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疣状黄瘤一例
2020-04-20朱小芳王建修王玮郑莉
朱小芳,王建修,王玮,郑莉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因阴囊左侧皮肤出现赘生物1年余,于2018年2月21日就诊。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阴囊左侧皮肤出现一绿豆大小的粉红色疣状赘生物,触之坚韧,无自觉症状、未治疗;皮损缓慢增大,近5个月来局部出现轻微触痛,不易出血,无臭味,无阴囊坠胀感。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目前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平稳;慢性心功能衰竭(Ⅱ级)9个月余,平素口服缬沙坦分散、华法林钠、螺内酯、呋塞米。否认有糖尿病、肾脏疾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非婚性生活史。否认局部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体格检查:心律不齐、115次/mim,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增大,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阴囊左侧可见一面积2 cm×2 cm 大小的粉红色疣状赘生物,表面光滑,呈分叶状,无异味,基底有蒂,皮损局部有触痛(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3.50×109/L[正常值(4.00~10.00)×109/L],血小板86×109/L[(100~300)×109/L];动态红细胞沉降率29 mm/1h(0 ~15 mm/1 h),C-反应蛋白25.3 mg/L(0.0~8.0 mg/L);尿蛋白(+);肾功能中肌酐113.6μmol/L(40.0~106.0μmol/L);磷酸肌酸激酶215 U/L(25~200 U/L),乳酸脱氢酶4.7μmol/(s·L)[1.8~4.1μmol/(s·L)],α-羟丁酸脱氢酶212 U/L(70~200 U/L);总胆固醇2.86 mmol/L(2.90~5.69 mmol/L),总三酰甘油正常。粪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空腹血糖正常。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均为阴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性。胸部X 线检查示:双肺纹理稍增多、模糊,心影增大。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115 bpm。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向下呈宽条状增生并相互融合,真皮乳头间大量泡沫样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乳头间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图2)。诊断:①疣状黄瘤;②慢性心功能衰竭。治疗:术前3 d 停用华法林;距皮损基底边缘5 mm 完整切除赘生物(深达脂肪浅层),切口间断缝合。术前赘生物为粉红色,离体后呈黄色,术中出血量稍多,术后第10天复诊,切口愈合良好。截止发稿时止,皮损无复发。
图1疣状黄瘤患者阴囊皮损
图2疣状黄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讨论
疣状黄瘤(verrucifor anthoma,VX)是一种少见的、无症状的皮肤黏膜良性病变,好发于口腔黏膜,常见于上颌前磨牙齿龈处。多见于41~60岁的成人,男性多发(1.7:1)[1-5]。发生于皮肤的疣状黄瘤较为罕见,常发生于肛周、女性外阴、男性阴茎和阴囊等部位[6,7]。皮损通常单发,但近年来亦有多发的报道[8]。本例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皮损表现为疣状赘生物,触之坚韧,需与尖锐湿疣相鉴别;术中出血稍多,皮损离体后由粉红色变为黄色,提示皮损血供丰富且可能与患者术前长期服用华法林有关。本病自觉症状不明显,多发于外阴等隐蔽部位,易被忽视或误诊,应及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坚持随访。疣状黄瘤的预后较好,但也有少数患者皮损发展为鳞状细胞癌[9,10],应予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