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
2020-04-19苏姝瑶李肖
苏姝瑶 李肖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138例急诊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每组均为69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强化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各组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SAS、SDS评分上,强化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上,强化组97.10%,常规组84.0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提升急诊科患者心理质量有较好的辅助价值,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整体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急诊科;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174-0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整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138例急诊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每组均为69例。常规组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自45岁至76岁,平均(57.29±11.30)岁;观察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自43岁至74岁,平均(58.16±7.2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年龄、性别与病情等信息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有对比研究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强化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细节如下:
1.2.1 评估患者综合情况
要做好患者综合病情以及基本情况的了解,保证心理护理工作符合实际情况所需。甚至可以针对不同社会角色与性格人员做对应的心理干预方案预设,一定程度上训练护理人员灵活运用的能力。评估工作要规范化,提供对应的参照表,避免信息汇总中的遗漏。
1.2.2 心理护理方法
要做好患者心理安抚,可以通过沟通互动来促使其更好的了解患者,做好语言上的压力疏解。要做好多样化注意力转移方法,避免患者过度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疾病的担忧上,可以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促使身心的松弛[2]。同时也需要做好家属的心理疏解,避免其紧张与激动情绪导致的治疗护理工作压力。日常要做好护理人员心理学与沟通技巧、工作耐受度的培养,能及时安抚患者的激动情绪。
除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还需要配合有关环境与生理层面的优化。环境上,要考虑清洁卫生,保持温度、湿度、采光与空气质量符合个人舒适度所需。一般情况下,温度在26℃左右,湿度在55%前后范围。采光保持柔和性,避免过亮刺激,可以使用隔帘使用,同时也避免过暗导致的视觉安全问题。
要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让其消减误区,或者降低错误认知的程度,由此保证其治疗的依从性。要做好患者在治疗流程、疾病特点、饮食、用藥、运动与情绪调控方面的了解,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要做好生理层面的安抚,避免患者生理疼痛不适感导致的心理层面的压力。要保证护理操作的柔和,减少冷刺激、暴力操作刺激等。如果有疼痛,要合理的做好止痛管理,做好药物说明,避免对药物的过度恐惧与过度依赖,保持良好的用药剂量配合,减少不合理使用。
甚至饮食上要更倾向与个人饮食所需,同时考虑疾病治疗的需要。要保持营养均衡,更好的消化,可以适宜的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低脂肉类与豆类等。
1.3 评估内容
分析各组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心理状况包括SAS、SDS评分,评分越低代表负面情绪越轻,反之代表情况更严重。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表,分为很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很满意与基本满意的比例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集合护理数据经过spss 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及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及运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后患者自我效能评估情况
如表1所示,在SAS、SDS评分上,强化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见表2,在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上,强化组97.10%,常规组84.0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科本身接受大量复杂且危重疾病患者,患者与家属自身的认知能力与情绪波动也有多种问题,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形成更高的压力。护理人员要懂得基本的心理沟通方式,了解人性特点,懂得柔和的沟通技巧。能够赢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减少工作冲突,保证急救工作顺利展开,避免疾病延误。细节处理上,要懂得差异化与灵活性,避免一刀切的对待所有人,注重护理人员的观察判断以及执行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提升急诊科患者心理质量有较好的辅助价值,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整体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 张丽.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及效果探究[J].特别健康,2019,(23):229.
[2] 何金莲.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0):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