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治疗分析
2020-04-20张景
张 景
(应城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孝感 432400)
儿科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临床发生率逐年上升,本病可引起心血管系统损害,影响患儿健康成长。本次研究将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武汉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川崎病患儿疾病资料,诊断标准参照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日本)。排除药物过敏、其他重症患儿。其中男性患儿3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5.2±0.7)岁;平均病发时间(3.9±1.4)d。依据给药方式,分为研究1组(30例)、研究2组(30例)。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作比对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对症阿司匹林治疗(国药准字J20171021,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治疗(国药准字S20003024,生产厂家: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究1组用法用量:静滴注射,1 g/kg/次/d;研究2组用法用量:静滴注射,2 g/kg/次/d,两组均临床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1]
患儿发热、淋巴肿大等症状改善明显,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视为显效;患儿发热、淋巴肿大等症状有所缓解,各项检查指标有所改善但未至正常水平,视为有效;患儿发热、淋巴肿大等症状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无改善甚至加重视,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总和。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行统计学处理,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均采用%表示,行x2检验。组间差异对比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有效率分析
经治疗后,研究1组患儿显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0%;研究2组患儿显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组间差异比较,具备显著意义(P<0.05,x2=13.616)。详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析[n(%)]
2.2 不良反应
研究1组患儿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腹泻,发生率2.0%;研究2组共2例出现不良反应,1例呕吐、1例腹泻,不发生率4.0%。组间差异对比不具备显著意义(P>0.05,x2=0.031)。
3 讨 论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生率不断提升,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其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并无公认确定版本,可能与患儿的免疫系统有关[2]。而一旦患上川崎病,患儿发生心肌缺血、心梗、心脏病等的危险性便为大大提高,严重危害到患儿的生命安全[3]。于临床治疗方面,一般采用药物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阿司匹林抗炎效果佳,但对患儿冠状动脉病变起不到改善作用[4]。丙种球蛋白则能有效减轻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反应,减轻病症各项症状[5]。
本次研究将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川崎病患儿列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剂量为2 g/kg的患儿,在经过10 d的治疗之后,各种症状改善情况及各项指标水平恢复均较为显著;而剂量为1 g/kg的患儿,在经10 d治疗之后,各种症状改善情况及各项指标水平均恢复均低于大剂量治疗患儿。且两组患儿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均较低。
综上所述,采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