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囊性膨胀性骨转移1例
2020-04-20胡琪璐隋爱霞李奕彤赵金鑫
胡琪璐,隋爱霞,李奕彤,赵金鑫,王 娟
骨转移瘤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15%~20%,是骨原发肿瘤的30多倍,其中囊状膨胀性改变的骨转移瘤相关文献甚少,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1]。随着恶性肿瘤疗效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治疗骨转移瘤、缓解癌性疼痛、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迫切。本例患者系囊性膨胀性骨转移瘤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结合局部及全身药物治较为成功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76岁。2014年3月3日因“胸中段低分化鳞癌T2N2M0ⅢA”于外院行放射治疗(50 Gy/30 f)。2015年5月5日因自觉发现胸前肿物,后渐进性增大,伴针扎样疼痛,NRS评分:8分。2015年7月7日就诊本院,CT(图1、2)示前胸壁囊性占位性病变并胸骨破坏,大小8.6 cm×8.0 cm×7.9 cm。骨ECT:胸骨体放射性浓聚灶伴局部放射性稀疏,结合CT考虑骨转移瘤。2015年7月14日在CT引导下行胸骨前肿物穿刺活检术,病理示低分化腺鳞癌。诊断为食管癌放疗后骨转移,给予以下治疗:①肿物内置管引流,腔内间歇给予榄香烯及丝裂霉素注射;②给予卡培他滨单药1.5 g 2次/d,d1~14化疗;③2015年7月27日、2015年8月10日根据术前计划在CT引导下行胸骨转移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粒子活度为0.6 mCi,术后剂量D90:84 Gy。术后1个月复查CT提示病变范围较前明显缩小(图3、4)。NRS评分:0分。后间歇复查超声肿块较前无明显变化。2016年6月26日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胸痛等不适。
讨论
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一般认为多见于甲状腺癌、肾癌的转移。除甲状腺癌和肾癌之外,只要原发瘤细胞分化好、恶性程度低,在发生骨转移时可呈囊状膨胀型改变。这种改变是由于发展过程中肿瘤内部压力增加所致,内部压力过高可突破皮质,向软组织生长,呈肿块状[2-3]。针对此类型骨转移灶,因病灶较大,内呈囊性,仅予以局部放射治疗效果欠佳,故此病例给予局部穿刺引流,间歇灌注药物治疗,待囊内液体基本控制后配合局部125I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疼痛控制效果可。
图1 治疗前
图2 治疗前
图3 治疗后
图4 治疗后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在骨转移的治疗有一定价值。张福泉等[4]报道止疼有效率为91%~92.5%,术后2个月总缓解率68.7%~92.5%[4-6]。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引起的局部疼痛具有较高的缓解率,主要机制为持续性放射提高肿瘤细胞杀灭率、降低肿瘤细胞的再增殖率、降低肿瘤细胞亚致死性损伤和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率、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射损伤的敏感性,同时机体自身会增加胶原蛋白合成,产生大量血管纤维基质,成骨细胞活性增加而形成新骨[6-7]。溶骨病变产生再钙化,一般在照射后3~6周开始,高峰在2~3个月[8-12]。
综合本例患者治疗经验,提示针对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等较为罕见、影响生活质量的晚期肿瘤,应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利用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同时提示对于晚期放化疗失败的癌症患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