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琵琶古筝二重奏演奏中的配合

2020-04-19郭红丽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配合古筝琵琶

郭红丽

摘要:在我国古筝与琵琶间二重奏的演奏形式是有悠久历史的。演奏者会通过自身敏锐感知以及灵活的演奏与配合,让古筝和琵琶间的演奏就行有效地融合,不断能够将两种古老乐器的特点和魅力展示出来,而且也能将非常高潮迭起且美轮美奂的音乐展现给众多欣赏者,对丰富欣赏者精神需求有极大意义。因此,要重视古筝和琵琶在二重奏时的配合,由此其继承和弘扬中国音乐文化提供保障。

关键词:琵琶;古筝;二重奏演奏;配合

对于中国民族音乐,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其凝聚着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以及审美情趣等文化内涵。而实现古筝和琵琶民族乐器间的有效配合,是能够展示传统音乐艺术魅力的重要过程,这也是当前时代下为艺术工作者提出的重要任务,更是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稳定发展的关键过程。

一、气息间的配合,保障情感表达更为丰富

一些音乐家认为,音乐的内容主要就是情感,极少是那些可以唤醒这些情感的现象自身,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情感就是音乐的灵魂所在。在实际的乐曲弹奏中,其最终的归宿是能够展示音乐内涵以及情感的,而乐曲实现情感的传递中,主要媒介就是通过演奏者来完成,其过程就是以曲作者情感为基础,通过再艺术化的认同基础上实现“二度创作”,在运用声音、表情等元素实现情感的升华,或是通过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听众对其情感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实现古筝与琵琶间二重奏演奏,能够实现多元化地展示乐曲中蕴含的情感。

古筝与琵琶都属于弹拨乐器,而实际中想要以最小力量来发出最大的音,就会在弹奏中以气息进行调控。也就是要求古筝与琵琶二重奏时,要求其演奏者的气息实现良好的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尤其是在重奏前,其演奏者必须要有“提起”动作,也就是肢体上做到自肩关节做向上提拉的动作,提到肘关节处,而通过带动手臂来实现上提的效果;而对于呼吸的控制,就应通过调动气息来实现上提,对于这些准备的动作,主要就是让演奏者的“神”和“力”实现凝聚,以此达到最好的演奏效果。在重奏开始时,演奏者应保持同时吸气,只有确保气息上的良好配合,才能为乐曲情感基调的抒发提供保障。在肘关节做下沉动作时,其手臂的力量也会下沉,该呼气动作属于二重奏进行调整的重要时机,这样环节是过渡到下气口的重要过程。而在进入到每个小气口时,两名演奏者应同时做提腕、统一气息的动作,进而能够实现表达丰富、复杂情感的效果。

二、实现对比运用,形成变幻的演奏形式

针对古筝与琵琶两种乐器,其自身都是有各自鲜明特点的。开展二重奏时,也应将两者音色也对有效地展现出来,而针对变幻不同地演奏形式,其在音色对比当中,比较重视和谐情感的展示,进而能够更好地实现独奏中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如果从具体的演奏乐曲的曲目角度进行分析,其古筝、琵琶的二重奏乐曲多数是以单声部的乐曲所改编而成的,其重奏部分的相应演奏手法会选用单声部、主调音乐以及复调几种形式。首先,针对单声部,会通过古筝、琵琶的合奏形式来表现,效果能够做到烘托乐曲气氛以及营造乐曲的高潮部分,这就要求古筝与琵琶都要保持一定的力量,例如,《塞上曲》其是以琵琶曲为基础所改编的二重奏作品,其中的力量运用与繁简是要保持相得益彰的。其次,主调音乐,就是在古筝琵琶二重奏时,会将琵琶视为主声部,而古筝是伴奏声部,典型的例子就是《送我一支玫瑰花》,其第一部分是保障古筝一直以厚重的和弦为主,而对于琵琶来说,就是以清亮舒缓音色为主,通过运用音色对比,营造出欲说还休的演奏感觉。最后,复调当中,通过对比复调的形式实现两种旋律间的有效结合,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明确主旋律的关键位置,对两个声部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由此能够在对比当中实现和谐。

三、实现变奏调节,增强创作的空间

古筝琵琶二重奏中会运用同一个旋律和不同变体的结合,来展示音乐形象,其音乐旋律是运用灵活多变的,相互之间是能够融为一体的。而正因“加花变奏”一特点,通过遵循节奏规则,其演奏者能够有效地运用其来展示自身情感。所以演奏者在进行乐曲的“二度创作”时应将自身独特感受融入到其中,以此来增强乐曲创作的空间,以此让作品实现进一步的艺术升华。

对于改编的《春江花月夜》,其原本是琵琶独奏曲,曲名通过多次变换后被称为《夕阳箫鼓》,也叫《浔阳琵琶》,其属于当今古筝琵琶二重奏中经典的曲目。在引子的部分中,是以琵琶低音慢起逐渐变快,而伴随古筝的加入,会转变为次低音,以肉指进行拨弦的“对走”形式。对于曲式其结构中能够实现手起缓接,进而展现出當时的美妙夜景。另外,对于《花影层叠》中也有非常绝妙的部分,其通过运用琵琶来进行“弹挑”和“扫轮”地手法演绎来展示其旋律的特点,而其中的古筝会以“刮走”和“摇指”的手法来形成对比,进而起到不一样的效果,由此为观众展现出“鱼咬尾”的整体效果。在《云水深色》的演奏中,其琵琶会通过弹和轮的形式,以四分音符转变为八分音符,在向十六分音符进行转变的形式来展现音乐,其能够使得旋律实现层层递进的效果,而古筝就运用“八度”和“刮走”的形式来进行展示,整体效果更加具有艺术效果。而对于《渔舟唱晚,细涛拍岸》的演奏中,会通过缓慢节奏逐渐加快的形式进行演绎,其整体是上下呼应的,主要以大量的“扫弦”和“摇指”以及“刮奏”的形式来进行演绎,其仿佛将观众带入月色春江的渔舟离岸的画面当中,其意境是非常优美的。针对最后的尾声部分,是通过宁静情绪的演奏形式来呈现出旋律,这样能够和开头出现的钟鼓声进行对比,从而使得演奏能够画上圆满的句号,真正将“春江花月夜”的主题展示出来。

结束语:

针对实际的古筝和琵琶的二重奏中,其是继承了历史以及创新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其不但为人们展示出古筝和琵琶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乐器,而且而是引导我们探索不同民族乐器间巧妙组合的艺术空间。在两位演奏者以艺术作品整体为核心,在放弃一些演奏上的技巧和个人艺术表达的个性时,其欣赏者也将会获得更多的体验。在古筝琵琶二重奏中,其效果不但是跌宕起伏的美妙乐曲,也展示出艺术家在艺术领域中的艺术气质,这是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更是艺术实践中必须要有的关键部分。

参考文献:

[1]沙里晶.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演奏技巧探究[J].音乐探索,2016 (02):126-127.

[2]毛丽华.谈古筝琵琶二重奏的配合演奏[J].四川戏剧,2013 (03):106-109.

猜你喜欢

配合古筝琵琶
我和我的琵琶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探索高校党组织间关系开创党建工作创新之路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第一次弹古筝
“琵琶”和“枇杷”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