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市曹州牡丹园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2020-04-20张玉林李桂荣韩蕙琳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牡丹园频数灌木

陈 强,张玉林,李桂荣,2,*,韩蕙琳,张 鹏

(1. 山东建筑大学 风景园林研究中心; 2.山东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济南 25010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质是对人居环境健康发展的保护,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而植物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普遍认为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基础[1-2];其高低程度是城市生态系统发展在健康度、丰富度、完整度、稳定度、协调度以及可持续度等方面能力强弱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3]。而植物群落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构建合理且科学的植物群落结构,能使城市绿地系统稳定、高效地发挥其改善、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4]。城市绿地作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承载者,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对国内外各类绿地进行了植物多样性相关研究,如土耳其的大学校园[5]、印度拉贾斯坦邦草原[6]、印度班加罗尔贫民窟[7]、伊朗吉兰布加国家公园[8]、中欧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城市绿地[9]等地以及国内的海口[10]、郑州[11-12]、武汉[13]、上海[14]、太原[16]、杭州[17-18]、长春[19]、西宁[20]等市的相关绿地。但针对菏泽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很少,多局限于景观分析、物种调研等方面[21-24]。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之所在[25]。现以菏泽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曹州牡丹园为例,统计、分析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现状,以期为今后的菏泽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营建、改造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菏泽古称曹州,地处黄河下游、山东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位置为34°39′~35°52′N,114°45′~116°25′E,地势东北低而西南高,地貌主要为平原、低山残丘以及积水洼地,土壤主要为潮土类[26],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655 mm,年均气温13.5~13.9 ℃。曹州牡丹园建于1982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菏泽市牡丹区东北部,西临牡丹北路,东接人民路,南临长城路,北至G221国道,总面积为106 hm2,园内植物繁茂,是集游、赏、学、研为一体的城市化牡丹主题公园[27-28]。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019年8-9月在对公园全面踏查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生态系统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样地), 共设43个10 m×10 m(或狭长样地选取20 m×5 m)的标准样方, 观察、测定、记录乔木的(胸径≥3 cm)种名、胸径、株数、树高等, 灌木植物 (包括胸径<3 cm的乔木幼苗) 的种名、 株数、株高、盖度等,草本植物的种名、株数(丛数)、盖度、高度等。

2.2 植物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根据雷金睿等[2]的方法,分别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植物的重要值;参考张宜芹[29]的方法,分别计算各层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Gleason指数t、Margalef指数R、优势度指数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等指标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牡丹园植物科、属、种数量与组成

从表1看出,牡丹园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于36科66属,其中裸子植物有3科6属10种,被子植物有31科52属63种,蕨类等植物2科8属8种,物种数分别占公园应用植物总数的12.34%、77.78%和9.88%。

表1 公园植物科、属、种概况

注:合计中重复科、属不予统计。

表2 公园植物科属种的大小顺序表

表1、表2显示,乔木共包含25科37属43种,灌木共包含10科17属21种,草本共包含10科17属17种;公园植物配置以落叶植物为主,落叶植物65种,常绿植物16种(乔木10种、灌木6种),常绿落叶植物之比为1∶4.06;常绿植物种植较少,而常绿植物对植物群落的季相影响极大,尤其在冬季。冬季景观整体较为萧条,色彩也较为单调,而乔木树种作为整个植物群落景观的骨干,应注意适量提升常绿乔木树种的应用比例,进而丰富冬季季相景观效果。

表3 牡丹园植物优势科的属、种数量

由表2、表3可知,牡丹园植物种类主要集中于蔷薇科(10属13种)、禾本科(7属7种)、豆科(5属6种)、木犀科(4属6种)、松科(3属4种)以及柏科(2属5种),这6科植物约占公园植物总属、种数的46.97%与50.62%,优势科明显,但在科的组成上仍是以单种科为主体,约占55.56%。

3.2 牡丹园植物应用的频度

在调查的43个样方中,各种植物出现的频数不同,反映了各种植物在曹州牡丹园分布的均匀程度差异。表4显示,公园乔木层、灌木层植物应用频数差异以排序前3的植物较为明显,其中乔木层紫叶李(14次)、银杏(10次)应用频数最高;在应用频数排序前6的植物中,常绿植物仅有雪松且其应用频数较高(8次),表明雪松在曹州牡丹园绿地受到青睐;灌木层植物应用频数以红叶石楠(17次)、牡丹(13次)为最高,牡丹频数较高与牡丹园公园主题吻合;此外,小乔木紫薇、金银木分别排第3与第6,以灌木状景观呈现,景观效果较好。地被层植物应用频数差异较小,下降缓慢,最高者是狗牙根与黑麦草,均为7次。总之,排序前6的植物以地被层植物差异最小,较为均匀,乔木层与灌木层应用频数差异较大,尤其是灌木层第1与第6的差别达13次之高。

表4 牡丹园植物出现频度排序

排序前6的各层植物应用频数之和所占本层植物总频数的比例,乔木层为45.28%、灌木层为62.50%、地被层为68.63%,乔木层接近乔木层总频数(106次)的一半,灌木层和地被层分别超过灌木层总频数(80次)、地被层总频数(51次)的一半,表明菏泽市曹州牡丹园各层排序前6的植物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同层中单个种类出现频度较高,表明该层整体均匀度不高,牡丹园植物群落各层均匀程度总体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

3.3 牡丹园不同植物重要值分析

表5显示,牡丹园植物重要值排序,乔木层以排序前2者差异最为明显,其后差异则较小,重要值排序前3的植物分别为紫叶李、银杏与雪松,与频数分布排序前3的植物种类一样;灌木层植物重要值以排序第2~5者差异较大,其中红叶石楠、牡丹的重要值最高,且差异较小,与灌木层频数分布排序前2的植物种类相同;地被层植物不同种类之间重要值差异较小,随排序下降缓慢,排序前2的植物分别为匍匐剪股颖、香附子,与地被层频数分布排序前2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但重要值排序前6的植物种类与频数分布排序前6者完全相同,表明排序前6的植物应用差异较小。

表5 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植物重要值排序

综上,牡丹园植物重要值排序与频数应用排序前6的植物基本相同,尤其是地被层,植物种类完全一样;就排序前6的各层植物重要值之和,乔木层为51.87%,灌木层69.04%,地被层67.46%,均超过50%,公园排序前6的植物优势度较为明显。

3.4 牡丹园植物多样性分析

由表6可知,牡丹园物种丰富度指数S、Gleason 指数t、Margalef指数R均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表明牡丹园植物群落以乔木层植物最为丰富,灌木层次之,地被层植物种类最少,可有针对性地丰富灌木层、地被层植物种类,提升植物群落的复杂程度、稳定性及景观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总数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也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表明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更为丰富,灌木层次之,地被层最为单一、景观效果也较为单调。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表明牡丹乔木层物种的个体分布最为均匀,即优势种绝对优势不明显,灌木层次之,地被层均匀程度最低,这与物种丰富度有关,地被层植物种类共计仅17种,物种丰富度较低,应注意提高其种类丰富度。

表6 曹州牡丹园乔、灌、草的植物多样性指数

4 结论与讨论

菏泽市曹州牡丹园中应用植物种类共计36科66属81种,其中乔木43种、 灌木21种、草本17种,科、属、种数量远低于武汉中山公园的64科114属184种[13],与菏泽市植物共120多科、900余种[30]相差更远,总之,菏泽市曹州牡丹园植物群落应用物种丰富度较低,应注意提高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复层植物群落的数量、质量,进而提升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牡丹园物种丰富度指数S、Gleason指数t、Margalef指数R均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即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最高,灌木层次之,地被层最低且仅有17种,与菏泽市可用地被植物97种[23]相去甚远,与太原市综合公园植物丰富度指数排序一致[16];应注意有针对性地提升牡丹园植物群落景观层次和各层植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群落稳定性,丰富公园植物景观效果。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也均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与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31]一致,主要是由于改造后的牡丹园在植物景观配置上,注重强调乔木层的骨干作用及其景观效果,致使其植物种类往往超过灌木层、地被层;乔木层、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主要是因为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题,灌木类植物牡丹的专类栽植较多;地被层植物多样性指数最低,主要是由于地被层可供应用的优良草本植物种类(品种)较少,仅有草地早熟禾、沿阶草、结缕草等极少数种类,且随着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野生杂草基本被清除,致使地被层植物总多样性大大降低。均匀度指数Jsw也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与石家庄市公园绿地一致[25],主要因为牡丹园整个植物配置基本全由人为规划设计,乔木类植物高大且品种丰富、景观效果多变,为突出其在整个植物群落中的背景(基调)特点,其设计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乔木层均匀程度就高于灌木层、地被层;地被层植物均匀度最低,主要是因为过分追求整齐、统一的景观效果,往往将少数几种植物作为绝对优势种设计种植,并将野生杂草剔除。总之应注重提升灌木层、地被层植物种类应用,增强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乡土地被植物应用,构建复杂而稳定的植物群落,追求自然且具有乡土特色的景观面貌。

猜你喜欢

牡丹园频数灌木
灌木丛
做最好的自己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蓟州牡丹园
中国国花园园林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与世隔绝的人世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