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0-04-20石文静
【摘要】本文以《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在具体教学语境中学习生字,加深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通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总结全文,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雷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A-0085-03
《雷雨》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大自然的秘密”主题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是延续前面“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整合信息、做出推断”要求的基础上,对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还要求关注“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表现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会写“垂”这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2.体会“垂”这个词的妙处以及“垂”字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书写“雨”):孩子们,下雨的情形大家都很熟悉了,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雨的文章。
师:雷声是怎么样的?
师:所以读的时候我们要把声音压低一些。
【设计意图】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即语文。雷雨是学生对生活记忆的一个影像。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雨”这种贴近生活的提问引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缺乏朗读兴趣,也不懂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从朗读题目开始,入境入情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
师:老师知道,昨晚小朋友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老师要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了。请你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哪个生字字音读不正确了,就赶快教教他。
【设计意图】《义務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其采取命令式的读书,不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让学生更乐意主动地读书。
2.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
师:生字的字音读正确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他们吗?(全班一起读一读生字)
(2)认识“蝉”字
师:你们瞧,“蝉”都是什么偏旁?(虫字旁)虫字旁与什么有关?(昆虫)所以这些都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师:还有哪些字和昆虫有关?
(3)认识“垂”字,学写“垂”字
师:“垂”是什么意思?(字理演示:成熟的果枝或穗子坠向地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它?(千+艹+士)
师:和同桌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记住“垂”字的?
师:注意观察一下,写“垂”字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第三画是竖以及四横的长短)(师范写,学生书写;生互评,师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直观形象的图片比起抽象的汉字更容易理解,笔者借助图片,依据甲骨文和偏旁等多种途径,鼓励并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开放识字的渠道,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认识汉字音、形、义的基础上,教师对本课难点“垂”字进行书写,通过教师范写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师生的反馈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如何自我评价,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4)认读词语
师(过渡):生字都会认了,现在就由生字回到词语里。
PPT出示词语:
黑沉沉 蝉 蜘蛛 乱摆 压下 垂下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窗户 清新 迎面扑来
师(带读):“户”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你再试试。
拓展积累:越( )越( )
师:生活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有什么?
师:再齐读一遍所有词语。(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把生字放回词语中学习,体现了“字不离词”的教学原则。教师联系生活对词语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机会主动识字。
(三)读通句子,体会用词的精妙
1.师将词语放回句中读,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
2.读句子,注意体会标点符号的用处(体会逗号的妙处)。
师:孩子们,这哗哗哗的雨下得可是有节奏的呢!瞧,这神奇的逗号告诉大家,别读得太急,它给大家划分了节奏,再来读一读。
师:那“雨停了”后面是什么号?(句号)这表示我们读的时间要比逗号停留久一些。一起试一试!
3.课件出示另外两个句子。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读)轻声读得可好听了,很棒!第二句,谁来?(生读)
师:她读得真好!大家听,她把这两个轻声词读得又轻又短,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那只小蜘蛛悄悄地、快速地就逃走了,谁再来读第二句?
师:雷雨要来了,小蜘蛛可要逃得快一些啊!来,谁再来?请这位女同学。
师:相信你会逃得更快一些,再来。
师:对了,要这样逃快一点。我们再来读,一只蜘蛛,起——
生(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设计意图】把生字放回词语中学习,体现了“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則。教师利用标点符号停顿时长的特点和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生字新词,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为段和篇的理解打下基础。
4.体会“压”的运用之妙
师:请同学们做做“压下来”的动作。(生纷纷做压下来的动作)
师:对,像这样用力往下,就叫做——
生(合):压下来。
师:感觉还不够用力,还在天上飘呀,怎么读?
生(合):压下来。
师:在雷雨前,这么多的乌云重重的压下来,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抬头看见这样的乌云,你有什么感觉?请你说。(害怕的感觉)嗯,还有吗?请你说。(我会有不安的感觉)
师:朗读这个句子,心里面特别有不安。那这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第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将识字、理解词语、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语境中识字,有利于字的音、形、义结合。学生既巩固学习生字“压”,也读懂了句子。
5.体会“垂”用字准确
课件出示:蜘蛛慢慢垂下来的动画。
师:“垂下来”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请蜘蛛来做做动作。
生:“垂下来”就是“掉下来”的意思。(预设)
师:你真棒,给它找了个近义词。
换词理解:把“垂”换成“落”或者“掉”字,行不行?(出示字理:“千”表示庄稼,中间的“一”表示枝叶,中间的两条小竖就像垂下来的果实。在这里,这只小蜘蛛是由什么连着的呢?它是由丝垂下来的)
师:其实呀,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到这两个词语。请小朋友看——
出示图片:兔子、苹果树、落叶、稻谷
师:读句子想一想,和同桌交流哪些用“垂”,哪些用“落”。
金黄的稻谷( )下头 苹果从树上( )下来
叶子从树上( )下来 兔子的耳朵从头上( )下来
6.再次体会“垂”字用得准确
师:看来呀,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会正确运用这两个词语了。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从上往下落的意思。如果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的,我们就用什么表示?(垂下来)
师:如果另一头已经完全分开了,就用什么表示?(掉下来)
师:现在来想一想,刚才那个男孩说蜘蛛下来的时候有丝连着,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好!他生活观察得真好!现在,小朋友明白为什么课文里说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了吗?谁再来说一说?请你来。(因为蜘蛛是有一条丝垂下来的)
【设计意图】对“垂”字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并学会书写,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理解字形字义、找近义词、换词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垂”字的学习,不仅巩固音、形、义的记忆,还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从易到难,一步步突破教学难点。
7.“垂”和“压”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过渡):我们一边读句子,一边理解了“压”和“垂”的意思。我们试着来用一用,请小朋友看图。
(1)出示课件
(2)选字填空(略)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应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垂”和“压”放置所学过的诗歌中进行选字填空。在充分认识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既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又达到识用结合的目的,最终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读好了句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雷雨的?
师:小朋友,谁能把这几幅图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摆一摆?
师:作者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顺序来描写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本,厘清了文章脉络,从而感知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五)总结全文
师:课上到这里,谁能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前的景象。我们之所以能初步感受到夏天雷雨的变幻天穷,完全离不开作者的仔细观察,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怎样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设疑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期待。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升职初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实践研究——以海城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为例(课题编号:2017C108)”的研究成果,结题号:2018-444。
作者简介:石文静(1991— ),女,广西北海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曾获得北海市教育拔尖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北海市优秀班主任、北海市海城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