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2020-04-19郑小辉杜艳华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

郑小辉 杜艳华

【摘  要】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進行总结分析,为促进全科医师对AD临床特征的进一步认识,减少AD的漏诊、误诊及延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入院的3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00±13.51)岁,男女比例为4:1,66.67%AD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其中以DeBakeyⅢ型居多(66.67%)。AD多发生于秋季,主要发病于秋冬季节过渡期,且多发生于6-12时。AD症状多样化,其中76.67%以疼痛为首发症状,其中40%患者有胸痛、40%有背痛、16.67%有腹痛,亦有其他不典型症状,如晕厥、头晕、呼吸困难、腹胀、偏瘫等症。就诊时60%患者血压升高,90%患者心率在正常范围,少部分患者有心脏杂音、胸腹部及神经系统体征。80%AD患者D-二聚体>500ng/ml,83.33%因行主动脉CTA检查明确诊断。结论: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仍有较高的误诊率及漏诊率,需加强全科医师对AD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全科医师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271-02

主动脉夹层(AD)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血管长轴方向扩展,形成真、假腔病理改变的严重主动脉疾病。AD是一种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急剧,具有高发病率及病死率,若未及时救治,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后48小时内,病死率高达50%-68%,3个月内病死率可达90%[1]。本文研究了我院3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全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早诊断及治疗,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方法:运用我院电子病案管理系统检索出2016年10月-2019年11月入院/出院诊断包括主动脉夹层的病例,再将检索出的病例调出原始病历并逐一核查,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纳入标准:经主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主动脉CTA)、核磁共振、血管超声检查、主动脉造影检查发现真假腔或游离内膜片确诊为AD。

1.2方法

记录30例AD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既往合并病史、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入院时血压、心率、主动脉夹层类型、影像学检查、D-二聚体、就诊科室,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或)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为4:1),平均年龄(60.00±13.51)岁,最大年龄94岁,最小年龄36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59.71±13.94)岁,女性平均年龄(66.33±11.09)岁,男性平均年龄较女性平均年龄小,但两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将各年龄段进行分组,AD分布在41~50岁、51~60岁、61~70及≥71岁年龄段中所占比例相当。按照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6例(20.00%),Ⅱ型1例(3.33%),Ⅲ型21例(66.67%),分型不清者2例(6.67%)。

2.2 发病时间

在该研究中的30例AD病例,2例(6.67%)发生于凌晨0-6时,13例(43.33%)发生于6-12时,10例(33.33%)发生于12-18时,5例(16.67%)发生于18-24时。不同类型的AD在每个月的分布情况如图1。按照武汉地区的季节特点,划分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春季3例(10.00%),夏季7例(23.33%),秋季11例(36.67%),冬季9例(30.00%)。

2.3 病史

在该组病例中,许多AD患者有烟酒嗜好及其他慢性疾病史,具体情况如表2。

2.4 临床症状

AD患者症状多样化,具体见表3。

2.5 体征

2.5.1 血压

在30例AD患者中,入院收缩压平均值为(155.83±39.52)mmHg,最高收缩压为230mmHg,最低收缩压为77mmHg,舒张压平均值为(89.10±21.90)mmHg,最高舒张压为130mmHg,最低舒张压为51mmHg。血压升高者(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有18例(60.00%),其中收缩压≧180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12例(40.00%),且多有四肢血压不对称。血压偏低者(血压<90/60mmHg)有2例(6.67%),血压正常者有10例(33.33%)。

2.5.2 心率

该组30例AD患者平均心率为(75.20±11.74)次/分,最快心率为100次/分,最慢心率为51次/分。其中心率<60次/分的有3例(10.00%),61~80次/分的有19例(63.33%),81~100次/分的有8例(26.67%)。

2.5.3 其他(胸部、腹部、神经系统)

在这30例AD患者中其他阳性体征有心脏杂音1例(3.33%)、肺部湿性啰音1例(3.33%)、意识不清、左侧肌张力低及双侧巴氏征阳性1例(3.33%)、腹部压痛阳性3例(10.00%),余患者未见其他明显阳性体征。

2.6 相关检查

2.6.1 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以500ng/ml为参考值时,在30例AD患者中有24例(80.00%)D-二聚体阳性。Ⅰ型AD中D-二聚体阳性率为100%,Ⅱ型AD中阳性率为0%,Ⅲ型AD中阳性率为76.19%。

2.6.2 影像学检查

该研究中的30例AD患者均行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其中行主动脉CTA检查有25例(83.33%),行血管彩超检查有3例(10.00%),行主动脉造影检查2例(6.67%)。

3 讨论

本研究中,AD平均发病年龄为(60.00±13.51)岁,与国内多个研究[2,3,4]結果相比,其平均发病年龄较既往研究发病年龄大,但与2000年AAD国际注册研究(IRAD)[5]显示结果(63.1±14.0)岁相近。本研究男女比例为4:1,与既往国内多个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中AD患者多发生在秋季,且主要发生在6~12时,但国内邱俊涛等[6]研究结果提示AD冬季发病最多(30.51%),夏季发病最少(16.59%),并提出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影响AD的发生,低温是引起AD发病的重要触发因素。国内李杨等[2]国人主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研究提示高血压、吸烟、饮酒、单纯性肾囊肿、主动脉二瓣化畸形、动脉粥样硬化、游离脂肪酸、尿酸是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高血压是国人A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AD患者首发症状多种多样,甚至无症状。国内多中心研究[3]统计结果显示88.1%AD患者有疼痛,70.3%为突然疼痛,其中前胸痛占58.3%,背痛占66.8%,腹痛占12.3%。除了疼痛以外,约15%A型AD患者和<5%的B型患者出现晕厥症状,10%~15%的AD患者伴有主动脉瓣反流,可继发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15%~40%的AD患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脑卒中、声嘶、急性偏瘫等,此外少见咯血、呼吸困难等症,部分可发生胰腺炎或急性肾动脉异常,<5%的AD患者可发生肠系膜动脉缺血[7]

AD患者的体征也多样化,其中大多数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且多伴有四肢血压不同;当有主动脉瓣反流时,可闻及主动脉瓣区杂音;当主动脉破裂时可出现左肺叩诊呈浊音,左肺呼吸音减弱;当出现急性左心衰时可有肺部啰音;当有腹腔脏器缺血时,可出现腹部膨隆、压痛及反跳痛;当累及神经系统时可出现意识变化、肢体肌力、肌张力变化、病理征阳性等体征。

AD的诊断仍需依靠相关辅助检查,其中D-二聚体具有易检测、结果回报快等特点,目前在AD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对AD早期识别诊断起到积极作用[8]。研究表明,发病24小时内,当D-二聚体达到临界值500ng/ml时,其诊断急性AD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7%,故可作为急性AD的排除诊断[9]。但AD的诊断仍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有经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A、核磁共振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其中以主动脉CTA最常用。

全科医师多为临床一线医生,AD是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不可避免的,但对AD的延迟诊断、漏诊及误诊率仍较高。一是我们大多数全科医师对于AD的认识不够充分,只是停留在“四肢血压不对称的胸痛”这种典型病案上,对A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不典型症状和体征不甚了解;二是现在全科医师处于临床第一线,过于忙碌,很多时候可能疏于询问病史及严格的体格检查,且在门诊时环境多嘈杂,故会遗漏AD的蛛丝马迹;三是患者既往曾有与此次就诊症状相关病史,如冠心病、心脏手术史,接诊医师将其误以为是既往疾病;四是大多数全科医师所在医疗单位设备不足,不能及时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延误诊断时间;五是部分辅助检查结果会迷惑全科医师,如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或肌钙蛋白升高时,会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而忽略AD。

为了能够减少全科医师对AD的延迟诊断、漏诊、误诊,首先我们全科医师要有自己的全科思维,而不是偏向某一个专科,面对患者我们要首先考虑急危重症,然后考虑各个系统常见疾病,全方位思考,再根据我们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后选择必要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作为全科医师,不仅需充实自己的临床知识,健康宣教尤为重要,故我们全科医师还应该普及公众急救,增加公众对AD知识的了解[10],促进患者及时就诊,缩短发病-诊断-治疗时间。全科医师的工作岗位多为基层医院,大多医疗设备欠缺,我国仍需提升基层医院医疗设施水平或开设AD患者的绿色通道,让AD患者能尽快得到诊治,以此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

我国AD的临床特征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迫切需要了解我国AD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并据此提出适合国人的AD的防控方案,用以指导AD的防控与治疗[11]。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过少,不能充分体现AD的临床特征,故仍需专科医生与全科医师共同努力,收集完善A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总结国人AD的临床特征。

参考文献

[1] 郭义山,丛超,杨宁,王东.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2):2339- 2343.

[2] 李杨,刘思奇,段维勋,等.国人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04):411-415.

[3] 李杨,刘思奇,段维勋,等.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的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06):588-592+614.

[4] 陈园园,黄素芳.679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09): 525-527.

[5] HAGAN P G,NIENABER C A,ISSELBACHER E M,et al.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RAD)-new insights into an old disease[J].JAMA,2000,283(07):897- 903.

[6] 丘俊濤,于存涛,罗新锦,等.气候变化对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影响[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8,25(06):482-488.

[7] 王进,刘一帆,王利,等.主动脉夹层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04):209-212.

[8] 刘娇,袁龙宾,杨新宇,佟倩.主动脉夹层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6):4107-4111.

[9]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7,33(11):641-654.

[10] 肖亚茹,黄素芳,严丽,等.主动脉夹层诊断延迟的研究进展[J/OL].中国全科医学:1-6[2019 -12-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22.R.2191202.0954.014.html.

[11] 易定华,段维勋.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01):1-2.

猜你喜欢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治疗状况综述研究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主动脉夹层”为何如此凶险?
102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