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技术发展思考研究
2020-04-19马春华
【摘 要】消毒是指对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根据斯伯尔丁分类法,医院物品可以分为高度、中度、低度三类危险性物品,分别对应的处理操作为灭菌、高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病房环境内物品属于中、低度危险性物品。本文总结了病房高頻接触物表的类别,并研究了病房物体表面消毒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对提高病房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技术;有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R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245-02
引言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据研究表明,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医院环境的物体表面。病房物体是患者直接接触、医护人员高频接触的感染源,其清洁与消毒贯穿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始末。但传统的病区污染处理间由于消毒设备陈旧、消毒技术落后、清洁与消毒方式相分离等原因,病房物体表面消毒工作不彻底、效果不佳。数据显示,使用强化清洁与消毒方式能够将下一名患者感染相同病原菌的概率降低10%至30%。由此看来,各医院需要深刻认识病房物体表面消毒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如何学习国外病房消毒经验、如何区别各种消毒技术、如何利用合适的消毒技术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等问题。
1 病房高频接触物表
病房的高频接触物表是指医护人员与患者经常、直接接触的部位,主要包括患者日常卫生用品(毛巾、面盆、痰盂、餐饮具等)、床单元(病房内把手、床栏控制面板、呼叫按钮、床头柜、洗手池、静脉输液架、室内灯开关、桌椅、茶几等)和卫生间物品(卫生间内把手、开关、便盆清洁器、马桶座、洗手池、扶手、冲洗按钮、把手等)。BMC感染性疾病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利用数学建模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对高频接触物表的清洁与消毒比对整间病房的普通消毒更能够阻止MRSA等细菌的传播。所以,病房环境消毒的前提是了解病房内高频接触物表。
2 德国、英美等国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技术
各个国家对消毒技术与消毒剂的评估有所不同。[1]首先,消毒剂选择上的差异。例如我国认为含氯消毒剂为高效消毒剂,但国际上认为含氯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其次,在消毒剂浸没材料上,我国医院通常采用毛巾浸渍消毒液,其缺点表现在消毒液与毛巾纤维发生反应、毛巾掉屑造成感染、潮湿毛巾容易滋生细菌等。德国、英美等国家使用超细纤维布或消毒湿巾,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有准确的消毒剂浓度,即抽即用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二次感染。最后,在消毒技术上,德国、英美等国采用强化始末清洁消毒方式,主要方法及用途如下:1、利用过氧化氢雾化/汽化消毒系统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2、利用紫外线终末消毒技术对病房空气与物表消毒;3、利用蒸汽清洁消毒技术对病房热水、空气过滤器等进行消毒;4、利用床单元消毒技术对病床垫、枕芯进行蒸汽消毒。
3 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技术的实践对策
3.1 使用消毒湿巾
根据英、美等国的消毒经验,消毒湿巾具有依从性高、消毒彻底、持续时间长、使用方便等优点。当污染程度较轻时,可以使用消毒对物表快速、有效地进行清洁与消毒。[2]我现阶段并没有将消毒湿巾列入消毒产品内,医院需要严格检测消毒湿巾的安全性、有效性,对消毒湿巾进行综合性评估,科学、合理地选择消毒湿巾。
3.2 实施强化始末清洁消毒
我国对于病房环境的消毒通常为日常清洁与消毒,消毒效果不佳。应当全面推行强化始末清洁消毒方式,将清洁与消毒结合,并同步进行。首先,重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病房的清洁与消毒,对于消毒湿巾或其他消毒材料要做到专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和二次感染;第二,在对病房环境进行日常常规消毒的同时,借鉴国外消毒技术,对高频接触物表进行清洁与消毒;第三,对传统的污物处理间进行改造,在病区配置专业消毒设备,增加病房高频接触物表清洁、消毒力度与次数。
3.3 正确使用消毒剂
各医院病房需要根据物表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符合以下原则:病毒类型与消毒剂适配原则,避免消毒无效;兼容性原则,避免消毒剂损坏机械;持久性原则,避免消毒剂浪费;弱毒性原则,避免损害患者或医护人员身体健康;高性价比原则,需综合考虑采购、时间、损耗成本等。各类常用消毒剂的优缺点比较及用途、用法[3]如下:1、使用单链季铵盐与双长链季铵盐产品对病房进行日常消毒,优点为清洁效果较好,异味较小,毒性较弱,缺点为灭菌所需时间长,对细菌孢子、无包膜病毒无效;2、碘类消毒剂需要经蒸馏水或纯化水稀释,主要用作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等的杀灭,优点为消毒效果较好,对人体刺激性较小,毒性较弱,缺点为不便使用,着色严重;3、酚类消毒剂的水溶液浓度为0.35%-1%,常用于喷洒消毒,可消灭细菌、霉菌及病毒,优点为稳定性强,缺点为易残留,有异味,毒性强;4、常见的含氯消毒剂为漂白剂和漂白粉,可消灭细菌芽孢或处理严重血液污染,杀菌效果较强,但是稳定性差,腐蚀性强,易反应,有较强的异味;5、酒精类消毒剂的常见浓度为70%、75%或80%,对消灭有膜病毒(乙肝)等有较强作用,但其易燃,刺激性强,清洁效果差;6、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的0.5%水溶液可进行密闭空间消毒,常用作消灭病原微生物,抑制细菌繁殖等高水平消毒,毒性较弱,但是稳定性差,刺激性强,损坏性强;7、醛类消毒剂常用来进行熏蒸消毒,可消灭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病毒等,但易被干扰,有异味,毒性强。
结束语
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工作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至关重要。认识病房高频接触物表是工作的基础,消毒技术的引入是工作开展的支撑点,消毒剂与消毒技术的选择是工作效果的保障,医院需对这三点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病房环境物表消毒工作。
参考文献
[1] 叶子青,谢卫国,陈晓婷,龚翔,阮琼芳,赵超莉,吴红.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03):221-223.
[2] 刘晖,朱雪慧,陈焕红,何深文,刘凯,刘传桂.消毒湿巾对多重耐药菌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消毒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6):140-143.
[3] 张惠珍,钟馥霞,魏全珍,刘丽华.不同病房物体表面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3):63.
作者简介:
马春华(1974-),男,山东滨州人,中级主管技师,研究方向:消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