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策略

2020-04-19缪鹏飞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缪鹏飞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基于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教学成为教育界人士所期望达成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知识积累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科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未来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程教学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十分重要,一直是学生和家长重视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正是因为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使得部分小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十分困难,尤其是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我们由重视学生的具体逻辑能力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能力,“几何与图形”的学习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成为挑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入手,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机械,课堂效率低下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最为突出的内容是让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主體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课堂教学机械化的现象:满堂灌教学,只重视结果的讲授而忽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企图以课下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憾。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力求课堂效率最大化,减轻学生负担。

2.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兴趣

除了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外,笔者还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学习兴趣,被动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听话”是我们的普遍感觉,但是在学习时,他们并没有专心致志地学习,而是处于游离状态。我们还经常听到家长的反馈是孩子们课堂上听懂了,但是做作业速度很慢。我们要思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如何,如何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做作业的习惯。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策略

1.化被动为主动,明学生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首先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他人。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要摒弃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打造“生动课堂”。所谓的“生动课堂”,在笔者的认知里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相对活跃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或许过于严肃,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在能够保障课堂纪律的情况下适当放松,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积极发言。

2.化难知为简单,激学生兴趣

数学,从通俗上来说就是“数的学问”,但是并不准确,以小学中高年级所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为例,尤其是立体几何部分,对于抽象的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很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以具体的事物减少知识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已经体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教师充分研读课本,根据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事例,尽量还原数学贴近生活的特点,让学生减轻对知识的陌生感。必要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实践任务代替习题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片段1:圆柱体积的“前世起源”。

师:我们会求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

师:哪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是相近的,哪些又是不同的?

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相近,可是圆却不一样。

师:圆的面积是采用什么方法求解的呢?

生:像切蛋糕一样,把圆切成小的扇形,最后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师:转化!这个词语用得非常妙,那圆柱的体积我们又可以转化成怎样的立体图形呢?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本节课由圆的面积引入,将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这是一种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的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从而激发思考:“圆柱的体积我又该转化成怎样的立体图形呢?”

3.变机械为丰富,借科技之力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也逐渐惠及教育。结合小学生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学生喜欢的事物,例如用卡通人物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在这方面,笔者还认为微课是一种十分强大的教学资源,3~5分钟的微课视频,在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就某一个知识点深入理解,或学习新知,或综合复习,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片段2:算“24点”游戏中的规则你我他。

师:扑克牌是几个人的游戏?

生:有2人(开火车),3人(斗地主)……

师:既然是游戏,那就有规则,只有读懂规则的人才能获得游戏的胜利。

师:请看算“24点”游戏规则视频。

微课开辟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天地,以简短的视频为载体,记录了教师在课堂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而展开的精彩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微课满足了特定孩子对于特定知识点的需求,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将算“24点”小组游戏规则通过视频呈现,这样既高效,又激发了学生的游戏热情。

4.变个人为合作,扬小组优势

通过搜集资料和自身实践,笔者认为小组合作探究可以更好地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但是在这一方面,教师要格外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是在讨论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要合理把握对学生指导的度,讨论的要求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清楚,不要设置过难的问题,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重教到重学是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化被动为主动,教与学的双方都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化难为易,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身边;化机械为丰富,借助科技的力量,优化PPT制作等;发挥群体的力量,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注重分析、思考、反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