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堂基于“立德树人”视域的家国情怀浸润与培养

2020-04-20陈兵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摘要】本文论述“立德树人”视域下在初中历史课堂进行家国情怀浸润与培养的实践,首先是依课标明确教学立意,探寻家国情怀教育的契合点;其次是关注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确定家国情怀教育的落脚点;再次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巩固家国情怀教育的根基。

【关键词】历史课堂 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38-02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一个人想要抵达高远的境界,必然离不开家与国的滋养。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已经扎根在华夏子孙的内心深处,并成为精神支柱。历史作为一门“以古鉴今”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元素,因此,在历史课堂加强家国情怀的浸润与培养是永不过时的课题。

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内容,能有效改变历史课堂只见知识点不见人、只有知识骨架没有肉的弊端,让枯燥、干瘪、生涩的历史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并丰满圆润起来。而从教育发展来看,关注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历史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意义。以下,笔者基于“立德树人”的视域,对历史课堂进行家国情怀的浸润与培养谈一些看法。

一、依课标明确教学立意,探寻家国情怀教育的契合点

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其重点在“意”的内涵上,强调课文的主题、宗旨。聂幼犁教授认为:评价一节历史课的育人价值,首要指标就是教学立意。结合课标和教材内容,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契合点,并将其融入教学立意中,凸显教师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体现一课的主题思想。例如《五四运动》一课,课标要求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围绕课标所设的要求,认清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并在这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视觉不会受到限制,教学的立意将会站得高、望得远。此外,高远的教学立意必须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和相应材料,捕捉关联点。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的忧患意识、爱国言论、爱国情感、爱国行动贯穿始终,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完美的诠释,五四精神至今仍闪耀着光芒。因此,以“爱国”为线索进行教学立意的建构,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学生对爱国的认识与理解都会从扁平走向立体,进而赋予五四爱国精神新的内涵。

又如《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围绕课标要求,笔者将教材内容整合为“永定河上的怒吼”“紫金山下的悲歌”两个大部分,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中华民族勇于抗战、牺牲与侵略者野蛮残暴的主题,使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激发学生抵抗侵略、守护国家的家国情怀,提升教学立意的高度。

其实在教学中探寻教学立意和家国情怀教育的契合点,并不需要有多高深玄妙的理论或者复杂多样的技巧,教师可以从历史事件中挖掘把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置于首位的经典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可以展示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百态,让学生体味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锤炼高尚的品格;可以引领学生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历程中探寻规律、感悟人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归根到底,家国情怀教育是一种蕴含着爱国爱家情感、感恩父母师长、回馈社会、体现育人价值的教育。在教学设计中围绕这些观点进行教学立意建构,何愁课堂不是立意高、格局大、有温度的历史课堂?另外教学立意的高低还直接受教师个人学识、眼光、见识影响,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定的史学理论、扎实的历史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等。

二、关注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确定家国情怀教育的落脚点

(一)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参资源,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材和教参的教学资源是经过专家论证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事实证明,历史教师在繁忙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太多的时间搜集教学素材,手中现有的资源完全可以充分利用。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教材多次出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插图,纪念碑上面篆刻的几块精美的浮雕,展现了中国近代各个阶段里程碑式的革命历史,其中插图“金田起义”对应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见图1),插图“武昌起义”是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的首义(见图2)。这些素材形象生动、立体直观,能较好吸引学生兴趣;而且它们经典、准确,不必担心正误,由此,教师可以根据图片进行教学设问,或组合起来设计成中国近代抗争史、探索史的教学主题。除了图片材料,教材还安排有很多的文献、文史材料,充分利用这些文献史料,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中国近代的国情教育。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借助教材和教参资源授课,可以充分发展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二)贴近学生认识和時代选择教学材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同时基于社会发生的时事要闻,教师选择图文并茂、紧跟时代的教学材料,可以大大降低核心知识、概念的难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笔者选取近年来考古的重大发现——一百多年前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的沉舰“致远号”被打捞出水,作为补充的素材。在致远号军舰的展示中,久远历史上的国家与民族耻辱活生生地摆在眼前,战争对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打击也变得鲜活起来,学生深切感受国家曾经遭受的苦难,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又如《钢铁长城》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历史,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单纯地照本宣科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也难以激起学生对国家发展不易的共鸣。而借助一些真实、生动的影像资料,则能活化学生对国家军队的印象,培养起他们的大国情怀。由此,笔者先展示了史料:开国大典时因为空军力量弱小,战机极少,接受检阅的战机不得不在天安门城楼上空重复飞行。接着,笔者播放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视频,阅兵场上展示了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史上规模最大。二者一对比,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变化,彰显了我国军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领土安全的坚定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相当于接受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将家国情怀根植心底。

(三)多角度提炼教学素材,拓宽辩证思维

教学中从多角度选择素材,能拓宽学生视野,指导学生深度思考、学会提取信息、善于总结概括,最终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五四运动》一课提到,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领导、工人阶级为主力军,以及全国各个不同阶层劳动人民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由此视觉切入,多角度展示当时学生、知识分子、商人、工人、金融界、报界、海外华人、政府外交代表、乞丐等对五四运动的反应,提高学生解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及探究历史的思辨能力,进而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斗争的彻底性以及运动胜利产生的深远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是非常生动的国情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与教参,并在选择教学素材时立足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贴近时代,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历史和现实中互相印证,理解和认同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从而深刻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巩固家国情怀教育的根基

历史课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是依靠高喊空泛的口号、发布居高临下的命令、生硬地灌输知识达成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激发学生产生共情和共鸣落实。有温度的历史课堂,应该是不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感同身受,使家国情怀的浸润与培养水到渠成。

例如《戊戌变法》一课讲述了戊戌六君子被害的历史。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谭嗣同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为了理想,為了变法,不惜流血牺牲。他牺牲前在狱中所作诗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更是将他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因学生当下处于和平年代,且该课的事件发生于久远时期,学生很难一下走进历史情境,产生心理共鸣。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播放悲壮的背景音乐,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表演中,扮演谭嗣同的学生纵情朗诵狱诗,表现慷慨激昂、一身正气,而扮演顽固派官员的学生则表现得卑劣猥琐,二者形成鲜明对照。此情此境之下学生心中定会感叹英雄的悲壮与无奈,而对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则是愤怒仇恨。

又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教学其中“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时,通过列举共和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打破帝国主义国家核垄断的“两弹一星”;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被外国网友津津乐道的中国新四大发明“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网购、高铁”等,这些详实的数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国家崛起、发展的过程,这更易激起他们内心的自豪与激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创设合理的历史想象与情境,依据可靠的实证与数据,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比苍白空洞的说教更加有力。

总之,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教学立意设计与家国情怀的培养上巧思构想,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在教学素材的甄选上,关注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让情怀的滋生有据有实;在课堂上投入真情实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学生将会在家国情怀的浸润与培养中成为一个眼光长远、格局宽广、情系苍生、心怀天下,把个人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时代追梦人。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B16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兵(1971— ),女,广西玉林人,历史教育学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