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以及骨折愈合情况
2020-04-19李锋
李锋
【摘 要】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骨折愈合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共抽选82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参照组利用常规方式予以患者治疗,研究组以带锁髓内钉对患者施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0%,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01.92±29.83)mL,引流量为(93.17±17.72)mL,住院时间为(14.19±1.28)d,与参照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方式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骨折愈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026-02
随着交通等意外事件频发,四肢创伤类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骨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然而有部分患者骨折后的愈合效果不佳导致发生骨不连,为其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影响,因此,临床应重视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和經济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应用效果,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共抽选82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其组别分别是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1例。
参照组:男性为23例,女性为18例,年龄(21-6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41.09±2.24)岁;
研究组:男性为23例,女性为18例,年龄(21-6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41.09±2.24)岁;
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较,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利用常规方式予以患者治疗,主要方法为:利用加压钢板开展手术,调整患者体位至仰卧位,予以麻醉,切开患者患侧,使其皮肤和筋膜分离进而将病变位置充分暴露,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压钢板,将其插入后再结合具体情况置入皮质螺钉,观察其固定情况,如无异常则可缝合切口,正常引流[2]。
研究组以带锁髓内钉对患者施行治疗,主要方法为:调整患者体位至仰卧位,予以麻醉,在患肢位置做切口,长度为8~12cm,将组织逐层分离,进而完全暴露骨折位置,再剥离骨不连骨膜,之后予以修复,将骨折不连端修复为题型截面和横断面;接着利用专业鼓捣凿除硬化骨质,并施以扩髓处理;然后植入髂骨块,检查复位效果,如达到理想效果则可利用锁髓内钉予以固定,缝合切口并正常引流[3]。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需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和临床表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临床指标,其临床效果判定标准如下:患者术后未出现活动障碍,且骨折愈合情况较好,疼痛程度明显减少视为显效;患者术后关节功能逐渐恢复,出现轻微疼痛情况视为有效;患者术后存在活动障碍,且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出现恶化情况,视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经分析与汇总以后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其计量资料可用“”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可用“%”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表述形式为P<0.05。
2 实验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显效、有效和无效人数分别为17例、22例、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39/41);参照组患者显效、有效和无效人数分别为12例、21例、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33/44),其研究组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X?=4.1000,P=0.0429),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01.92±29.83)mL,引流量为(93.17±17.72)mL,住院时间为(14.19±1.28)d;参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69.72±30.28)mL,引流量为(172.82±29.73)mL,住院时间为(19.26±1.43)d,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t=10.2136,P=0.0000;t=14.7357,P=0.0000;t=16.9154,P=0.0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折在经过初步治疗后仍无法完全愈合即称为骨不连,该现象主要是因感染、骨折端分离等原因引发,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并产生剧烈痛感,四肢创伤骨折后的骨不连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痛苦,严重者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使病情恶化,危害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加压钢板固定和带锁髓内钉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加压钢板能起到固定作用,不过钢板固定可能造成骨折端被破坏,加上钢板的固定位置在骨折端外部,当患者运动幅度较大时就会影响愈合速度,进而引发术后并发症或感染等不良事件,影响预后效果。而带锁髓内钉的治疗方式则刚好可以弥补加压钢板固定的缺陷,它具有创伤小和出血量少的特点,且术后并发症发证率低,更容易受到患者青睐。研究表明,该术式属于弹性固定,生理应力效果较好,并能刺激骨痂,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速度。
总而言之,应用带锁髓内钉方式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国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1):26-28.
[2] 劳绍业.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系统医学,2018,3(02):75-76+79.
[3] 施政.带锁髓内钉疗法应用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