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及实践
2020-04-20郑温芳
郑温芳
摘 要: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因高职独特的学生特点和课程独特的教学目标面临必须尽快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本文从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云班课APP两个途径进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期望打造出课前“以自主学习为中心”、课堂“以讨论反馈为中心”和课后“以测验检验为中心”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总结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详细说明了在《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际教学中所做出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尝试和探索,为后期进一步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汽车营销实务;信息化;教学改革
1 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 高职教育学生特点
从生源上看,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重大差距,目前高职学生有两类,一是高考中分数较低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参加对口升学的中专或技校毕业生,这样的生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学生的特点:
(1)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自我管控能力弱、自主学习意识差、缺乏明确目标等。传统的“填鸭式”理论课堂教学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折磨,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学内容不了解甚至觉得无聊和厌烦,教学效果较差。
(2)课堂表现活跃、敢于表现、易于接受新事物、乐于参与师生互动、喜欢“做中学”等。创新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对他们具有格外的吸引力,互动式的教学能够增加学习兴趣,参与式教学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课堂注意不集中的情况。
1.2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特点
《汽车营销实务》作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是一门建立在汽车构造以及营销学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学生要在掌握汽车构造类技术性课程的基础上来学习,将之与营销学相融合,具有技术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优秀的汽车销售人才既要懂汽车,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而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又不能在短期培训中得到巨大提升,因此在课程学习中该项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途径
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备,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校园无缝网络覆盖、录播教室、微课制作软件、专项网络课程建设资金等,已经为信息化教学改革铺垫好一切硬件基础,笔者作为《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专任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从以下两方面对课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2.1 课前“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先课堂学习再课下复习这一学习过程翻转过来,先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来完成课前的知识传授过程,课堂则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惑、讨论、实际演示等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中信息技术手段常见的有微课、课堂实录、在线课程等。
为了完成翻转课堂,我们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汽车营销实务》在线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有独立的登录帐号,学生端的学习进度、测验结果等量化数据可以由教师端查看,用来保障平台的实际应用。在线课程中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以微课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还包括教学资料、教学PPT、主题讨论和测验。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过程。一般短小精悍且易于传播,长度通常在10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15分钟,文件容量较小易于传播,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在线播放来收看,配合教学资料和教学PPT,对知识点有了系统的认识,再加上主题讨论和测验,加深对内容理解的同时也将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了高效便捷的移动式、碎片化学习。
针对《汽车营销实务》这门课程,按照内容趣味化、知识简易化的原则,从课本上选取了31个知识点,进行微课创作,做到与课本同步,与学生认知同步,与企业需求同步。同学们利用教学平台的教学视频、教学资料、教学PPT三大版块提前学习知识点,教师利用教学平台的讨论和测验两大版块提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存在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自主学习环境建设——这就是翻转课堂的实现。
2.2 课堂“以讨论反馈为中心”
课前的自主学习可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实现,但课堂上这种PC端登录就显得不切实际了,如何解决课堂上实时教学沟通、成果显示和评价呢?可以由云班课APP来解决。云班课可以将课堂内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集中在一个小小的云服务平台上,通过智能手机把原来费时费力的事情、原来需要用纸和笔来做的事情、原来统计起来很麻烦的事情,变成了手指点一点,智能化、快速化就可完成的事情,把课堂上的签到、抢答、比赛、评比、投票通过添加活动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即时反馈。
课堂教学互动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积极倡导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头脑风暴都是常用的互动形式,加入云班課这种新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比例,提高互动效果,更提高综合教学质量,形成“以讨论反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更轻松有趣,让学生爱上课堂。
2.3 课后“以测验检验为中心”
下课仅仅是课堂的结束,但不是学习过程的结束。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不一,教师最好的检验方式就是测验,但是测验形式一定要多元化、趣味化、激励化。首先是量的把握,一课一测,就要求每次测验需要的时间很短,知识点重点内容最好以选择、判断类题型出现,不会让学生有考试的负担;其次是质的把握,测验既要趣味化又要覆盖课堂知识,以闯关形式、小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后再学习,销售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发视频片段配音来让学生模拟销售场景;最后是完善的激励机制,每次测验后必须有积分、点赞、勋章等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能够让学生有长久坚持打卡测验的动力。
2.4 教学效果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将课前、课堂、课后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使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变成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更高效、更趣味、更自主的学习环境,学习不再是一种让学生想逃的负担,而是一种轻松、随意的任务,这恰好解决了高职学生厌烦“填鸭式”教学的问题,把理论知识趣味化成微课,放在教学平台提前学习,而课堂则以高职学生擅长的讨论、应变、互动、“做中学”为主,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避免传统教学中“老师自己讲、学生无人听”的困境。
课堂时间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开口,以讨论、练习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恰恰是《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培养学生的重点和难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效果,更符合社会对汽车销售人才的需求。
2.5 存在问题
学生是变化的个体,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都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是动态的、是多变的,每次实际教学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完善教学改革的过程。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该教学设计过程相比传统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翻转课堂的实施,虽然教学平台和老师有一系列举措防止学生“虚假学习”,但是个别学生的个别行为无法避免,只能依靠后期谈话、考试来强制规范。其次是本课程任务实施以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为主,虽然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个别性格内向的同学并不能很好适应,觉得上课压力很大,只能在整体教学环境中慢慢引导和培养。
3 信息化教学未来展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日渐普及,势必给传统教学带来一定的改变,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只能顺应时代趋势适应这种改变,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新的信息化与课程的融合方式,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组织一个高效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更好的课堂体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综合素质更高的人。
参考文献:
[1]王芬芳,巫尚荣.“汽车销售实务”中店内接待环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2]孙敏,徐俊.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研究—以“建筑动画项目实训”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7(06).
[3]盖克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
[4]赵亚琴.《可编程控制器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06).
[5]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05).
[6]冀刚,魏朝夕.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
[7] 严小云.微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