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
2020-04-20冯军
【摘要】钢琴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陶冶情操、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作用,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有效手段。在钢琴演奏的学习过程中,乐感是极其重要的,拥有良好的乐感能够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深入理解音乐所传递出的含义。但是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教师更重视的是对学生弹奏技巧的训练,忽略了乐感在钢琴中的重要意义。教师要认识到乐感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钢琴教学。本文深入分析了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乐感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钢琴教学;培养;乐感;有效方式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109-02
【本文著录格式】冯军.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J].北方音乐,2020,02(03):109-110.
音乐是传递人类情绪的重要方式,钢琴演奏则是表达音乐的重要途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艺术家,不仅要拥有高超的弹奏技巧以及熟练的指法,还要能够真正理解音乐,将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弹奏技巧可以通过常年的训练获得,但是对音乐的理解需要弹奏者拥有较好的乐感,这样才能真正赋予音乐以生命力。良好的乐感能够使钢琴演奏呈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将内心的情感清晰地传递给每一个听众。乐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钢琴教学训练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开展听力训练,提升学生听觉能力
良好的听觉能力是学生乐感形成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分辨声音的能力,才能区分出不同音乐中的不同声音,使学生对声音高低、音色、音质、节奏感、韵律感等音乐的不同组成部分都有极强的把控能力[1]。钢琴演奏的表现形式是声音,通过将不同音调、音色的音符进行组合,最终形成音乐,让听众通过听觉来接受音乐中的情绪。因此,良好的听觉能力基础,对学生音乐水平以及钢琴弹奏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听力训练,利用长期的听力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乐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熟悉自己所弹奏出的音乐,分析音乐中的情绪是否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因此所弹奏出来的音乐是不同的,认真熟悉自己的音乐才能发现弹奏过程中的缺点,进而对弹奏技巧进行训练,提升演奏水平。但是有些同学的乐感并不强烈,无法发现自己的缺点,需要教师开展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乐理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听觉能力。在熟悉自己的音乐之后,教师可以将多种音乐流派引入钢琴教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听力训练,对每种音乐的弹奏指法、节拍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学生针对经典的音乐篇目进行弹奏训练,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2]。
例如在学习《月光奏鸣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一遍音乐内容,然后使用不同的弹奏方法来演奏这一曲目,让学生感受同一个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通过对多种声音的不断分析,能够让学生形成敏锐的听觉能力,感受音乐所传递的不同美感。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乐感
乐感是直观的艺术感受,需要学生聆听多种不同音乐作品才能逐渐形成的,但是在以往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备的局限下,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音乐。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正在逐渐走向信息化,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都走进了钢琴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钢琴演奏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听到不同类型的音乐,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乐感[3]。网络上有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查找音乐资源,音乐资源也可以包括音乐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结合演奏作者的个人成长历史或者音乐流派历史来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情绪,培养学生形成更好的乐感。钢琴是乐团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其他乐器的演奏现场,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在《沂蒙山小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演奏视频,对音乐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沂蒙山小调》所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的事情,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史实视频并配上《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让学生对钢琴演奏内容有整体感受。通过对钢琴演奏视频的观看与理解,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对音乐的主观感受,促进学生乐感的形成。
三、调动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
钢琴教学所针对的学生多数是从小便接受钢琴训练的学生,这些学生当中部分是喜爱钢琴学习的,但大多数都是由于升学或者家长的压力下开展钢琴学习的[4]。钢琴的学习是相对枯燥乏味的,要求学生长时间独处并反复训练钢琴弹奏技巧,因此很多学生会因为钢琴的训练过于困难导致无法继续钢琴学习,导致学生乐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钢琴水平一直停滞不前。钢琴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成绩驱动转变为兴趣驱动,感受钢琴演奏中的内在魅力以及情感意境。当学生对钢琴学习充满兴趣之后,就能够自发的用心去感受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复调等的感知度,促进学生乐感体系的形成。
例如在教授学生弹奏指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開展教学,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查找不同音乐流派中代表性的指法弹奏片段,选取一个作品片段,对所使用的指法进行介绍并进行弹奏展示。合作教学法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钢琴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用心体会音乐所传递的思想内容[5]。
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音乐鉴赏水平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良好乐感的重要条件。音乐鉴赏是指通过对其他人的钢琴演奏作品的欣赏,产生与其他人不同的感受,深入解读音乐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内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经典的钢琴曲目是经过历史沉淀所流传下来的,不仅蕴含着钢琴演奏者的情感,同时也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变迁,拥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在钢琴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經典的钢琴曲目,让学生感受钢琴曲目中音色、情感的变化,体会钢琴家在演奏时所想要表达的感受。课堂欣赏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后也多听一些演奏音频,让学生时刻都能够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乐感。例如贝多芬是钢琴演奏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有多篇经典曲目流传至今,教师可以以“贝多芬的演奏史”为主题开展钢琴教学。让学生聆听贝多芬所创作的经典篇目,分析贝多芬的音乐流派以及风格。思考贝多芬所要传达的感情,理解音乐中的深层次内容[6]。
课外实践活动奠定开展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内在含义,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下提升自己的乐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听音乐会或者钢琴演奏表演,通过实践活动,真实地感受钢琴演奏氛围,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师也可以举办钢琴表演比赛或者文艺汇演,让学生自主报名节目,调动学生开展钢琴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音乐感受体系[7]。
五、拓宽学生的想象视野
音乐创作是需要创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使音乐作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色风格。在培养学生乐感的时候也要注重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利用独特的想象对音乐进行多元化的诠释。由于学生的钢琴基础过于薄弱,目前还是无法进行自主创作,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原有的音乐作品进行联想,拓宽学生的想象范围。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选情感倾向较强的曲目,这样不利于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可以选择较为平缓的钢琴曲目,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展开多元想象。钢琴教学所培养的是能够进行钢琴演奏表演的人才,想象力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音乐内容,丰富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而完成一场完整的钢琴表演。想象力将单调的钢琴训练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学生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奏中去,为钢琴表演赋予生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8]。
例如在《北风吹》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关于北方景色的视频,为钢琴课堂教学奠定情绪基调。在视频观看完毕,让学生听取《北风吹》的音频,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北风吹的景象,体会牧民在草原上放声歌唱时的愉悦心情,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乐感。
六、结束语
音乐是一项极其主观的艺术活动,所要兼顾的是弹奏者以及听众的主观感受。对于听众来说对音乐的感受是将自身经历与音乐中的情绪相结合之后产生的,而对于弹奏者来说是将自己对音乐、对生活的感受融入到演奏中去。因此弹奏者乐感决定了听众的感受,是音乐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根据个人天赋的不同,有的学生天生对钢琴演奏就有良好的乐感,但是有的学生则需要后天的培养才能逐渐形成乐感。钢琴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不断开展听觉训练,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演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博文.钢琴演奏技巧在乐感体现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4):212,220.
[2]周雪丹.钢琴演奏技巧与乐感的相互联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4):58-59.
[3]黄梅.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方法研究——以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8,32(1):158-160.
[4]林萃.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钢琴乐智和乐感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1):43-44+47.
[5]孙奕.时代乐感如此复古而神奇——德国弗莱堡巴洛克乐团携《费加罗的婚礼》献演上海大剧院[J].歌剧,2018(8):10-12.
[6]余志超.对钢琴教学的技巧培养和教学理念结合的探讨——评《钢琴教学概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6(9):115.
[7]]石琳.论音乐教学对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途径——以钢琴教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273-275.
[8]马生福.“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下新疆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134-135.
作者简介:冯军,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钢琴教师,艺术硕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