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文字信息对音乐理解的影响
2020-04-20叶烨刘欣雨李艺铭钟沛殷
叶烨 刘欣雨 李艺铭 钟沛殷
【摘要】本文紧扣音乐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音乐理解问题,通过一个访谈、调查研究以及两个实验研究法,系统探究文字信息对听众音乐理解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文字信息的确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但是其影响机制取决于文字信息的内容及类型,并且其影响效应与专业音乐训练的时间相关。本文有助于揭示人类信息交流的本质,也将为音乐的普及和听众音乐素养的提升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文字信息;标题;乐评;纯音乐;音乐理解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017-01
【本文著录格式】叶烨,刘欣雨,李艺铭,钟沛殷.不同类型的文字信息对音乐理解的影响[J].北方音乐,2020,02(04):17,24.
常言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春秋时期,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琴曲的含义,二人遂成知己,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年的佳话。那么,何谓“听懂”?又何谓“听不懂”?这实质上就涉及音乐理解的问题。为了实现交流,个体需要对他人发出的有意义的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音乐和语言都是意义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很多人经常抱怨自己“听不懂”音乐。
基于此,为了方便人们听懂音乐,作曲家常常为作品写出标题,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呈现在标题上,引导听者的思维;音乐会、电台广播、电视节目也经常会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甚至会在乐章和乐句间插入文字介绍,向听者描述所演奏音乐的情绪、音乐包含内容、作曲家所想表达的情感。然而,有些音乐专业工作者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文字信息会妨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那么,这些“音乐之外”的文字信息是否以及如何对人们的音乐理解和欣赏产生影响?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将有助于揭示人类信息交流的本质,推进和完善音乐理解的心理学研究,从而为音乐认知的理论模型建构提供依据。同时,随着音乐欣赏的普及以及音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深化,探究人们能否以及如何理解音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目将有助于为音乐欣赏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音乐的普及推广以及听众音乐素养的提升提供借鉴。
尽管有一部分人认为文字介绍对他们欣赏音乐有着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文字信息限制了他们主观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不受文字介绍的影响,甚至认为文字介绍毫无用处。科学的研究结论也存在争议,有些研究认为,音乐的背景信息对于音乐意义的理解有促进的作用(Margulis,Kisida,& Greene,2015),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音乐标题对于音乐意义的理解并不一定具有促进作用(Antovic,Stamenkovic,& Figar,2016)。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可能缘于已有研究对文字信息的操纵存在差异。的确,文字信息不仅包含乐曲本身附带的标题、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也包含对乐曲的文字描述等信息。在现实音乐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文字信息对音乐理解的影响方式和影响效应可能存在差异。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之外”的文字信息分别如何对人们理解、欣赏音乐产生影响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尚未出现。
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不同类型的文字信息对人们理解音乐的影响以及机制。考虑到音乐训练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我们将分别操纵音乐训练及文字信息的类型,考察二者对音乐理解的影响作用及其交互效应。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共有12名被试参与,都为女生。被试的年龄在19-24岁之间(M=20.75,SD=2.19)。所有被试听力正常。本研究所招募的被试均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且其中8人为从未接受过专业音乐学习、仅接受过学校普通音乐课程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其余4人为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所有被试都是自愿参与实验,了解实验目的和内容后才开始实验。
(二)实验材料
本实验使用一首西方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作为实验材料,该乐曲为柏辽兹创作的《幻想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该乐曲是标题音乐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作,具有强烈的表现性。该曲为交响音乐作品,无歌词,时长为4分35秒,我们选择的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1998年演奏的录音版本。
根据对西方音乐史学材料的整理,我们梳理了该乐曲较为客观的5类相关文字信息,分别为标题、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和乐曲描述五种类型,具体如下:
标题:幻想交响曲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
作者介绍:柏辽兹是19世紀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由于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与激进前卫的创作风格,其生前与身后历来是褒贬不一。
时代背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欧洲,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主义逐渐被一种新的思想观念所代替,这就是浪漫主义(Romanticism)。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注重想象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强烈地反叛“理性”的束缚。
创作背景:1827年,柏辽兹在巴黎观看来自英国简伯剧团演出的莎翁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对该剧团饰演朱丽叶的爱尔兰女演员哈丽特心生爱慕。随后,柏辽兹经常写信向她表露心意,却遭到了拒绝。于是,饱受相思之苦的柏辽兹把自己对斯密森小姐的爱恋与苦恼转化为音乐,《幻想交响曲》由此诞生。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附有作者自己加上去的标题。
二、实验程序
实验在一个安静的教室里进行。首先,所有被试在没有任何文字信息提示的情况下聆听《断头台进行曲》,随后报告其音乐体验。然后,12名被试被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2名被试,每个小组分别获得不同类型的文字信息(标题,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或创作背景),并再次聆听《断头台进行曲》。音乐结束后,报告这首乐曲表达的情感以及联想到的场景。我们录音并记录了所有被试在前后两次聆听中对音乐表现性的描述。
三、结果和讨论
本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没有提供任何文字信息提示的前提下,音乐专业被试和非音乐专业被试对音乐的理解没有差别,他们对音乐的描述都主要体现单一的感受和音乐形象描述。
然而,在提供文字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文字信息对被试的音乐理解有较大影响。这首先表现为,文字信息能够影响主观判断,不同的文字信息会引导被试者从不同的方向对音乐进行联想,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例如,时代背景引导被试者联想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音乐风格,由此来理解音乐;标题引导被试者联想到更具象化的音乐形象,帮助被试者理解创作意图;其次,与没有提供文字信息的条件相比,我们发现,与第一次实验相比,在得到文字信息后,被试者的音乐体验出现了不同的趋势。这与文字信息与乐曲本身关联性相关。例如,当文字信息与乐曲本身毫无关联时,对音乐理解起误导作用;当文字信息与乐曲关联性较强时,对音乐理解起引导、促进作用;当文字信息与乐曲关联性较弱时,对音乐理解阻碍作用或被试者按照原有理解不受影响;最后,我们惊讶地发现,音乐专业被试和非音乐专业被试受文字信息影响的模式并无区别,甚至音乐专业被试的理解反馈反而不如非音乐专业被试。即便是在不依托于文字信息的情况下,音乐专业被试依旧没有表现出比非音乐专业被试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这个发现是有悖于常理的。这也引申出了我们的反思:在音乐教育界,音乐训练的内容以专业技巧为主,但是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音乐感受能力却没有提高。也许多数人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个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综上所述,本实验探究了不同类型的文字信息对人们理解音乐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字信息能够影响主观判断,不同的文字信息会引导被试者从不同的方向对音乐进行联想,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另外,当文字信息与乐曲关联性较强时,对音乐理解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当文字信息与乐曲关联性较弱时,对音乐理解会起到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