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4-20张振红

课外语文·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张振红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体系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起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将重点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9-0017-02

语文是汉语学习的重要工具,而汉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们利用语言可以相互了解,互通有无,进而开展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所以说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对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重视程度不高,教师主导性强,输出的学习内容较多,给予学生的实践与自主思考时间有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语言训练强化思维训练,促进语言与思维的互相促进是十分有效的训练方式。

一、问题引入式培养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问题引入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问题引入、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是运动的,是活跃的,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将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内容融入进去,强化知识记忆,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多设置一些新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在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任务探究等方式完成,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互相启发。

例如在学习《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采取问题导入与小组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题目说的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是什么意思呢?在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产生自己关于对问题的理解,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去阅读课文。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地探索,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迪来强化自己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在题目中再塑生命是想要表达莎莉文老师再一次帮助她塑造了生命。基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引出再塑生命的?这几件事例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学生可以逐渐对整篇问题的内容进行学习,在一个一个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之下,产生自己的思考,并在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并思考“再塑生命”对于幼年的海伦及后来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的真正意义,并在自己的理解之上写出一篇读后感。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作者为何能够将再塑生命这个故事表达得惟妙惟肖,并写出自己对于生命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产生自己的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形成文章。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与强化,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增强互动,强化训练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而且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很好的检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多思考,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施工的过程,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与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引人,而如何更加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则成为了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增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不仅是知识学习上的互动,也是思想上的互动,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情感是基础,行为是表现,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结构的形成,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利于互动的教学方式,比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会提高,而且也能够将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入到游戏中。而师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互动更加真实,也能够从侧面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品质。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剧,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同时也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为他们提供更多互动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情景表演、问题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放松心情,将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才是放松的,思想和行为才是自主的,主观性才不受限制,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在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过程中,第一点要保证的就是课堂的自主性和民主性,要对所有学生平等对待,使所有的学生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指导,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可以真正做到自主思考和想象。第二点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主权,不能过于管控与主导学生。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此时教师一味地灌输答案,而不让学生主动思考与反思,就会导致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下降。所以,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定位,做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不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给予学生适当引导。第三点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反思,重视知识迁移

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迁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知识结构、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后反思,重视知识的迁移。在反思与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很好的评价与反馈,并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与调整。而学生进行反思与知识迁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变换的过程,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在课堂学习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后进行学习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并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迁移,这样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就是要将在语文学科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的地方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和方法,并将知识与方法联系到一起,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另外,单纯学习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学会传递知识,让他们将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传递到其他的文本中去,并利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

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古文的内容时,教师组织学习内容知识,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古文的经验,对这篇古文中的内容及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进行讨论,之后将自己的理解与体化进行知识迁移,使古文中的知识精髓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锻炼学生的人格养成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多给学生营造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不断思考的机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不断的训练与强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更好地应用语文知识,如何运用语文思维去学习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王鹏.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9(11).

[2]肖秀红.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9(32).

[3]錢金兰.探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9(87).

[4]王亚平.浅析强化思维能力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帮助[J].中文信息,2019(9).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