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述的时代意义

2020-04-19尹德蓉俞思念

江汉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时代

尹德蓉 俞思念

摘要:当代中国在治国理政上的作为,把世界范围内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到新的视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之际,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中的指导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探寻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时代意义,为的是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美好明天。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时代意义

基金项目:教育部关工委理论研究中心课题“新时代‘五老资源的教育价值及其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教关委函[2018]17)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0)01-0005-05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证明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家治理上的卓越表现,并在国内外赢得了一片赞许。习近平治国理政论述与实践不胫而走,形成了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形态。我们需要从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视野来理解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论述包含的丰富内容,深刻理解其理论核心、时代意义,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一、当代世界进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时代

当今世界面临着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强大冲击,也把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提到了紧迫的和新知的尺度上。同样的外部条件,在不同的国度会出现不一样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人们在设问中看到了国家治理的效果和治理者的差别,更加关注国家治理及治理者的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当代最受看重和最受质疑的领域。这在理性上可以说,作为一种文明过程,国家治理正在走过现代经济管理和运行的制度与方式、走过面向世界的经济规则和法制的创设、走过以社会管理的试验与文化素质的培养为标志的制度文化,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阶段。在新的阶段,国家治理表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对于主观认同的依赖,即国家的自然与客观禀赋让位于历史的评价、让位于在时代风云中的作为(即治理者的能力与见识),它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从当今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来说,二战后民族国家的相对固化和分离,使得国家之间的鸿沟在加深,国家治理的效果产生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差别。在物质关系和发展驱动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致追求时,作为一项标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别的重要指标,国家治理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其利益上的一致以及相互关系与文化的互动。同时,由于国家治理与全球化下国家关系的联通,从国家治理而来的对于全球治理的影响亦显示出国家治理的能力和趋向,全球治理的主张不过是其国家治理的延伸和组成部分。这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扩展。资本主义在近两百年中对于生产力的推动至今仍在人们的首先印象中,而社会主义在21世纪以来的中国奇迹中令人耳目一新。尽管社会主义在世界上还没有表现出整体的成功,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治理在当代显示的成功被谁所接获。这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更加被世人注意,也常常被作为判断世界政治格局的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同时又面临国家治理的挑战带来的新考验。一方面,中国必须面对世界所处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动荡,勇立时代潮流以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另一方面,中国仍需面对来自前行中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在新的矛盾转变中走出创新性改革道路。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压力和对于吾国吾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全球性风云变幻与激烈竞争中、在向着改革开放走向转折与深入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治国理政的非凡勇气与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时代。

由此,在延续历史使命的中国领导者习近平手中,治国理政的担当造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认识、新的思想、新的战略,为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崛起的征途画出了一幅宏大坚实的蓝图。习近平对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①。把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与思想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把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实践提升到新的理论认识,形成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布局与新思想。当前,关于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正呈现为理论形态和实践体系,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在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深刻验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这不仅在于其为全球治理所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获得了相当多的支持和点赞,而且在于其在国家治理中的表现和结果包含着理性的共识和深思,化身为治国理政的一般规律和应变原则,能够作为一种镜鉴和范例,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正是因为对于现时大国治理的评论以及中国在国家治理上的成就,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述与当代中国实践,成为当代世界风行的国家治理传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国外一时洛阳纸贵②。

国情的差异和文化的变迁造就了治国理政方式上的不同,但在哲学的层面、在政治发展的总趋势上、在社会发展的一般范畴上,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都表现了卓越的当代水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代价值。它属于这个時代,是当代中国的骄傲和中国人之幸。

二、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述的理论体系

治国理政,不是一个新词。但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和思想,则是面向新的时代、开创新的局面、走出新的道路、达到新的境界的探索和成就。深入探讨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既可以从其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论述中来分析,更需要从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来领会和理解,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到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述的内涵和意义。如果概括其思想精髓和理论框架,则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来领会其体系的要点。

第一,在治国理政的思想指导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走“邪路”、不走“老路”,在中国道路的根本问题上始终保持国家治理的正确方向和政治定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新时代、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引向21世纪。

第二,在治国理政的主题上,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此凝聚起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逐步确立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把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与人民的意愿统一起来,树立信心、不忘忧患,为在一个大国的治国理政动员起全民族的强大动力,为国家治理的目标奠定人民拥护和全民族力量的坚实基础,形成同心同德、力排艰险的治理力量和担当精神。

第三,在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上,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此作为国家治理之纲,围绕这个布局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从顶层设计上解决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和战略步调问题,以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制度优势,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在国家治理的发展理念上,依循当前中国走向新发展的规律性,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瞄准科学技术进步前沿,在发展目标上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把握机遇,选择国家治理中具有关键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在新发展中的突破与超越。

第五,在国家治理的经济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强调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相结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质量和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下,避免我国经济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干扰,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保证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安全,又在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壮大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国力。

第六,在国家治理的政治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依法治国方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基础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同时,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当代中国在民主建设与法治建设上的不断进步。

第七,在国家治理的文化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惜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全社会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和与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融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信念,形成同心同德、力排艰险的治理力量,真实地在当代中国担负的新的文化使命中,创造不负时代、不负历史的文化辉煌。

第八,在国家治理的社会建设方面,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现实目标。所实行的社会政策,要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底线和扩大就业方针,决胜反贫困攻坚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政府以人民群众的对于幸福未来的希望和向往作为施政纲领,以人民群众拥护和满意作为检验基准,将执政党的宗旨交由人民来阅卷。

第九,在国家治理所坚持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把现代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联系起来,坚持科学发展,以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为千年大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进,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取得一时的经济效益。在向新的发展目标迈进中,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现实环境保护政策上,痛下决心,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一代代中国人的乡愁乡愿。

第十,在国家治理的国际关系上,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国不仅在国家治理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己任,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积极参与世界范围的发展相结合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在积极构建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新格局中,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并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一个负责任大国作用。

概言之,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理论构造,上述关于治国理政的要点并不能概括其全部思想,上述许多重要论点也需要继续探讨和深化,特别是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更需要在思想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中按照其本意和逻辑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与明晰。近年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的出版,为充分领会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和思想,提供了真切的读本。学习这套新书,可以看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当代中国走过的光辉道路。

三、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述的核心

在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与思想的海洋里,我们应当把握的核心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深刻理解三者关系及其统一,是理解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与时代意义的钥匙,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大课题。

理解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述的核心,应当把握如下方面: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模式”)。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③,是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根本。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和走向新的伟大梦想时,最重要的是执政党的协调、统筹、导向、谋划、定位的能力。治国理政大事万万千千,件件关系国内国际、家里家外,靠谁掌舵,靠谁定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见证,只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能够担当领导人民走向国富民强之路的主心骨。新时代中国走向未来的关键,在于党的路线和政策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中国人民的要求,形成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地为之努力奋斗的局面。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担当国家治理的历史使命,不仅在于这个党聚集起全民族致力于国家建设的全部力量,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能力,更在于这个党能够坚持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在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自己成为一个永葆革命青春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立党为公的执政目的下,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律程序变成国家治理的依据,使所有政党、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遵守,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共识和国家治理的法则。其中党的领导所发挥的定位定向作用是国家治理的本质和长治久安的根本。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实现人民在国家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作用的真实途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是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党的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我们党所确定的路线、战略、方针,党在治国理政中的作为,都是在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人民所向往的“中国梦”。而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必然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自己的奋斗,是人民当家作主来完成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党领导人民前进的每一步,不仅是看得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且也是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成果。将这些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经验和认识上升到宪法与法律的层面,以规范和引领当今与未来,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唯一途径和不变法则。正如习近平所说,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⑤。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与法治建设的进程充分说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推动着人民在国家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主体作用的实现,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在国家治理上的体现。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是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述与实践的本义。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与现实都十分复杂的大国,实行民主的方式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来作出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建国近70年来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正在发挥著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法宝。这一制度优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在治国理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表现出其巨大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说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⑥。“鞋”论切中问题的实质,把其治国理政思想的根据展现于世,这就是,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出发,选择自己的国家治理之道。在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的实践和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是一贯的、全面的,“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去”的要求,体现了党把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作为深厚的执政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秘诀。

第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制度下,我国宪法与法律体系本身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健全与发展,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有力保障。法治彰明的中国,显示出国家治理的强大能力和清新气象,显示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序与张扬。正如习近平所说,“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⑦。在依法治国上,当代中国虽然在形式上走着与世界(被称为)民主国家相似的道路,但在民主的内容(即人民作为行使民主的主体)上,当代中国把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体现在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实践中。

同时,在当代中国,法治的所有进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参与的当前实践。法律不是一批政治家和法学家躲在书斋里制订出来的,而是根据实践的要求、跟随党和人民前进的脚步提出和完善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过程,法律体系才能正确反映社会实际,适应新的实践的需要,起到法律对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成为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使当代中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走向新的高度。

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对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五年来治国理政的成绩表示认可,对其治国理政理念和布局表示真切拥护,并迫切意识到,必须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载入宪法和法律体系中去,成为人民的意愿表达和行动依循。2018年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修宪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过严格慎重的法治程序⑧ ,一致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我国宪法史上形成了一个好宪法和宪法修订的完美过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断走向成熟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步骤。这次宪法修订真实地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三者统一在当代中国走向自觉、自信的新阶段,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只有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下,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永葆其生命力。

总之,作为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上的鲜明特色与良好实效,在不长时间里正在产生巨大的扭转作用,把中国人民所希望的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奋发向上、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逐渐展现在眼前,从而改变着人们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焦虑,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伟力与魅力。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与思想在世界传递,可以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新的发展路径,一种融东方治国经验与现代治国理念、从中国实际出发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国家治理模式,为世界走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当然,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提出的时间还不长,其实践更在延伸、在扩展,当代中国在国家治理中的认识也还需要继续经受未来实践的考验、走向深化和成熟,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中,进一步显示出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述的真理性。看到这一思想的锤炼与磨砺,并在指导当代中国继续前进中取得新的胜利,正是学习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述的正确态度,它使我们更加打开了眼界、敞开了胸怀,对于当代中国未来走向和发展前途感到振奋、感到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注释:

①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

② 2018年2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发行仅3个月,销量已逾1300万册。见王斯敏:《代表委员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明日报》2018年3月10日。

③④⑤⑦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6、17、18、18页。

⑥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

⑧《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参见《人民日报》2018年3月7日。

作者简介:尹德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205;俞思念,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9。

(责任编辑  胡  静)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时代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