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2020-04-19朱园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34期
关键词:卧床专科例数

朱园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湖南郴州423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属于心脏病的最后阶段,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且患者的死亡率较高,CHF 患者的身体状态逐渐恶化,各项机体功能逐渐下降,使其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影响其生活质量[1]。目前,针对CHF 患者仅仅使用药物治疗尚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给予患者积极的、有效的康复护理以改善预后,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2]。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当中,其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同时进行专科康复护理,以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促进恢复[3]。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CHF 患者给予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旨在研究其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和指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接诊的8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4];(2)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3)患者均知情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急性心力衰竭;(2)主动脉严重狭窄;(3)伴心源性休克。对照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6.85±15.74)岁;病程 3-24 个月,平均(18.14±6.35)个月;心功能分级:Ⅱ级 15 例,Ⅲ级 25例。观察组 40 例,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42-72 岁,平均(57.94±14.63)岁;病程 2-25 个月,平均(18.21±6.33)个月;心功能分级:Ⅱ级14 例,Ⅲ级26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CHF 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日常护理等。

观察组给予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认知行为干预:①通知患者参与知识讲座,对治疗的难点进行讨论,分析患者的疑问,选择谈话、观察、解释等方法对其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估;②邀请相关高级医师按照患者的认知水平,选择其易接受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向其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案,主要有疾病、健康、饮食、心理、药物知识等,长期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并激励患者,耐心倾听和解释,邀请患者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对抗并战胜疾病的经验。(2)专科康复护理:①心功能分级为III 级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其卧床期间指导主动进行四肢活动,同时和家属一起协助患者完成部分的日常生活,逐步使患者可以基本自理,同时患者在室内练习步行,15min/次,3 次/d,根据实际情况慢慢增加活动量;②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求其慢慢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步行距离依次延长,可以自行上2 层楼梯,根据实际情况慢慢增加活动量。(3)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指导其遵医嘱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可根据自身状况、爱好,选择恰当的锻炼项目,包括太极拳、散步、跳舞、骑自行车等,坚持锻炼,保持活动量不引起疲劳、气速、心悸,且运动后的脉搏保持增快20 次/min。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心功能至少上升Ⅱ级;有效:为心功能上升Ⅰ级,未到Ⅱ级;无效:心功能上升不足Ⅰ级甚至恶化1 级以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卧床时间、6min步行距离和住院时间。(3)生活质量评分:分别在干预后选择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心理健康、情感状况、生理活动、躯体状况、社会功能,采取百分制,分数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时选择SPSS18.0 软件包,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表示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分析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分析

观察组卧床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min 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析

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干预效果[n(%)]

表2 两组临床指标()

表2 两组临床指标()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40 40卧床时间(d)16.33±4.27 20.87±6.14 3.839<0.001 6min 步行距离(m)28.68±4.54 20.32±3.15 9.568<0.001住院时间(d)23.52±6.41 28.65±7.07 3.399 0.001

表3 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3 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40 40心理健康89.43±3.48 72.18±4.86 18.251<0.001情感状况85.38±3.28 63.47±3.05 30.938<0.001生理活动72.35±2.17 58.36±3.11 23.332<0.001躯体状况90.18±4.86 71.93±5.78 15.284<0.001社会功能83.73±3.87 68.36±1.72 22.953<0.001

3 讨 论

CHF 患者因为心肌缺血、心输出量减少,会发生呼吸困难、心悸、头晕、胸痛等症状,降低身体活动耐力,使患者进入认知误区,觉得应该长期卧床,避免运动,以缓解躯体症状[6]。但是,太过限制运动会损害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外周血管的扩张反应,床上休养对循环系统不利,会产生各种并发症。此外,大多数患者担忧自身疾病、经济条件,使其有负性情绪,同时免疫能力显著下降,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所以,需要对CHF 患者给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近年来,认知行为干预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其将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改变患者原有的认知、行为、情感和价值观,提高其心理卫生、认识行为水平。同时,CHF 患者需给予康复护理,对其在床上进行早期的运动训练,以提高肺通气量,改善血液循环系统[7]。所以,可以将认知行为干预和康复护理结合起来对CHF 患者进行干预,循序渐进的提高其心肌耐受力,改善其对CHF 的认知,最终提升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CHF 患者给予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结果发现,干预后,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72.50%),卧床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患者,6min 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常规护理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以上结果与研究结果相符,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提高其对疾病和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同时给予专科康复护理,促进其康复。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卧床专科例数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同时患多种病最好看老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