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刀一石皆是爱

2020-04-19王志庭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承融合创新

摘要:石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形象美观的外形特点及所富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在中国雕塑界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集中体现。随着世界的一体化与全球化,石雕创作也呈现出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相继问世,显示了石雕艺术顽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惠安石雕;传承;创新;融合

福建地少人多,自南宋起,就开始出现人口过剩现象。由于人口多,生活条件差,闽籍人士在无法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只好自谋生路。当惠安这方水土再无法养育严重“超载”的子民时,石雕成为惠安人一种谋生手段。那时的工匠们,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四处奔走,经历从垒石成墙到建造石墓,再到打磨佛像、雕梁画柱……这是一个颇为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当这门手艺已经足够养家糊口时,有几个石匠开始尝试着让枯燥的石頭看起来更美观一些,于是他们尝试在石墙上雕刻一些吉祥的符号,得到了雇主的赞赏,多给了他们些许银两,于是,越来越多的石匠开始模仿,匠人们逐渐得到更受尊重的地位,而惠安石雕也正式迈向艺术的大门。

靠过人之功,惠安石匠在学问、宗教和技艺等方面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从南宋时期起,福建人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就养成了善于见缝插针,精于工巧,不畏艰难的习惯。

随着惠安石雕艺术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因为这个行业能够带来的收入在当时地少人多的背景下显得越来越客观,石雕行业从业人员不断扩大。当然,这个行当其内部的竞争力也不断加强。随着时代文化环境的变化,惠安石雕不得不从传统的图式中慢慢走出来,在石雕创作中越来越突出更高、更新潮的艺术观念,越来越以一种开放的态度,融合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力求让传统的惠安石雕艺术在未来继续发展下去。某种程度上讲,这个阶段的惠安石雕艺术发展可以被命名为为“惠安石雕发展的艺术性阶段”。

我一直相信,一个人活着,总是要坚持些什么,什么都不能坚持的人是不会幸福的。人的一生何其短暂,看不见未来回不到过去,有时候觉得无比沉重,因为坚持的过程总有些许痛楚。你坚持的事情,或许亲人不理解,或许朋友不看好,当你累了,厌倦了,生气了,濒临崩溃放弃的边缘时,却又想起心之所系的那件事情的种种。于是回过了神,一边懊恼刚刚自己差一点就放弃,一边欣喜自己幸好没有放弃,周而复始。什么时候停歇呢?谁也不知道,或许,永远也不会终止,又或许追逐的过程直到人死亡。可是,人总是繁衍不息的,总有一些人是志同道合的。为了自己心中所想,不畏清贫,不惧困苦,宁可恪守陋室,也不放弃所要坚持的那件事情。我也是这痴人中的一个。我的坚持,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不是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古语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事石雕工艺二十载,直到临近不惑之年才得以悟道,自此以后,每每想到这儿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样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因为这个信念,因为对石雕艺术的热爱,我才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进行石雕艺术的创作与传承。

我的家乡福建泉州惠安石一个美丽的地方,民风淳朴,素有“雕艺之乡”的美誉。惠安石雕可追溯至隋唐,流传至今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与闽南地区传统居民建筑雕刻相辅相成而流传至今的汉族民间艺术,精致古雅,构思巧妙,有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趣味。其融合了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既具有古朴淳厚,线条流畅,刚直简介,又具有南方雕刻文化细腻繁杂的工艺成分,是南派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我的祖辈都是以此为生的石雕艺人,我很小就开始跟随师傅学习石雕技艺。石雕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工艺,这一过程既苦又累,更需要慢慢靠经验积累。石雕艺人要以刀代笔,以石代纸,用手中的雕刀在石头上一刀一刀地刻下去,精美的图案才能慢慢显现出来,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才能打造成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的石雕艺术品。而且石雕是一种纯手工活,需要静下心去做,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有个性,才能称为艺术品。而且石雕这种传统手工艺,对于雕刻艺人来说要求极高,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同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很多石雕作品是没有图纸和样板的。一件真正的石雕作品其实是一个民间雕刻艺人一生的心血,它融入了雕刻艺人太多的感情,这需要石雕艺人具有一定的品质和人格。因为,雕刻不仅仅是商业的东西,更是一种艺术。只有将艺术和雕刻融为一体,才能把石雕作品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要想石雕作品达到心境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这需要很长时间,也许是几十年,也许就是一辈子。

为了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我不断探索学习,在原有传统创作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多年来的创作经验使我看到,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石雕工作好比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是站在刀尖上的舞蹈,一个艺术家的审美决定了艺术的方向。”我善于观察生活并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捕捉生活中那令自己感动的一瞬间,当遇见良好的石材,我总是很珍惜,很谨慎,当灵感迸发的那一瞬间,我会在保留材料原始的状态下雕刻出脑海中所想的作品。当然有时候创作也会遇到瓶颈,有时候是灵感不够,有时候是材料不够好,而解决这一切的方法便是广泛涉略不同的书籍,文学、美术、国学、东西方哲学都是我这些年细心专研的领域,也为我突破创作的瓶颈提供了不少帮助。因此,当我们看到自己作品时不免会有些许的感动,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件石雕作品,更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一刀一刀表现于石上,我们看到的除了美,更是一份于你于我都感动,震撼心灵的艺术。

在有生之年,我将用毕生所学,倾毕生之力为石雕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让惠安石雕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是我这一辈子都要坚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刘碧文.返璞归真,匠心无止境[J].民主,2019 (09):36-37.

[2]郑文伟,张国琳,林瑞峰.惠安雕匠是南派石雕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J].雕塑,2000 (S1):58-59.

作者简介:王志庭(1980)男,中国青年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惠安县技能大师、王志庭石雕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

猜你喜欢

传承融合创新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