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04-20李吓琴黄晓丽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班德育工作问卷

李吓琴,黄晓丽

(福建建筑学校,福建福州,350007)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研究的背景

2017年《福建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提出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广“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而形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正成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产业大军所需人才的重要手段。现代学徒制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一模式下如何改进和完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中职学校的一大难题。本次调研,旨在摸清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广大师生对加强德育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为进一步提升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二、调研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工具及设计目的

本次调研采取学校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以及企业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现场调研是以听汇报、看资料、实地考察、听课、参与师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是以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班的师生为调查对象,发放和回收问卷,整理和分析问卷相关数据以形成研究结论。问卷调查研究采用了自行编写设计的《现代学徒制下德育工作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和《现代学徒制下德育工作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调查问卷设计目的主要为:一是了解学徒制教学班师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满意度与建议;二是了解学徒制教学班师生认可的德育途径;三是了解学徒制教学班师生对现行德育考核的看法;四是了解学徒制教学班师生对德育课程的认识和态度;五是了解学徒制教学班德育教师的师资结构。[1]

(二)研究对象

本调查问卷采用简单抽样法,调查问卷发放覆盖了福建省内7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现代学徒制的14个试点教学专业,涵盖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及普通中专。调查对象为教师与学生,其中教师分德育教师和非德育教师,学生为中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调查问卷都是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问卷网制作电子版调查问卷,并在网络、超星学习通等学习软件上进行发放。调研共回收问卷610份,其中,教师问卷65份、学生问卷545份,回收率为96.8%。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德育现状调查

对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德育现状的调查主要围绕着德育重要性与实效性、德育课程与教学、德育途径、德育评价方式、德育师资情况这五个方面展开。

1.关于德育重要性与实效性的调查

针对德育重要性与实效性的调查,学生问卷分别从学校德育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与满意度的角度,设置了“你所在班级是否开设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你对自己所学课程的看法是?”“你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否能够提升你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水平”这三个问题,教师问卷分别从教师对德育的态度与看法的角度,设置了“你对自己所任教课程的看法是?”“你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水平?”这两个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内开设有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中等职业学校能够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100%的学校开设德育课程并开展了相关的德育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校开展了德育工作,但实效性并不理想,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德育课程的重要性。有25.6%的学生选择“德育课不重要,可有可无”,而教师对德育课程的态度则较为理性,普遍能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师生对德育工作的满意度的调查上,除了通过师生座谈了解外,研究还通过问卷中设计“你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否能够提升你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水平?”这一问题进行了解。仅有35.4%的学生明确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提升其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水平,但对教师的调查却表明有75.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水平,师生对德育实效性的评价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表1 学生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表2 学生对德育工作的满意度

2.关于德育课程与教学的调查

针对德育课程与教学的调查,学生问卷分别从德育课程的内容、德育教学方法认可度的角度,设置了“你认为对于学徒制试点教学班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 “你希望老师使用哪些教学方法”这两个问题,教师问卷分别从教师对德育的课程的内容选择、德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角度,设置了“您认为学徒制试点教学班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德育教育(多选)”“您在德育教学中经常使用哪些教学方式”这两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回答“对于学徒制试点教学班最需要加强的教育”这一问题时,40.8%的教师选择“职业道德教育”,58.4%的学生选择“行业与企业文化素养训练”。由此可见,学徒制试点教学班德育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是针对性并不强,并没有体现专业、企业特色,学生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培养仍有待提升,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也并没有真正进入德育课程体系。在对德育课中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是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活动教学法,占比分别为64.8%、48.9%、67.5%,最不受欢迎的是讲授法,占比仅有17.5%。而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中讲授法占比69.7%,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方式仍以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法虽受到学生较大的认可,但教师在德育教学实际中使用较少。

图1 对于学徒制试点教学班最需要加强的教育

图2 德育教学中的教学方式

3.关于德育途径的调查

针对德育途径的调查,师生问卷分别从德育途径的参与度、认可度的角度,设置了“你认为对于学徒制试点教学班以下德育途径中哪些教育效果较好(多选)” “你参与学校的哪些德育途径(多选)”“您所在学校目前采用哪些德育途径(多选)”这三个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在多种德育途径中,学生对大型教育活动参与度、认可度最高,36.7%的学校经常开展大型教育活动。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认为教育效果较好的德育途径为大型教育活动、企业师傅言传身教、企业德育实践及个别学生榜样示范。然而,大多数学校目前主要采用的德育途径则是德育课教学、大型教育活动、个别学生榜样示范等,占比分别42.6%、36.7%、28.7%。由此可见,虽然企业德育实践及言传身教在学生中认可度较高,但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这与学校的校企德育途径的开拓不积极有较大关系。

图3 关于德育途径的调查

4.关于德育师资队伍的调查

针对德育师资的调查,主要分为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人员构成四个维度,在教师卷中设置了“您的学历为?” “您的职称是?”“您的年龄是?”这三个问题,在学生卷中“你接受的德育知识主要来自?”这一问题则调查德育师资队伍的人员构成。通过学校现场调研发现,各中职学校都拥有人数饱满的德育教师队伍,但德育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从学历和职称维度上看,专科以下学历(包括专科)及初级以下职称(包括初级职称)人员仍占有一定比例。再者,从年龄结构上看,中职院校德育教师中年以上年龄的教师居多,青年教师较少,占比分别为30岁以下16.7%,31—40岁28%,41—50岁38.7%,50岁以上16.6%。目前德育师资队伍人员构成主要有德育课教师、生管老师和班主任。学生在回答目前“你接受的德育知识主要来自?”这一问题时,87.5%选择德育课教师、生管教师及班主任,只有9.8%的学生选择企业师傅。由此可见,企业师傅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即使有极少部分师傅关心学徒的道德教育,教育的方式也是较为零散和随意的。

5.关于德育考核方式的调查

针对德育考评的调查,在学生卷与教师卷中均有体现,学生卷中设置了“你所在学校的学徒制试点教学班德育评价的方式有哪些”这一问题,在教师卷中则设置了“您所任教的学徒制试点教学班德育评价的方式有哪些”这一问题。对德育评价的调查中,教师在回答“您所任教的学徒制试点教学班德育评价的方式有哪些”这一问题时,64.6%的教师选择“德育课程考试成绩与平时课堂表现结合”,30.4%的教师选择“以德育课程考试成绩为主”,只有5%的教师选择“德育课程考试成绩、平时课堂表现与在企业中实践情况相结合”。由此可见,德育考核的主体主要为德育教师,家长、学生、企业并没有参与到德育考核工作中,存在着德育评价主体单一的情况。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德育工作呈现出普遍重视但实效性不强,在课程与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但欠缺实践性,在德育途径上方式丰富但与企业合作不紧密,在德育师资队伍上人员饱和但素质参差不齐,在德育评价方式上主体单一的现状。[1]

(二)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德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在德育现状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造成当前中职德育工作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对学徒制的认识偏差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项育人新模式在诸多方面的变革还未在各中职学校得到深入广泛的落实,师生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2]学生容易出现重视实训与企业实践,轻视公共基础课程的错误认知。再者,现实中仍有相当比例的德育工作者未深刻领会现代学徒制的精神,依然固守着原有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仍在中职课堂中广泛使用。部分德育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责任感,甚至部分德育工作者对育人模式的创新持抵触态度,德育工作严重与现实生活及时代脱轨,教育工作处于封闭、滞后的状态等。

2.德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德育师资队伍不仅包括德育教师还包括科任教师、企业师傅、班主任以及生管教师,队伍庞大但素质参差不齐。现代学徒制实行双导师制,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都是学生的导师,企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加入了教师队伍,承担了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企业师傅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教育教学能力比较不足。从德育的角度说,要求企业师傅将德育有机融入专业学科几乎难以实现,这使得德育工作开展的难度增加。另外,师生座谈显示,部分中职班主任和生管教师专业素质不足,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简单粗暴,难以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同时,在中职德育教师队伍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一定比例的德育课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转岗或兼职任教。德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其他专业课教师本来就少,能够坚持学习提升、科研创新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有部分老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缺乏教育激情,散失自我提升的动力,长期缺少企业行业实践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3]

3.德育教学方式知行脱轨

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相比较,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传统课堂中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师傅教徒弟学”“在岗位训练中学”“在工作任务中学”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外,认知实习、岗位实践、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得以实施。特别是企业岗位实践、跟岗实践等教学形式的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校外教学资源和场地增加,都给德育工作带来了难题。中职学校在德育教学中片面强调德育知识的课堂教学,轻视德育实践的育人效果,就容易导致教学方式知行脱轨。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能够与企业合作共同育人,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创业实践平台等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育人质量,师生参与校企合作育人的意愿也比较高涨。75.7%的学生愿意企业参与学校的育人工作;82.97%的教师认为行业企业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但尽管如此,针对德育工作方面的交流,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并不紧密。对教师的调查表明,78.4%的教师认为学校德育工作与企业很少联系甚至几乎没有联系。

4.课程体系难以凸显企业特色

现代学徒制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使德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较之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校外实践课程增加,文化和公共基础课程比例缩减,以及校内教学的课时总量缩减等因素,都会使德育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发生变化,但总体而言,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难以凸显企业特色,较之以往的德育课程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难以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要求。同时,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个性化和专门化的人才需求,也要求各校应建立面向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德育立体化课程体系,但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仍以德育一体化的课程理念建立课程体系,使德育课程体系构建欠缺灵活性和特殊性。[2]

5.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校建立了适合企业特点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变化推动了评价方式发生改变,企业与学校的二元评价制度相应建立,也会相应地影响到德育评价内容和方法,推动德育评价制度发生改变。[4]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中职学校还未建立与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2017年福建省统一组织实施全省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为了提高学业水平测试的通过率,部分学校重视考试成绩,轻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实效性的评价取向。

猜你喜欢

教学班德育工作问卷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雅韵·智慧·健康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问卷网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问卷大调查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问卷你做主
加强教学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