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樟树引种栽培管理技术
2020-04-19秦小庆
秦小庆
[摘 要] 由于中原地区樟树引种栽培地与樟树自然分布区在气候、土壤等条件上存在差异,导致在栽培过程中樟树出现枝叶蒸发蒸腾失调、冻害、日灼及黄化病等生理病害。为了防止以上不良现象的发生,本文详细阐述中原地区樟树引种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樟树;起苗;栽植;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92.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2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属于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达50 m。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褐色纵列,叶互生、薄革质、全缘。花两性,稀单生,聚伞花序腋生,花被6片。浆果球形,熟时近黑色。4—5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1]。
樟树是一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其有着茂密的枝叶和雄伟的树姿,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因此常被用作行道树以及营造风景林、防风林、隔音林等。樟树对于氯气、二氧化碳及氟等都有着良好的抗性,香樟树叶破裂后所散发的香气有着良好的驱虫作用,并且香樟生长季节病虫害较少,所以香樟是相当重要的环保树种。
樟树适生于年平均溫度16~17 ℃,不耐低温,绝对温度持续低于-7 ℃以下会对樟树产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大树能抗-10 ℃以下的短期低温。持续四五天低于-14 ℃
的低温会造成树体三年生以下枝条冻死;-17 ℃以下的低温持续7 d,整株将会冻死。
鉴于樟树存在以上优良特性,自20世纪80年代起,长江以北地区开始引种栽培,且在豫南地区表现良好。此后中原黄淮流域开始引种樟树,但由于引种栽培地与适生地域在气候与土壤条件上存在差异,导致在栽培过程中樟树易出现枝叶蒸发蒸腾失调、冻害、日灼及黄化病等生理病害。为此,在中原地区引种栽培樟树要掌控好以下技术环节。
1 起苗
1.1 土球规格
土球直径一般为干径1.3 m处的7~10倍,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的2/3左右。如果樟树用于反季节栽种,其土球直径应比正常情况下大一些,土球越大,根系越完整,移栽成活率越高。
1.2 挖掘方法
以香樟树干为中心,比规定土球直径大3~5 cm往外挖,深度以土球要求高度为准。挖时先去表土,再行下挖,遇粗根必须用锯切断,不得硬铲,以免树木散坨。
1.3 修坨与收底
用铣将所留土坨修成上大下小的截头圆锥形土球。土球底部不宜过大,一般为土球直径的1/3左右。收底时遇粗大根系应锯断,锯断后用黏土泥浆浸裹树根,泥浆中加入0.03%萘乙酸,有利于香樟栽植后新根的萌发。
1.4 土球打包
土球打包非常重要,特别是用绳要“紧”。首先需要围内腰绳,采用已经浸好水的草绳缠绕土球。在缠绕的过程中要进行拍打勒紧,腰绳的宽度需要根据土球土质来确定,通常为土球直径的1/5。然后开底沟,腰绳围好后需要在土球底部向内进行挖沟,宽度为5~6 cm,以助于打包时兜绕底沿,让草绳不会松脱。打好包后在土球腰部用草绳横绕20~30 cm的腰绳。草绳应缠紧,随绕随用木槌敲打[2]。
2 栽植
2.1 栽植时间
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春季春芽苞将要萌动之前定植樟树。在梅雨季节可以补植,秋季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
2.2 栽植方法
苗木培养的坑穴规格要求为深度、长度及宽度均为50~60 cm;作为行道树、庭荫树等进行栽植,坑穴深度、长度及宽度都要达到100 cm;大树移植树穴直径一般为土球直径的2倍,栽植深度宁浅勿深,以土球露出土表1/4为宜,以防烂根,栽植后及时浇定根水。遇到干燥曝晒的天气,要每7 d左右浇一次透水,连续浇水三四次即可。
2.3 修剪
必须要对断根、破根及枯根进行修剪,修剪后用黏土泥浆浸裹树根。在泥浆中可以加入0.03%萘乙酸生长素,以更好地促进香樟移植后的新根生长。修剪树冠时可以连枝带叶将树冠的1/3~1/2剪掉,以有效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只保留骨架,更好地维持树形,以便于加快成景速度、提高绿化效果。
2.4 特殊技术处理
栽植后第一年夏季,一般修剪过的樟树由于枝叶修剪,致使树木枝干暴露于阳光下,尤其在7月中午过后2~3 h,裸露枝干因强光暴晒(西晒太阳)产生日灼,易导致枝干树皮及韧皮部死亡。尤其是行道树,受硬质地面热辐射影响,枝干受害现象更为严重,这就是大家常常看到樟树枝干西侧面枝干干枯劈裂的原因。
另外,中原地区降雨不及江南地区,空气湿度比较低,樟树栽植后往往会因为树木枝干叶水分的大量蒸发,导致成活率大大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栽植前需要用浸湿的草绳对树干和主枝进行紧密缠绕,再将调制好的黏土泥浆涂抹在草绳上,或用缠树布条缠绕,并经常对树木枝干进行喷雾保湿。
3 管理
3.1 浇水
不论阴天还是晴天,樟树种植后都应及时浇透一次定根水。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还要经常对地面和樟树树干、叶面喷洒清水,增加空气湿度,以减少水分蒸发。
3.2 施肥
3.2.1 基肥。栽植前,在每个树穴底部施入5~10 kg
腐熟有机肥,并与回填底土拌匀。
3.2.2 追肥。一年内分别在4月中旬、9月中旬追施有机肥,以尿素(或高效复合肥)为佳,大树用量为每年0.5~1.0 kg(或高效复合肥1.0~1.5 kg)。施肥方法为在栽植穴四角进行土壤打孔,深度50 cm,直径5~10 cm,分别注入肥料,而后浇水、封洞。
3.3 防寒
冬季防冻对樟树在中原地区栽培管理至关重要,因为温度是限定性因子,温度低于-7 ℃极易受到冻害。为此,在冬季到来之前,对树干缠绕草绳,外绑保温棉,保护树干越冬。5月中旬解绑,以防夏季高温危害。
除上述措施外,还可喷施防冻剂进行防寒。在11月底,常用国光抗秀300倍液对枝干、叶片进行喷洒,也可以灌根。“国光抗秀+”类国光冬保系列产品(如抗秀+润尔钾、抗秀+保温保湿带、抗秀+液态膜等),在预防冬季植物“风抽水”导致的半冠干枯以及新栽植树木减弱蒸腾,维持树体水分平衡、抗干旱胁迫方面,以及在增强植物抗性、预防和减弱低温伤害、防倒春寒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4 常见病害防治
4.1 白粉病
4.1.1 病因及症状。白粉病多发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发病时,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至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4.1.2 防治方法。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当发生病情时,用0.3~0.5°Bé石硫合剂,每10 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三四次。
4.2 黄化病
4.2.1 病因及症状。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在嫩叶和嫩梢上,是土壤中缺少可溶性铁引起的。中原大部分地区土壤和水质呈碱性,因此樟树易得黄
化病。
4.2.2 防治方法。发生病害时,应改变樟树周围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叶片铁的含量。增施酸性化肥,如在土壤中施硫磺粉,在根系周围打孔灌注硫酸亚铁30倍液,叶面喷0.1%~0.2%硫酸亚铁溶液等,均有良好的复绿效果。要想根治樟树黄化病,可因地制宜施用酸性客土及有机肥等,改良土壤立地条件。
参考文献
[1]熊济华.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叶要妹,包满珠.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