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2020-04-20沈艳峰侯峰岩段小婷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阿帕异质性文献

陈 成,沈艳峰,董 云,侯峰岩,段小婷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目前肝动脉介入治疗如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injection,TAI)、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常用方法,主要通过减少、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缺氧坏死。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 mesylate,简称阿帕替尼)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2结合,竞争性抑制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结合,进而抑制肿瘤VEGF增殖、迁徙和管腔形成,并影响肿瘤细胞代谢周期,促进其凋亡。近年有较多文献报道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PLC不仅取得了满意效果,而且未明显增加TACE术后不良反应。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总结国内外多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评价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P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指导临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两名本研究者单独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NCKI、万方、维普(VIP)数据库,然后合并检索结果。文献类型:阿帕替尼联合TACE(实验组)/单纯 TACE(对照组)治疗PLC的RCT研究文献,无论是否采用盲法/分配隐藏。检索时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采用“题名/关键词”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肝癌(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肝肿瘤),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导管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TACE、TAE),阿帕替尼。英文检索词: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atic carcinoma、liver cancer、liver neoplasms、HCC、TACE、apatinib、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25~85岁,性别不限,均经血清甲胎蛋白(AFP)、影像学(彩色超声、CT、MR、DSA)检查或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PLC;②无手术切除适应证,但有行TACE 适应证,无禁忌证;③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60,预计生存时间>2个月;④有多组病例构成,只选择所需两组,其组间均衡性好,具可比性。排除标准:①干预措施为非阿帕替尼联合TACE与TACE比较;②非RCT研究;③文献属综述、非临床报道、病例报道、重复文献、无评价指标、会议摘要。

1.3 治疗和研究方法

TACE:改良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穿刺插管成功后分别行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明确肝内肿瘤位置、具体形态和供血情况等,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灌注化疗药物剂量和栓塞药物剂量,常用灌注化疗药物为蒽环类药物、5-FU、奥沙利铂、洛铂等,栓塞剂为碘化油辅以明胶海绵或三丙烯明胶微粒(embosphere)等,术后常规行保肝、止吐、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阿帕替尼服用方法:TACE第1次治疗后第3或4日开始服用,起始剂量250 mg/d或500 mg/d,饭后30 min口服,用药期间视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剂量;若耐受良好或有轻度不良反应可维持原剂量,若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则减量继续观察或停药观察;下一周期治疗前第3或4日停药,一般不超过1个月。血液采集:采集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静置30 min,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分离血清待检。

1.4 结局评价指标

①疗效评定标准:参照WHO制定的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可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进展(PD),其中近期疗效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ORR=(CR+PR)/总病例数 ×100%,DCR=(CR+PR+SD)/总病例数×100%。②血清AFP含量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以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③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含量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④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或12个月。⑤不良反应指标:患者栓塞后综合征(肝区疼痛、食欲下降、发热、恶心呕吐),药物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腹泻、皮疹、乏力、瘙痒、口腔黏膜炎、血细胞减少)等,参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判定。

1.5 文献中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两名评价员按照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5.0版)中RCT质量评价标准,独立对检索所得所有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存在分歧时通过讨论或由第三者决定是否纳入。纳入文献通过“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①随机分配法选择;②是否做到分配方案隐藏;③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研究结果测量者是否采取盲法;④结果数据完整性;⑤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⑥其他偏倚来源。针对每项研究结果,对以上6条作出“是”(低度偏倚)、“否”(高度偏倚)和“不清楚”(缺乏相关信息或偏倚情况不确定)的判断。文献质量分为A、B、C 3级:A级完全符合上述6条质量标准,即为“正确或充分”者(偏倚较小);B级至少1条不符合质量标准,即为“部分满足”者(偏倚中等); C级完全不符合以上质量标准(偏倚较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研究以Chi2检验作异质性分析,若纳入研究间不存在明显异质性(P≥0.1,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数资料以比值比(OR)表示,计量资料以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纳入文献以漏斗图法评估发表偏倚;所有纳入指标均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检索数据库,先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排除重复文献、综述、基础实验、非RCT及不符合纳入标准等文献,初步筛选出可能符合标准的14篇文献;阅读全文后排除3篇(无相关指标1篇,干预措施不符1篇,数据存在问题1篇)。最终纳入11篇文献(10篇有近期疗效观察指标,1篇缺乏近期疗效指标,仅作AFP分析),共720例患者,其中阿帕替尼联合TACE组(实验组)、TACE组(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3例、357例。

2.2 文献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11篇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文献,其基本特征见表1。11篇中6篇提及随机分组,3篇为回顾性分析,2篇未描述;均未提及失访和退出病例,均未提及分配隐藏、盲法、意向性分析情况。11篇中评为B级6篇,C级5篇,见表2。

2.3 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中有10篇文献[1-10]报道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PLC相比较的ORR(P=0.93,I2=0%)和DCR(P=0.65,I2=0%)不存在明显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治疗PLC相比较的ORR(OR=3.26,95%CI=2.22~4.79,P<0.001)和DCR(OR=3.72,95%CI:2.51~5.52,P<0.001)显著提高(图1);漏斗图分析显示ORR和DCR图形分布对称性好,提示本研究结果受发表偏倚影响较小(图2)。其中有 2 篇文献[3,10]分别分析 3、6、12 个月两组治疗PLC 相比较的ORR和DCR,结果显示均无明显异质性,3个月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6、12个月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图3)。

纳入文献中分别有 2 篇[4,9]、4 篇[4,7-9]报道了6、12个月肝癌患者生存率情况,各研究间均无统计学异质性(6个月P=0.94,I2=0%;12个月P=0.98,I2=0%);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6个月OR=2.89,95%CI=1.36~6.15,P=0.006;12个月 OR=3.06,95%CI=1.69~5.53,P=0.000 2),见图 4。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表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图1 实验组与对照组ORR和DCR比较

图2 实验组与对照组ORR和DCR比较漏斗图

图3 实验组与对照组3、6、12个月ORR和DCR比较

图4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纳入文献中有2篇[4,9]报道了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PLC相比较的MMP-9水平,研究间均无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间治疗前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OR=-0.00,95%CI=-0.37~0.36,P=0.98),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6,95%CI=-3.05~-2.06,P<0.001);两组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OR=3.92,95%CI-3.29~4.56,P<0.001;对 照 组 OR=1.34,95%CI=0.93~1.74,P<0.001),见图 5。

纳入文献中有 4 篇[1,4-5,9]报道了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PLC相比较的VEGF值,除治疗前无异质性,各研究间均有明显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间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05,95%CI=-0.18~0.29,P=0.6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9,95%CI=-6.0~1.14,P=0.004);两组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OR=4.76,95%CI=2.17~7.34,P=0.001;对照组OR=1.11,95%CI=0.08~2.14,P=0.03),见图 6。

纳入文献中有2篇[5,11]报道了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PLC相比较的AFP值,两组治疗前后均无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间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00,95%CI=-0.28~0.28,P=0.99),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9,95%CI=-0.99~-0.40,P<0.001);但两组各治疗均有明显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 OR=5.19,95%CI=2.70~7.68,P<0.001;对照组 OR=4.42,95%CI=1.56~7.27,P=0.002),见图7。

纳 入 研 究 中 分 别 有 7 篇[1,3,5-8,10]、2 篇[6,8]、6篇[1-3,6-7,10]、6 篇[3,5-8,10]文献报道了两组相比较的术后肝区疼痛、食欲下降、发热、恶心呕吐数据,各研究间均无明显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术后栓塞后综合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8。

图5 治疗前后MMP- 9比较

图6 治疗前后VEGF比较

图7 治疗前后AFP比较

图8 两组术后栓塞后综合征比较

纳 入 研 究 中 分 别 有 6 篇[1,3,6-8,10]、3 篇[6-8]、2 篇[6,9]、7 篇[1,3,6-10]、5 篇[1,3,7-8,10]、5 篇[3,6-7,9-10]、2篇[1,6]、2 篇[1,3]、5 篇[1,3,6,8,10]文献报道了两组相比较的药物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乏力、瘙痒、高血压、蛋白尿、腹泻、皮疹、口腔黏膜 炎、血细胞减少)数据。两组在手足综合征、乏力、瘙痒、高血压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力、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研究间均无明显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实验组蛋白尿、腹泻、皮疹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口腔黏膜炎、血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见图9。

图9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肝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其发病隐匿,发现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20%左右,且对全身化疗不敏感,疗效差。肝肿瘤血流75%~80%来自肝动脉,TACE为中晚期肝癌最有效治疗方式[12-13]。有研究表明,TACE通过减少、阻断肿瘤血供有效地破坏肝主瘤及子灶,近期疗效显著,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①诱导VEGF生成,促使门静脉供血和侧支循环建立,难以使肿瘤全部坏死,可能有癌细胞残存,从而促进肿瘤转移、复发和扩散,影响远期疗效;②也有可能存在术后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伴随一些栓塞后综合征如发热、恶心呕吐等,以及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4]。因此,探讨在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和提升生活质量情况下提高TACE疗效的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意义。

VEGF在人体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能产生,其基因组位于人类基因组6p21.3位,据估计约有30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VEGF-2578C/A和VEGF-1154G/A的多态性与肿瘤大小、分期密切相关,同时与HCC患者生存时间成反比[15]。VEGF有两种酪氨酸激酶受体[16],即VEGFR-1和VEGFR-2,其中VEGFR-2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在调节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VEGF弥散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VEGFR-2被认为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17-18]。也有研究表明,VEGFR和RAS-Raf-MEKERK、P13K-AKT-mTOR等信号转导通路在HCC组织中均高表达,提示VEGF和VE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9]。

阿帕替尼化学名称为N-[4-(氰基环戊基)苯基][2-[(4-吡啶甲基)氨基](3-吡啶)]甲酰胺甲磺酸盐,分子式为C25H27N503S,分子量为493.58。其作为我国独立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与VEGFR-2结合,以竞争性抑制VEGF与VEGFR-2结合及其后者的自动磷酸化,以及下游ERKl/2-MAPK、P1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并可引起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p27上调,细胞素Cyclin B1、Cdc2下调,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影响肿瘤生长[20]。阿帕替尼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和非血液学毒性(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乏力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有研究证明,阿帕替尼对多种人类肿瘤如结肠癌、肺癌,裸小鼠移植瘤有显著抑瘤作用,也可增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阿霉素和5-Fu等细胞毒性药物的疗效[21]。Lin等[22]研究显示,阿帕替尼可明显抑制小鼠肝癌H22皮下移植瘤生长,且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姜增凯等[23]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对人肝癌HepG2系肿瘤细胞增殖、移行愈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也可上调p53、caspase-3、caspase-8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Peng等[24]研究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磷酸化VEGFR-2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明显增多,阿帕替尼可明显促进试管内细胞凋亡和抑制活体内异体瘤细胞生长,提示阿帕替尼是通过抑制自分泌VEGF信号通路抑制抗细胞凋亡细胞生长而发挥作用。

近年来阿帕替尼联合TACE与单纯TACE治疗PLC的对比研究文献较多,但样本量均较小,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收集阿帕替尼联合TACE与TACE治疗无法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PLC临床RCT文献,旨在总结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P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共纳入11篇RCT文献(共720例患者),均为干预措施为阿帕替尼联合TACE组与TACE比较的文献,可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对称较好,提示发表偏倚较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阿帕替尼联合TACE组治疗患者ORR、DCR、生存率均明显优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远期疗效,延长生存期;无论两组各治疗前后还是两组间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中VEGF、MMP-9、AFP表达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联合治疗组尤为明显,表明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复发、转移可能;在栓塞后综合征(肝区疼痛、食欲下降、发热、恶心呕吐)方面,两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联合治疗会显著增加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腹泻、皮疹发生率,不增加乏力、瘙痒、口腔黏 膜炎、血细胞减少发生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PLC在有效性,生存期,降低AFP、VEGF、MMP-9表达水平方面均优于单纯TACE治疗,但会适当增加一些不良反应,提示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PLC患者远期疗效和生存期,降低复发和转移,其不良反应尚可耐受;同时,为临床治疗中晚期PLC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为大样本量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便进一步增强论证强度、明确结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阿帕异质性文献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