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理念下的汽车驾驶技术分析

2020-04-20张圣根

时代汽车 2020年5期
关键词:汽车驾驶

张圣根

摘 要:研究表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通常与驾驶理念、技术存在联系,文章以安全理念为切入点,先对安全驾驶的意义进行了概述,随后结合社会现状,围绕汽车驾驶技术展开了分析,内容涉及形成职业道德、重视车辆养护等方面,以期能够给从业人员以启发,减少由驾驶技术所引发安全事故的数量。

关键词:汽车驾驶;安全理念;驾驶技术

1 前言

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使车辆激增成为必然,如何保证行车安全,自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从事驾驶工作的人员而言,只有形成安全第一的理念,将文明行车和安全行车置于重要地位,对政府所颁布安全法规的内容进行学习,深化在车辆驾驶方面所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才能使自身价值在此岗位上得以实现。

2 安全驾驶的意义

预防为主和安全至上,始终是党和国家所强调的重点,对驾驶者而言,给予安全驾驶足够的重视,自然很有必要。虽然安全只是相对于危险而存在的一种状态,但是良好的驾驶技术,可将事故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从某个角度来说,安全驾驶既与社会、企业的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又会给家庭完整度和幸福度带来直接影响,以安全理念为指导,优化驾驶理念和技术,有助于使生命财产安全获得保障,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安全驾驶技术分析

作为固定行为模式的安全驾驶,主要受驾驶者思想、行为影响,具备明显的个人特征,要想掌握安全的驾驶技术,驾驶者应给予下列内容足够的重视:

3.1 形成职业道德

驾驶者的性格、修养及教育水平,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决定其通常会选择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受职业道德约束的驾驶者,在处理交通问题时,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概率较低,因此,安全理念所强调要点,主要是形成职业道德。在日常工作中,驾驶者是否具备职业道德,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是否做到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如果有意外情况出现,能否第一时间给予现场应有的保护,在报警的同时对伤员进行处理,保证事故所带来负面影响被降到最低,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在与其他车相遇时,能否做到礼让车辆。

拥有优良职业道德的驾驶者,通常具备果断、高效处理事故的能力,不健康心理也会得到纠正。另外,职业道德所具有作用,还体现在对驾驶者行为进行约束,帮助其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上[1]。由此可见,驾驶者应对所从事工作表现出高度热爱和负责的精神,对职业责任加以明确,做到爱岗敬业并忠于职守。例如,对所出台规定进行认真学习,明确不同标志对应的含义,遵循安全制度和交通法规,以文明行车为指导,对交通秩序进行维护,强化对自身进行约束及管教的能力,根据乘车人的需求,优化服务方式与理念等。

3.2 增强应变能力

研究表明,近几年,城区道路发生的变化显而易见,水涨船高的收入,增强了人民对车辆进行购买的能力,受基础建设、历史问题制约,城市交通始终未能获得快速的发展,过重的负荷,引发了秩序混乱、交通拥堵等问题。综上,不断发展的经济,加剧了道路的复杂程度,只有做到迅速反应、准确操作和冷静驾驶,才能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理,降低不良后果的出现几率。这就要求驾驶者拥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擅长对自身心理进行调节与疏导,利用多种方式对消极情绪进行排解,尽量避免由于消极情绪存在,导致行车安全受到影响的情况发生。在此基础上,将自身应变能力提至较高水平,养成果断、沉着的品格,为驾驶技术的优化提供支持。另外,由于安全驾驶所强调重点除了避免自身违章外,还包括预防他人违章,要想对他人违章所带来影响进行削减,增强应变能力同样很有必要,这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

3.3 保持精神健康

逐年增多的汽车数量,既加剧了道路的拥堵程度,还导致了事故发生几率的增加,有关部门选择对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投入,力求使事故发展的几率得到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未采用安全的驾驶技术,只有以安全理念为指导,对驾驶员的技术和行为加以规范,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2]。众所周知,保证乘车人安全是驾驶者的首要任务,因此,驾驶者应保持个人精神和身心的健康。具体表现为:保证驾驶者没有任何可能给驾驶工作带来影响的疾病,杜绝疲劳驾驶等问题出现,导致车辆安全受到影响。要想实现以上目标,关键是调整作息,保证生活习惯良好,真正做到专注驾驶,即使有突发情况出现,驾驶者也能够从容应对。事实证明,放松的心态,可减少事故发生几率,为行车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4 重视车辆养护

安全驾驶所强调的内容,既包括严格遵守有关规则对车辆进行驾驶,还包括定期调养和整修车辆,这是因为驾驶有安全隐患存在的车辆,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出现,与此可见,驾驶者应对车辆养护引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避免带来更严重的影响或问题。在对车辆进行养护时,以下内容需要驾驶者引起重视:第一,定期擦洗发动机,检查车辆是否有漏水、漏油、部件松动的情况存在;第二,无论是出车前、出车中,还是出车后,均应当对车辆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带故障行车的问题;第三,坚持对车辆驾驶、管理、养护和维修技术进行学习,通过不断地钻研,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事实证明,只有重视车辆养护,才能为乘车人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也才能达到安全驾驶的目标。

3.5 优化驾驶习惯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驾驶者尚未形成对周围环境、车辆情况进行检查的习惯,这是导致事故发生几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即使选择较为安全的停放区域,但是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仍旧无法保证不会有安全隐患存在。无论是良好的行为,还是科学的动作,均可以被培养成为驾驶习惯,这就要求驾驶者在启动车辆前,对轮胎、后视镜进行检查,这是因为漏气、胎压不正常的轮胎,往往会给车辆行驶带来直接影响,存在问题的后视镜,则会给驾驶者对其他车辆的规避带来影响。另外,驾驶者应以安全理念为指导,杜绝不良习惯的形成,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遵守交通法规,以道路情况为依据,对发动机所特有的牵阻力加以利用,将车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这样做既能够给人以安全、舒适之感,又会避免机械出现不必要的损耗,燃料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3]。综上,安全理念下,驾驶者应形成规范行车、文明行车和安全行车的理念,使自身驾驶习惯得到优化。

3.6 培养安全意识

培养安全意识的切入点,包括:其一,驾驶者自身的重视,即养成检查车辆安全情况的习惯;其二,给驾驶安全性带来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在私家车数量激增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选择前往驾校,对车辆驾驶技术进行学习,但是,培训质量和预期存在差距的驾校不在少数,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自然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培养驾驶者时,教练应对科学驾驶观的树立引起重视,对学员错误习惯进行纠正,例如,不看后视镜、单手驾驶等,向学员强调超速、违规变道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其三,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使驾驶者对安全驾驶引起充分重视,对安全意识缺乏所带来的问题进行规避。

4 结论

综上所述,相对于作为代步工具的车辆而言,驾驶者和乘车人的安全更加重要,这就要求驾驶者树立起安全驾驶的理念,以交通规则为指导,真正做到文明驾驶、安全驾驶,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事故,另外,即使有事故发生,也可以凭借自身俗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将由此而引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徐传江.针对常见汽车驾驶事故预防措施的研究[J].時代汽车,2019(18):157-158.

[2]李向锋.浅谈汽车驾驶安全隐患预防与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1):117-118.

[3]董晓东.我国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J].时代汽车,2019(19):145-146.

猜你喜欢

汽车驾驶
对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的探讨
汽车驾驶过程中节油的技术探讨
汽车特殊驾驶技巧研究分析
汽车驾驶和维护中的节油技术探究
浅谈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的研究探讨
汽车驾驶基础训练技巧与心理分析
如何提高汽车驾驶的技能及节油措施
新环境下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