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复习策略及案例分析
2020-04-19吴秀莉
吴秀莉
摘 要: 近几年的初中地理中考命题突出了区域性和综合性。为了有效提高复习效率,采用可专题复习。本文阐明专题复习的必要性,应该针对不同的地理内容进行具体的专题复习策略研讨、案例分析,从而达到复习效果。
关键词: 专题复习;案例分析;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1-0263-02
1 地理中考專题复习的必要性及着力点
近几年省中考地理试卷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命题更趋向综合性,很多的考题是围绕主题探究来设置问题。例如,2018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卷一共设置了14个主题,这14个主题大多以模块专题知识的形式出现,考察相关的地理知识,突出了区域性和综合性。例如:主题“我国三大育种基地”是对我国育种基地建设优势自然条件的评价;主题“欧洲自然与人文发展”是对欧洲西部地形、气候、河流相互关系综合分析;主题“西藏自然保护区”是对西藏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等。2019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卷的“浙江省生态修复区”主题,“我国乡村地域类型分布”主题等也是突出区域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在进行中考地理复习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变化特征,及时调整复习方式,采用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的着力点应以梳理知识,提高能力为中心,概括知识,总结规律,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归纳特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 地理中考专题复习策略及案例分析
在实际的专题复习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地理内容,灵活使用、整合教材、采用不同类型的专题进行。
2.1 模块知识专题复习——整合知识、拓展延伸
地理中考中有一部分地理知识的考查,例如“地球运动”、“等高线地形图”、“福建地理”等内容,通常会以知识模块的形式考察。那么这部分的地理知识在复习时,要立足考纲,紧扣教材整合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突破重难点。
以“等高线地形图”专题复习为例,在中考复习时,首先明确考纲中等高线地形图的要求。其次,进一步整理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主要考点是等高线的计算及应用、地形部位的判断及应用、地形类型的判断、地图知识迁移等。最后,整合相关地理知识,拓展延伸。例如先让学生学会判断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对应关系,再进一步延伸到登山比赛路线的选择及河流流速的比较等相关考题的应用,学以致用。
2.2 易混概念专题复习——对比分析,抓住核心。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相似的地理概念,这些概念往往只有一字之差,但考查的方向却大相径庭。例如2018省中考27题: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甲河具有的水文特征。答题时要注意“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有所区别;“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大小、水位高低、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加以描述,而“水系特征”则主要从发源地、流向、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干支流的形状等方面加以描。再如2019省中考26题,写出该区域地形类型和A、B的地形部位,答题时要注意地形区与地形类型、地形部位等概念的区别。如果学生在审题时不注意区别,往往会导致失分。因此,在中考复习时可以将这些易混概念进行专题复习,对比分析各自的异同,理清各种概念,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易混概念专题复习的具体复习方法,下面以“地形、地势、地形区的专题复习”为例来进一步说明。
第一步,概念辨析、抓住核心。要区别地形、地形区和地势,首先要抓住核心概念,用最简单的语言做特征描述,然后再举例说明,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
第二步,逐个判读、案例解析。①地形类型的判读。对地形类型的判读,最常见的方式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其判读的重点是观察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特征。例如,等高线比较稀疏,数值为200米以下,可以判断其为平原。如果是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地形类型,重点则是观察图例,判读区域的海拔范围和整体的特征,从而判断该地的地形类型。②地形区的判读。对于地形区的判读,我们可以从地形区的命名方式来解读,地形区的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内蒙古高原(内蒙古地区+高原),分解为内蒙古+高原(地形类型);同理东北平原(东北地区+高原)。也就是说地形区的判读是在地形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定位来进一步得出的。关于区域定位,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相对位置定位法;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特殊地理事物(首都、代表性建筑等)定位法等。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中考试题所给的区域信息一般都比较明确,只要综合分析相关的地理信息就可以进行区域定位。③地势特征的判读。地势特征的判读,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判断地势的高低,二是判断对应的方向。这里要注意,对区域地势特征的描述,要整体把握,不能拘泥于细节的部分。一般的描述格式为:× × (方向)高,× × (方向)低,但对于比较特殊三段式地势特征,通常采用:× × (方向)高,中低,× × (方向)缓。例如印度(地势:北高中低南缓)、美国(地势:西高中低东缓)和澳大利亚(地势:东高中低西缓)就是属于这种类型,备考时也可以特别归纳。在中考地理试题中,判断地势高低最常见的方法有:利用地形剖面图判断;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利用河流的流向判断;利用温度的变化判断等。其中,地形剖面图,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地势特征,一目了然,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对应的方向。④地形地势特征的判读。中考地理有一类的考题是要求对某个区域进行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这其实是对地形、地形区和地势的综合应用,也就是说,既要求判断该区域的地形类型、地形区,还要描述该区域的地势特征。
2.3 区域地理专题复习——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区域地理是历年中考考题考查的重中之重,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的地理要素广,考察的知识类型多,还特别注重考察学生的区域地理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近几年的省中考中对课本以外的陌生区域的考查,更是检测学生从图中正确地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利用所学区域地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区域地理采用专题复习,可以有效地将书本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形成对本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系统认知,从而突出本区域的特征。而要系统有条理地分析区域中各地理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要从绝对位置(也叫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等三个角度来构建框架,再介绍从区域所在半球、高中低纬、五带等判读其经纬度位置,从面临的海洋和背靠的大陆等判读其海陆位置的方法。例如,河流水文特征的判断,主要从流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去考虑。其中流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断流等角度考虑主要受气候的影响。汛期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湖泊调蓄作用等来判断长短。结冰期则是根据冬季最低温是否低于0℃来判断“有无”及其长短。流速则是根据地势起伏大小来判断快慢。含沙量的大少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土质是否疏松、人类活动频繁与否等。在具体的专题复习中不必每个国家和地区都系统分析一遍,可选取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一两个典型的区域作为案例,从而掌握分析区域的方法。
2.4 重点地图专题复习——着重落实,掌握规律
省初中地理试题常以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为载体,突出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依托地理图表,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地图专题复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思维。在复习时可以将常考的地图按专题进行整理复习。比如将地图归为不同类型: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图、地形剖面图、轮廓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地图专题复习,首先,要将涉及的知识点讲透,重点地图着重落实。例如中国地理考察,通常涉及中国地形区、中国行政区划等,就需要教师将这些重点地图及时落实掌握。其次教会读图技巧,掌握规律。学会在不同的地图上看清图,读懂图,并能举一反三。例如学习等高线地图的判断,相应的其他类似的等值线地图也要懂得分析。
3 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建议
3.1 专题复习的时间安排
模块知识专题复习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可以采用在第一轮复习时采用。易混概念专题复习和重点地图专题复习,可以在第二轮复习时采用。
3.2 专题复习的深度与广度
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考试意见,而不是教材。因此,专题复习深度与广度的把握,也是立足课标和考试意见。这就需要认真研读课标,
了解每一章节的教学要求,将课标转化分解成对应具体的要求层次(了解、理解、应用),可以避免超纲复习,抓住重点,夯实基础。这样不管考题如何设置,都能应对自如。
3.3 专题复习资料的准备与利用
关于专题复习资料的准备,大部分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复习资料,例如学校统一订购的复习资料和试卷,加以整合利用。另外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则需要教师动手整理。比如,在进行易混概念专题复习时,由于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教师提前归纳整理,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呈进 黄光兴.2017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备考启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G],2017(8).
[2] 郭彩平.浅谈高中地理中与“河流”有关的思维模式.课程教育研究[G],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