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技能型汽车人才“工匠精神”探析

2020-04-20朱兵

时代汽车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摘 要:汽车教育专业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占地。将“工匠精神”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本文将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技能型汽车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探析,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能型汽车人才;校企合作

1 引言

“工匠精神”是指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不断的改善自己的业务水平。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鲜的事物转瞬即逝,学生要拥有一种工匠精神,用自己优良的专业品质做保障,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汽车相关专业一般是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但是很多职业学校会存在招生少的局面,主要是由于社会很多企业不认可职业教育,很多招聘单位对学历的最低要求限制在大专或本科,有些工作岗位职业不为高中毕业的学生提供应聘机会,有些岗位对于职业高中来说不占竞争优势。这是因为社会不够重视职业教育,没有树立良好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价值观念。因此,培养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尤为重要,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重视技术性人才培养的理念,改变全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态度,为技术先型人才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技术建设,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使社会营造技术性人才热的氛围[1]。

2 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技能型汽车人才“工匠精神”探析

2.1 注重汽车专业课课堂上“工匠精神”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汽车专业课课堂上“工匠精神”的培养,将汽车专业和“工匠精神”相结合培养。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在教学中渗透服务至上,严谨敬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勤于思考,精益求精;在课堂讨论环节中要走入学生中间,检查学生的讨论过程,确保学生认真探讨。由于汽车电器中的零件非常精密,一旦需要维修内部构造就非常复杂,学生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才能知道汽车哪里出现问题,怎样维修汽车损坏的部件。学生在上课一旦走神就会漏掉知识点,长此以往会遗漏很多知识,养成恶劣的习惯对学生的长期发展都会有负面影响,教师需要要求严格要求学生,促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还能够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好习惯,在日后进入企业工作时也能够遵规守纪。在教学过程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讲解完新课后要当堂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全面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要关注教学的细微之处,全面、细致的研究教学理论,扎实的掌握操作技能。教师还要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为学生们做表率,要求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先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作风,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细致,带头发挥“工匠精神”[2]。

工匠精神还要融合到教学考核之中,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考核制度要和教学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相一致,符合企业的规定和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考上职业证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在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学校教学实力的体现。

2.2 加强汽车专业技能实践课堂上“工匠精神”的锻炼

汽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主要从事汽车维修、销售、管理等工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维修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管理能力,课程中会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类课程,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要可以带学生们到模拟工作场地学习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在实践操作时可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教学实践内容要按照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原则。院校上要多设计模拟工作场景,如果教师模拟的教学实践环境和工作实际操作环境很相似,就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工作场景,体验到真实的工作氛围,更能设身处地的投入到练习中。

由于汽车专业班级的人数少,教师能够照顾到多数的学生,能够关注学生的的操作情况,能够细致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受到关注后也会用细致耐心的学习,对于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的请教老师,教师能够逐一帮助学生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状态、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的困难、场地安全都能够教师都能够顾及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偷工减料,有没有对实践任务敷衍应对,操作流程是否掌握扎实,是否存在理解错误,集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细节都是追求“工匠精神”的具体的表现。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教师的影响,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也能养成追求卓越的品质。综上所述,实践课程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众多影响[3]。

2.3 重视校企合作模式下顶岗实习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养成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育实施的主流模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僅仅靠在学校还不够,学生还应该理解企业内部的运行模式,但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感受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情况,感受工匠精神在企业中是多么的必备你,有竞争力成为工作的优势,在学校没有真正的环境,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跟着企业中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实战训练,提前体验真正的工作场景,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有针对的学习自己掌握不到位的地方。校企合作模式顶岗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其提前适应社会工作的节奏,在毕业找工作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将注意力投向更远的方向,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学生到毕业最后一年要顶岗实习,中间经历面试考核、岗前培训,考核等环节,其中入职前的岗前培训能够让学生对公司企业文化、专业技术深入学习,促使学生尽快的满足上岗要求尽快上岗,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过培训之后还要通过内部工作人员考核,考核通过才能留在企业继续工作。考核的内容有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工作态度,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考察,实习前复杂的考察流程体现了学生要具备技能型汽车人才的“工匠精神”最终面考核最优秀的同学可以被选到4s 店等优质的公司顶岗实习,学生为了理想的公司会努力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为今后步入理想的工作岗位做好铺垫[4]。

2.4 重视专业设置和市场对接

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社会的贴合度为准则,企业需要的技能型汽车专业人才要社会实际相关联。一些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被叫做“温室的花朵”,在温室长大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一无所知,所学课程和社会实际需求不符,要一切从头开始,而企业往往不给学生被从头开始培养的机会,学生的就业面临着问题。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还要要时刻与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市场保持衔接,使教学内容设置与社会所缺岗位密切结合。院校教学计划的设置还要和“工匠精神”目标相关联,拥有“工匠精神”才能够有能力提高工作的质量,不断改变才有机会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学校的专业要时刻保持与社会市场需求密切衔接,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高素质人才。

2.5 加强师生成长和工匠精神培养密切相联系

教师是在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来源,院校可以聘请社会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型兼职教师,或聘请曾经在汽车企业工作的教师,提升院校的师资力量,发展“双师”教学。为院校操作实践课程提高更好的条件。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应为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在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招聘优秀兼职教师,还可以为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2.6 完善政策措施

政府要提升汽车专业人才的管理和评价制度,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大资金的投入和社会态度支持,使高校有资金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探索先进的人才培養模式,保障人才培养的条件,为社会输送更优质的技能型人才。

3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学生技能训练、理论学习,实习就业等各个环节潜移默化的渗透工匠精神,这样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形成勤劳努力、认真负责、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对维修质量精益求精、对维修技能追求完美的,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成为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学生进入适应社会做好铺垫,为我国汽车产业贡献力量。

项目名称: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批准号16SSW—Y—020

参考文献:

[1]郭海龙,张永栋,张胜宾.中高职衔接汽车专业“双创”人才标准化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06):30-34.

[2]谢娟烘.“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技术型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2):104-105.

[3]谢娟烘.“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汽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研究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2):186-187.

[4]刘存香,刘学军,黄云奇.“611”分时段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04):126-128.

[5]曾鑫,邱翠榕,李蓉,刘志君.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及培养定位研究——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2018,17(02):19-20.

[6]陈元华,王丽凤.地方高校应用型汽车人才“工程素养”培养模式及路径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0):82-83.

作者简介

朱兵:(1976.11—),男,高级讲师,大学本科,汽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