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造积极健康心理 成就乐观精彩人生

2020-04-19鲍岩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就业

鲍岩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要运用积极心理学,树立正确管理理念,继而切实发挥其重要作用,确保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中职学生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生教育;就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拥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向上的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鉴于中职学生的特点,要用积极心理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积极价值取向,增强学生对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走向社会,实现良好就业提供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在中职生的培养中,将积极心理学与实际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职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及其在中职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认知、思维方式、个性倾向、语言、情感以及智力发展方面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学科。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主观体验、积极制度和特质,其最终目标在于培养人的優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积极心理学提倡用开放、欣赏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群,以积极、主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获得最大的幸福感。因此,在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引入和开展积极心理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心态

“心态决定成败”。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总能够在困难中看到机遇,而具有消极心态的人总是在机遇中看到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态可在后天培养形成,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消极者也能变为积极者。因此,我们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增强其自信心,克服消极心理,以积极心态来迎接人生挑战。

2.有利于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个体离不开集体。中职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用积极心理学来引导学生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鼓励大家相互帮助、宽容及忍让,创建一个温馨、美好、温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此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心思敏感、心智不稳定的特点,将积极心理学渗透于课中和课外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积极、刻意的引导,从而促使学生与老师和同学形成稳定集体人际关系,进而加强他们团队的合作精神,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及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也不断涌现,对学生思想认识也带来了严重的侵蚀,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在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问题,正确剖析道德歪曲事件,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高尚的人格,进而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弘扬正能量。

二、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状况分析

1.自信心不足,学习目的性不强

中职学生大部分在初中时成绩不很理想,自制力较差,又加上社会不正确的舆论导向,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出息,缺乏学习的动力,自信心不足。再加上现在大多中职学生均为独生子女,自我管理和生活能力相对较差,心理上很难真正摆脱对家庭的依靠,难免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2.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发展定位

由于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导致在自己的学习和求职中不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展定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比如,想找好的高薪的工作,却不愿脚踏实地苦练本领远,有很强的功利心,对社会回报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又对自身能力与潜力缺乏信心,遇到困难不愿主动去尝试争取解决问题,失败时心理承受能力差。

3.就业择业存在心理困惑

中职毕业生年龄相对偏小,知识有限,经验不足,学历低,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业心理较为复杂。中职生在择业上心理自卑,但目标往往是好高骛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造成就业受挫;有些学生不满意所学专业,又无力改变现实,整天唉声叹气;还有部分学生不敢面对现实,择业时没主见、盲从,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身上,缺乏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三、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

1.在育人理念中树立积极心理学意识

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中职教师要首先要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心态,重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在预防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同时,要重点做好发现学生优点,发掘学生潜能的工作。同时采用综合性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的人才培养质量。

2.改革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育理念

在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过程中,将积极心理学与学生教育管理相融合,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同学融洽相处,增强班级向心力。此外,在学校各学科教学过程和各类文体活动,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3.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完善学生人格

通过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强化中职班级管理,大力渗透积极心理学知识,促使中职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班主任老师可将积极心理学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主题班会、班级宣传、外出实践等方式培养心理品质,注重活动实践和情绪体验,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激发并强化中职学生的潜力、积极人格,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还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新时期,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以及学生自身性格、心理发展、身体健康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呈多元化趋势。中职教育管理者只有合理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成就乐观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牧童.心态决定成败.地震出版社,2004-11-1

[2]王岑.应用心理学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7 (43):51-52.

[3]刘世伟.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8 (2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就业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