整体上看,每一门课程在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中的价值在于促成政治认同,有益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利于民族振兴和实现中国梦争议宏伟目标。所以,从课程体系的战略层面看,需要我们静心思考、居高临下、俯瞰结构、洞穿全局;而在具体课程的战术上需要细心揣摩、挖空心思、渗透细部。

2.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正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校专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分子,无论是课程体系的设计,还是教学内容的选定,抑或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实施步骤,都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认识到在新时代奋力开启建设能源强国的新征程,努力构建这一伟大使命中自己所应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

2.2 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学养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对于教育的目的和教师的角色,先哲们早有定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语境下,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文精神、法制意识、学术诚信、社会责任、职业伦理文化自信、价值塑造适应历史、珍视人生价值、适应社会需求。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培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教书育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融入教育教学中,强调教育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课程思政的内容架构

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纪要》中明确要求“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育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这实际上就是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课程思政”需要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履行高等教育职责使命的基础上合理架构课程结构,立足于学生成长,在精神层面实现大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在当今,我国大学通识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成果之外,还需要将课程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构建中国精神。

3.1 了解舆情

会展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使本行业的人才需求旺盛。随着会议和展览会越来越多,本行业必须越来越多的人员参加会议或从事展览会策划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进入21世纪,中国会展业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推动下,会展业在中国得到迅猛的发展,会展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贡献的份额日益增加,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明显标志。

3.2 激发爱国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強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同时,使同学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富强与大家的各自生活的幸福指数紧密关联,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转化成刻苦学习立志奉献的行为。

3.3 触发爱国行为

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已经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增加了“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这与实施“课程思政”形成良好的呼应。季羡林说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爱国之心,就是要应该勇敢担起保卫国家责任,以爱国之心为社会添上一抹暖色,去实现自我价值。

4 思政内容的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

在《会展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同在食品中加入食盐,这既是人体生长所必须的,同时还能调节口感,使食品更加可口。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盐是人体生长所必须的,就让人大量吞食食盐,或者虽把盐独立于食品而让人食入,那样不但让人难以下咽,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是万万不可取的。思政教育,应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下,不知不觉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怀教育,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升华自己的价值观并孜孜以求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没有任何抵触情绪[4]。

在课程思政的创新工作中,要充分理解课程体系、课程、课堂的逻辑内涵,在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同时,不能弱化学科与专业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课程思政的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力。在挖掘思政元素的时候,既要有历史的视角,又要又创新的眼光。挖掘思政元素不能追求全方位全元素,不能脱离学科或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思政因素更多地是隐性融入,要隐含于教学的全过程,不能仅限于讲授的内容,还应渗透到诸如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各个阶段。

5 结语

课程思政,既是响应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根本目的的保证。挖掘教材中一切积极的元素,以解决课程体系、课程、课堂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依托,努力培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有较高情操和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这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9(1):78-83.

[4]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DB/OL].http://www.moe.b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