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桃小食心虫种群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2020-04-20刘英智孙亮
刘英智,孙亮
(1.山东省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烟台 264001;2.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gham)又名桃蛀果蛾,简称桃小,鳞翅目,蛀果蛾科。以幼虫蛀果危害(图1),影响果实品质,严重的果实无食用价值,是中国北方果树上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食心虫类[1,2]。桃小食心虫种群在不同地区发生世代数不同,辽宁1~2代;甘肃天水1代;河北大部分地区2代;山东地区一般1代,有的地区有发生第2代的记载,如青岛2~3代;江苏沿江地区2~3代;黄河故道地区2~3代[3,4]。窦连登等认为,在辽南金州(纬度N 39°05′)一年发生 2~3代,能否发生第3代,温度、湿度均是重要因素[5]。
烟台年有效积温(自越冬幼虫出土开始计算)超过1570日·度,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旬平均温度高于25℃。为确定烟台地区是否会发生桃小食心虫第3代,笔者于2012~2018年在果树资源圃中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测成虫,以研究桃小食心虫在烟台发生的年世代数,确定桃小食心虫种群消长规律,为预测预报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资源圃,位于北纬 37°30′,东经121°16′。资源圃内苹果、梨隔行栽植,各有200余株、60余个品种,面积0.8hm2。2001年栽植。每年一般喷洒7次农药,分别在3月末、4月末、5月末、6月中旬、6月末、7月中旬、8月末,管理较稳定。
1.2 诱捕材料
桃小食心虫信息素诱芯的活性组分为顺-7-二十碳烯-11-酮,每个含量0.8~1.2mg(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诱捕器用塑料圆形水盆,内径24cm、深8cm,距盆上缘3cm处沿周边均匀打3个孔,孔径1cm,供穿系铁丝,并可排除多余的水。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2018年进行7年。在果园的中间位置南、北两边各挂1盆,相距约20m,悬挂于树体内膛,距地面1.2m。盆内加清水至打孔处,性诱芯用铁丝悬于盆上方,距水面1cm。自5月1日至9月30日,逐日记录盆内桃小食心虫成虫数量,并清除,及时补充清水。性诱芯每月更换1次。记录果园管理情况。
1.4 气象监测
气象观测场紧邻果树资源圃,采用ZQZ-A自动气象站(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气象观测。
1.5 数据处理
将每天调查的两个性诱剂盆内成虫数取平均值,按5天为1候整理,利用Excel做图,分析每年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根据发蛾高峰划分世代。每年各世代成虫数用平方根转换,使用SPSS 23.0对不同阶段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选择LSD法进行数据对比。
1.6 年有效积温和理论发生世代数计算
自满足桃小食心虫冬茧到越冬幼虫出土的有效积温时定为桃小食心虫的出土日期,计算年有效积温。
T=∑(Ti-c)。T为有效积温,Ti为每日平均温度,Ti≥9.7℃;c=9.7℃,代表桃小食心虫发育起点温度。
N=T/K。N为理论上桃小食心虫年世代数;K=611.9日·度,为世代有效积温。
2 结果与分析
2.1 桃小食心虫种群年发生世代数预测
由表1可见,利用有效积温和年世代数公式计算,在理论上,烟台市桃小食心虫种群年发生3个世代是完全可能的。
表1 烟台市桃小食心虫发生有效积温和理论发生代数
2.2 烟台市桃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
2012~2018年每年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基本是不间断的,出现多个波峰,不同年度波峰的高低和出现时间的早晚存在较大差异。若按照上述理论计算可以发生3代来看,2012、2013、2018年的波峰为3个,与发生3代符合,2017年较为符合;2014、2015、2016年不明显(图2)。
2012~2018年,桃小食心虫从开始见蛾至终蛾,最长为135天(2017年),最短114天(2015年),平均为123天。有蛾天数最长106天(2013年),最短55天(2015年),平均79天。
越冬代成虫始见期最早是5月8日(2017年),多数年份在5月中旬末至5月下旬,最晚在6月1日(2015年);成虫盛发期多在6月中下旬;终见期最早在6月20日(2015年),多在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最晚在7月10日(2013年)。越冬代成虫末期与第1代成虫始见期之间多有间隔期,最长12天(2016年),最短3天(2012、2014、2017年)。
第1代成虫始见期最早在7月3日(2016年,2017年),多在7月上中旬始见,最晚7月16日(2018年);盛发期多在7月中下旬;终见期最早在7月28日(2015年),多在8月上中旬,最晚在8月17日(2018年)。
第2代成虫与第1代成虫有时有明显间隔期,长者13天。第2代成虫始见期最早在8月7日(2016年),多在8月上中旬,最晚在8月23日(2018年);盛发期多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终见期最早在9月12日(2014年),多在9月中下旬,最迟在9月25日(2018年)。
2.3 2012~2018年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
根据2012~2018年性诱剂的诱蛾数量,桃小食心虫不同世代成虫平均数以第2代最高,越冬代次之,第1代最低。在第1代中,以2012年、2013年和2018年3年较高,其余年份数量较低。一年中各世代最大诱蛾量有5年为第2代,2年为越冬代(表2)。
注:差异比较列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用平方根转换,经LSD法比较,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差异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不同地域、气候变化与寄主等诸多因素均可影响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6],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当地发生消长动态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是在果树资源圃中进行的,苹果与梨品种多,果实成熟期早、中、晚熟均有,加之套袋比例很低,果实采摘晚甚至有些品种不采摘,这一切为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用性诱剂诱集成虫,操作简单、稳定、准确,使用广泛;监测成虫发生消长,是指导桃小食心虫防治行之有效的手段。
本研究表明烟台市具有理论上发生第3代的可能,通过田间诱集调查发现有的年份发生3代,最早5月8日始蛾,最晚9月25日终蛾,越冬代、第1代、第2代成虫盛发期分别在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但发生3代的情况不稳定,发生3代的情况是否与当年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究。此外,鉴于桃小食心虫的出土时间不一致,出土时受到温、湿度等条件的影响,建议在田间防治时应注重防治土壤中越冬的老熟幼虫,做到地下防治与树上防治相结合,从而减少此害虫对果树产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