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左乙拉西坦在治疗老年癫痫患者中的应用
2020-04-20成爱玲熊亮
成爱玲 熊亮
【摘要】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在治疗老年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老年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进行标号, 双数为对照组, 单数为观察组, 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癫痫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第3、6、9、12个月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第3个月的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的第6、9、12个月的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发生3例疲劳, 2例头晕, 3例胃肠道症状, 3例低钠血症,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观察组中发生1例疲劳, 1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 P=0.006<0.05)。结论 将左乙拉西坦应用于老年癫痫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老年癫痫;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59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的异常放电引起大脑功能短暂的障碍, 属于一种慢性疾病, 俗称羊角风或羊癫疯[1]。在我国, 总体的癫痫病患病率约为7.0%, 每年约新增40万人, 癫痫逐渐成为中国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疾病[2]。癫痫的病因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疾病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病因也各有不同, 老年癫痫患者多是脑血管意外、脑肿瘤、代谢性疾病、变性病等引起的, 发作时常出现晕厥、癔病、偏头痛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治疗癫痫多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选药时应根据癫痫的分类合理选药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等[3]。为了探究左乙拉西坦在治疗老年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80例老年癫痫患者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进行标号, 双数为对照组, 单数为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 男28例、女12例, 平均年龄(65.28±6.42)岁;观察组中, 男25例、女15例, 平均年龄(65.29±6.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抗癫痫治疗: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595]0.25 g/次, 2次/d, 连续用药1周后, 增加用量至0.5 g/次, 2 次/d。连续治疗12个月。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给予左乙拉西坦(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3179)250 mg/次, 2次/d, 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量, 最大不超过2000 mg/次。连续治疗12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第3、6、9、12个月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癫痫不再发作;有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75%;无效:除显效和有效以外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测量, 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不良反应包括疲劳、头晕、胃肠道症状、低钠血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第3、6、9、12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 用药后第3个月, 对照组中显效10例, 有效7例, 无效23例, 总有效率为42.5%(17/40);观察组中显效12例, 有效7例, 无效21例, 总有效率为47.5%(19/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2, P=0.653>0.05)。用药后第6个月, 对照组中显效10例, 有效7例, 无效23例, 总有效率为42.5%(17/40);观察组中显效12例, 有效14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65.0%(26/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3, P=0.044<0.05)。用药后第9个月, 对照组中显效11例, 有效8例, 无效21例, 总有效率为47.5%(19/40);观察组中显效14例, 有效14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0.0 %(28/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 P=0.041<0.05)。用药后第12个月, 对照组中显效12例, 有效10例, 无效18例, 总有效率为55.0%(22/40);观察组中显效21例, 有效15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0%(36/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8, P=0.000<0.05)。
2. 2 两组患者用药后第3、6、9、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用药后第3个月, 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1.36±5.42)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2.33±6.17)分。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7, P=0.457>0.05)。用药后第6个月,
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3.24±7.15)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8.32±8.18)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7, P=0.004<0.05)。用药后第9个月, 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4.62±7.56)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3.42±7.29)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99, P=0.000<0.05)。用药后第12个月, 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84±7.34)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9.85±7.68)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45, P=0.000<0.05)。
2. 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发生3例疲劳, 2例头晕, 3例胃肠道症状, 3例低钠血症,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观察组中发生1例疲劳, 1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 440, P=0.006<0.05)。
3 讨论
癫痫属于一种慢性疾病, 俗称羊角风或羊癫疯, 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的异常放电引起大脑功能短暂的障碍[4]。中国约有700万癫痫患者, 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7.0%, 每年约新增40万癫痫患者, 癫痫逐渐成为中国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疾病[5]。癫痫的病因有许多, 常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其中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疾病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病因也各有不同, 老年癫痫患者多是脑血管意外、脑肿瘤、代谢性疾病、变性病等引起的, 发作时常出现晕厥、癔病、偏头痛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治疗癫痫多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选药时应根据癫痫的分类合理选药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等。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吡咯烷酮衍生物, 其化学结构可以明显区别于现有的抗癫痫药物, 并无相关性, 目前临床上对于左乙拉西坦作用确切机制研究上不明朗, 不过在多种动物模型试验中均证实左乙拉西坦存在抗癫痫作用, 能够抑制海马癫痫样突发放电, 同时不会对正常神经元兴奋性造成影响, 这或许提示了左乙拉西坦能够选择性抑制癫痫样突发放电的同步性和传播性。关于左乙拉西坦的体外实验显示, 其对神经元电压门控的钠离子通道或T-型钙电流不会产生影响, 不直接易化 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传递。左乙拉西坦不存在性别、种族和生理差异性, 极易溶解且具有高度渗透性, 口服4 h后, 对血药浓度监控, 可以发现唾液与血液药物浓度比为1.0~1.7。临床上有关于左乙拉西坦与其他抗癫痫药物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试验, 其实就包括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所使用的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是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物, 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不会影响其他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 而其他抗癫痫药物也不会影响左乙拉西坦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综上所述, 将左乙拉西坦应用于老年癫痫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岚, 王晓燕, 楊淑, 等.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27(33):4634-4637.
[2] 苏绮璇, 侯小兵.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 海南医学, 2017, 28(22):3648-3651.
[3] 于奇. 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对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脑电图表现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5):856-859.
[4] 文素梅. 卒中后癫痫采用丙戊酸钠及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9(3):271-272.
[5] 臧文举, 张爱玲, 张志军. 左乙拉西坦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对癫痫患者血清NSE、GFAP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执业药师, 2018(9):168-169.
[收稿日期: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