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定中心不放松,处处点题美文成

2020-04-20吴志红

文教资料 2020年4期
关键词:备考高考作文

吴志红

摘    要: 2019高考作文考试大纲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列为作文考查的基本等级。文章的中心统领着全文的走向,考场作文如果中心不突出,将很难拿到高分。突出中心的前提是明确中心,明确中心的升华是突出中心。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的作文思路散漫,行文的随意性太强。“结构严谨”就是要求作文思路的展开要有步骤、有层次,条理清晰,有过渡有照应。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的话,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关键词: 点题扣题    高考作文    备考

在高考阅卷过程中,阅卷教师阅读作文的时间极其有限,如何让阅卷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这就涉及点题扣题技巧问题。

我比较认同以下看法:没有点题扣题的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行文中处理好点题扣题,不仅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是获取高分的妙招,更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高考语文阅卷老师也提醒我们“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这告诉每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要想在语文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写作时,“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顾问何永康教授語)。因为高考作文不喜欢含蓄,它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那么,在高考作文的备考中如何落实好点题扣题呢?下面我谈谈在备考中的一些做法。

一、点题扣题,首先落实的是“题”。

这里面的“题”,对于材料作文而言,是所给材料,是文章的中心。当我们审读完所给材料,确定写作中心后,要扣题;当全文中心归结出来进行写作时,我们得点题;当作文结束时,我们还需回应原题。“题”的落实可以有四种方式:1.原词重现;2.近义替换;3.比喻美化;4.内涵诠释。下面以一则材料作文为例具体解说这四种方式。

作文材料一:①找工作屡屡碰壁的姑娘,苦恼中拍了一段短视频传到网上后,受到了上万陌生人的安慰与鼓励。②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③某大学宿管阿姨徐根娣退休之日,受到寝室800多名同学集体“请愿”挽留。④云南小伙崔庆涛在高考结束后,与父母一起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以减轻家庭负担。收到北京大学通知书时,他正在工地上拌砂浆。⑤公交调度员王刚通过社交网络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在寒风中卖红薯的老人。⑥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踏遍千山万水,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读了上面六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例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

审读清楚材料后,确立的“题”可以是这样的:“原词重现”,即直接引用材料中的词语作为自己文章的中心。如材料②和⑥,可以得出的“题”是“克服困难,创造奇迹”。这里就直接引用了材料中“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的原词;“近义替换”,就是借助材料中的某个关键词,取其同义,作为文章的中心。如:材料②和⑥,可以借助其中的“克服重重困难”和“踏遍千山万水”得出“责任与担当是一种力量”这样的中心;“比喻美化”是把材料的关键词浓缩为一个富含意味的并且有修辞色彩的句子,如材料①③⑤,可以根据其中的关键词“收到了上万陌生人的安慰与鼓励”“退休之日,受到寝室800多名同学集体挽留”还有“通过社交网络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在寒风中卖红薯的老人”得出“散发你我的温暖,构建社会的温度”的“题”;最后“内涵诠释”,就是在理解所给材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点明文章中心,即“题”。如在解读材料①和⑤的基础上,可以得出这样的“题”:“让网络时代的温暖畅意流淌”,因为这两则材料都讲到了“网络”,讲到了人们借助网络力量在传播需求。这里要清楚的是,不管哪种方式得出的“题”,都必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陈述句。

二、弄清楚了“题”之后,就要扣题点题把“题”落实到文章中,落实到段落里。

我们可以从题目、开头、行文及结尾各方面具体落实点题扣题。

(一)标题点题。“即在拟题时巧妙地嵌入与主题有关的词语,让自己所拟的题目对文章的主旨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2]。如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用“比喻美化”和“近义替换”的方式拟出“散发你我的温暖,构建社会的温度”“责任与担当的国家情怀”“坚守岗位攻坚克难”等文题。这些题目,鲜明而醒目地点明了中心,令人一读题目就对文章的主题、主要内容有了认识和了解。

作文材料二: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的交接点。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3]。经过审题,我们用“内涵诠释”的方法得出题旨是“铭记历史,展望未来”。那么,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直接是“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二)开头扣题。这就是有针对性地概括材料,回扣材料并且得出下文该点的“题”。“好的开头,落笔点题,既要紧扣材料和标题,又要引人入胜,使阅卷老师一下就抓住意脉‘一见钟情”[4]。如:如《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开头段:不知不觉,新时代的中国在披荆斩棘中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在这70年里,从大庆油田到两弹一星再到载人飞船,中国的科技发展的迅猛;从走进新时代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为中国过去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新时代的青少年更需要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为祖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这开头的一段就为我所用地紧扣材料提出全文的中心话“题”: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为祖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这一“题”,为下文提供了点和扣的依据。

(三)行文中的点题扣题。就是在论述说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并且恰当地回扣材料,点明本文中心。在写作过程中“对于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词紧抓不放,在文章的主要位置不断地陈述这个关键词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强调性的文字,这样,文章就能给人思路缜密、严谨的感觉。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自然明确突出”[5]。这种方式包括以下处理方法:

1.字面重复点题法:“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更便于作者紧扣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会产生强大冲击”[6]。

如材料作文《先见之明与总结反思相得益彰》行文中的一段:“兼具先见之明与事后总结反思,是一种超越众人的智慧。”有了先见之明,我们就能在事情开始时比他人先确定前进的方向,而事后总结反思则能让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最美奋斗者”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通过“非典”事件总结反思,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在全世界率先形成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正因为钟院士的总结反思,才能恰如其分地预见事情的结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为世界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可见,兼具先见之明与事后总结反思是一种超越众人的智慧。相反,荆轲刺秦,虽是计划周密:图穷匕见,拽袖揕胸,完成使命,但没能预料秦始皇是不会坐以待毙的,最后荆轲落得命殒秦廷;楚霸王项羽,预见刘邦兵不能挡楚军,士不堪其用。但是项羽在鸿门宴上的目光短视、刚愎自用,放走刘邦却没能总结反思,因而坐失良机,导致功亏一篑、殒身乌江的败局。因此,兼具先见之明与事后总结反思,是一种超越众人的智慧。此段文字就是不断使用了“先见之明与总结反思是一种智慧”等字眼,反复点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分论点点题法:“所谓分论点,就是论证某一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論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6]因此,行文中分论点的恰当使用能很好地点题扣题。

如作文材料一:经过审题,运用“比喻美化”法得出作文题目“心怀梦想,砥砺前行”。作文的开头段是这样的“梦想是每个人奋斗前行的动力。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林鸣铸就了中国史无前例的港珠澳大桥;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张民历时38载,绘制出中国军事地图。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梦,敢于追求。因此,我们应心怀梦想”。围绕这个中心,作者借助三个分论点来论述:“心怀梦想,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心怀梦想,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心怀梦想,可以完成国家的伟业”。

最后,文章的结尾段点题扣题。结尾段的点题扣题,不仅能照应开头,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题在最后得到强化,达到张扬的效果。另外,结尾段照应题旨,是确保文章不跑题的关键,更是文章“卒章显志”的关键。“在文章的结尾,用几句话显示题旨,这就是‘卒章显志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得注意:1.题旨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2.题旨不但要高度概括还要有表现力,而且要精炼准确、干净利落,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7]。

如《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一文,它的结尾是这样的“也许,我们一辈子都很平凡,不能像邓稼先、袁隆平等成功人士一样名扬天下,但我们要坚信,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我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像我们的先辈们一样的勤劳、拼搏,用我们的智慧去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也会是时代的英雄。新时代青年们,奋斗起来吧!与祖国一齐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上自己的价值!”这结尾的一段,就是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再一次点明文章的中心,并以呼号结束全文,使文章收尾呼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作文要符合题意,不能偏题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作文切勿与文题若即若离,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是反复点题扣题,渲染并突出文题,使文章步步勾联,彼此照应,浑然一体,用“咬定中心不放松”的执念,达到“美文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晓梅,薛朝玉.任务驱动型作文“触动心灵的故事”构思导引[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19(06).

[2]李勇军.风中亮出自己的旗-作文点题扣题方法指要[J].最指引,2014(11).

[3]2019年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砥砺前行青年担纲[EB/OL].中学学科网.http://www.zxxk.com/soft/9939911.html,2019.3.

[4]李宇.学会点题扣题:备战高考作文——也谈考场作文点题扣题[J].语数外学习,2012(9).

[5]曹保顺.谈谈作文中的点题扣题[J].高中作文指南,2010(10).

[6]陈亚静.体格匀称自风流——议论文入门之“巧拟分论点”[J].写作教学,2010(3).

[7]张少美,唐兴军,苗壮.中学生作文中的点题扣题[J].中国校外教育·上月刊,2012(5).

猜你喜欢

备考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强弱之辩——2021年江苏高考作文述评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语文高考备考要从高一抓起
思辨,让你的高考作文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