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分析

2020-04-19杨国威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急性期临床分析脑梗死

杨国威

【摘  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此次分析对象,按患者年龄进行分组研究,将≥60岁的30例老年患者定为老年组,<60岁的30例患者定为非老年组,两组患者均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检查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和闭塞的检出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之下老年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更加严重。结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全脑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可及时掌握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112-01

脑梗死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该病是中老年人一种高发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因此引发脑梗死疾病的发生。为更好的掌握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颈动脉狭窄情况,近年临床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取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通过检查及时掌握患者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使临床医者能够根据检查结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轻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1]。为进一步核实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在脑梗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文所示。

1 基础资料与检查方法

1.1基础资料

现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研究,共分成老年组30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69.0±2.6)岁,其中包括男18例、女12例;非老年组30例,年龄为45-59岁,平均年龄(52.0±2.3)岁,其中包括男17例、女1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存在的差异较小(P>0.05)。

1.2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造影检查前, 均进行血常规、凝血、血脂、血糖及血压等基础检查;同时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详细检查患者双侧颈总动脉以及内外动脉血管情况,并将患者颈内动脉狭窄部位血流速进行计算,评估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然后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用血管造影机进行检查,采用Seldinger技术,以右股动脉穿刺,取5F动脉鞘导管,进行主动脉弓造影,随后选择性进行两侧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将造影剂碘海醇借助高压注射器注入,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注射速度分别为15mL/s、6mL/s和8mL/s,采用多角度及标准位投射,采集图像后详细了解掌握颅内外动脉期血管情况,详细了解患者动脉狭窄和闭塞情况。

1.3观察标准

将两组患者最终检查的颅内外狭窄程度以轻度、中度、重度狭窄以及完全闭塞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数指标使用n(%)和x?进行描述、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时表示P<0.05。

2 结果

2.1两组检查结果对比

最终检查结果显示,老年组30例患者最终检出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以及完全闭塞检出率分别为13.3%/4例、26.7%/8例、40.0%/12例、20.0%/6例,非老年组30例患者造影检查结果上述指标分别为23.3%/7例、36.7%/11例、30.0%/9例、10.0%/3例,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x2=1.0019、0.6932、0.6593、1.1765,P=0.3168、0.4050、0.4167、0.2780);但两组结果对比发现,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明显比非老年组患者严重。

3 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最高,发病后会对脑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因此导致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而颅内外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是影响疾病治疗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及时掌握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是确保患者尽早接受有效治疗以及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的关键[2]。以往临床检查主要采取了彩色双功能超声、CT及MRA检查诊断,但在临床研究数据中发现,上述检测方式依然存在一定的检测差异,因此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救治准确性[3]。近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针对脑梗死疾病采取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并已将其列为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金标准”。该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其能够清晰显现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和窦期血管细节变化、血管内中膜情况以及血管狭窄范围,通过血流变化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因此能够全面综合的评估全脑血管变化情况, 从而分析出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使临床医者能够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溶栓及介入治疗[4]。本篇文章研究结果中显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最终采取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和闭塞的检出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之下老年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更加严重。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各类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发生血管病变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导致老年人颅內外动脉发生狭窄,且严重程度会根据自身所存在的各类疾病而增加,因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根据病情及年龄等相关信息采取合理的诊治方案[5]

综上所述,利用全脑血管造影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检查诊断,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治数据,通过检查结果使临床医者能够为患者调整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减轻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孟云,周宏斌,尚芙蓉,闻红斌,刘璇.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及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5):2907-2909.

[2] 崔晓亮.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137-138.

[3] 邱笑琼,杨军,陆川,黄国庆,余军.痰湿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造影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9-12.

[4] 侯丽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22):32- 33.

[5] 张海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2):14079,14082.

猜你喜欢

急性期临床分析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脑梗死怎样治疗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