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研究

2020-04-19杨秋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34期
关键词:低血压体位血压

杨秋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高血压为老年人常见病,患者症状以头晕等为主,发病后,通过给予降压药物的方式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减小严重心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1]。但受用药剂量大、间隔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较高[2]。如未给予干预,容易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预后造成影响。有研究指出,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92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性别:男/女=26/20,年龄(70.8±5.6)岁,病程(5.3±2.0)年。对照组(n=46)性别:男/女=25/21,年龄(71.9±6.2)岁,病程(5.7±1.8)年。两组数据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2)年龄≥60 岁;(3)无其他系统重大疾病;(4)依从性强;(5)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 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用药指导、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为主。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除常规护理外,需重点对餐后与体位性低血压进行预防,方法如下:(1)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与患者长期卧床突然改变体位有关。如患者取仰卧位,则需将床头抬高15°。起床时,应首先缓慢坐起,5min 后,将双腿悬于床边,维持此状态2min 后,方可在家人的搀扶下站起,或借助拐杖站起。护士与患者家属均应加强对患者的监督,避免其长期卧床,遵医使用降压药物,避免出现超剂量服用、间隔短时间服药等行为。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匮乏,如药物存在漏服的情况,容易于下次服药时双倍剂量服药,导致低血压发生的风险提高。护士需要对上述行为进行禁止,实现对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此外,一旦患者出现视物不清、头晕等症状,需要立即休息,避免晕倒。患者沐浴后,或便后,应重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4]。(2)餐后低血压:护士需通过为患者调整食谱的方式,对餐后低血压进行预防。患者应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在保证少钠的基础上注重补钾,保持矿物质、维生素与蛋白质摄入均衡。患者应多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进食前可摄入少许温水,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钠的摄入量,实现对餐后低血压的预防。如采取上述措施干预,患者仍发生餐后低血压,则适当增加进餐次数。餐后,患者应休息30min,餐后不得立即散步,以免导致血压下降[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低血压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 χ2及t检验,以n(%)及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 组护 理 后 SBP (113.3±3.9)mmHg、DBP(90.4±2.0)mmHg,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2 两组低血压发生率与满意度

观察组餐后低血压发生率2.2%、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4.4%、满意度82.6%,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躯体、心理、精神、社会方面的生存质量分别为(23.6±0.2)分、(25.0±0.3)分、(21.7±0.5)分以及(20.2±0.9)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mmol/L)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mmol/L)

注:组内对比*P<0.05,组见对比#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n)46 46对照组阶段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SBP(mmHg)154.8±4.5 113.3±3.9*#105.2±1.7 92.3±1.5*DBP(mmHg)128.0±3.3 90.4±2.0*#129.5±1.7 78.4±1.6*

表2 两组低血压发生率[n(%)]

表3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P例数(n)46 46躯体(分)23.6±0.2 17.4±0.6<0.05心理(分)25.0±0.3 18.0±0.7<0.05精神(分)21.7±0.5 16.2±0.8<0.05社会(分)20.2±0.9 13.5±0.6<0.05

3 讨 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与餐后低血压的风险高。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体位突然改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引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与经口摄入的钠含量过低、水分过少、饮食量过多或过少、餐后立即运动有关。上述两种风险的发生,均会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下降[6]。

针对患者所实施的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患者虽可保持良好心态,依从用药,并严格控制饮食中钠的摄入量,但对低血压这一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故难以对其进行预防,各类风险发生率高[7]。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后,患者 SBP(92.3±1.5)mmHg、DBP(78.4±1.6)mmHg,与护理前相比,患者血压显著下降,幅度较大。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餐后低血压发生率19.6%、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30.4%、满意度63.4%,提示餐后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满意度低。本组患者躯体、心理、精神、社会方面的生存质量分别为(17.4±0.6)分、(18.0±0.7)分、(16.2±0.8)分以及(13.5±0.6)分,提示生存质量低下。

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效果,预防低血压,本院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嘱患者缓慢起床,并于下床时,对其进行搀扶,可降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且有助于预防跌倒。严格控制降压药物用量、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同样可达到上述目的。严密监测患者的症状表现,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压,并及时干预,避免风险扩大化。由护士帮助患者调整食谱,根据患者的血压、年龄等情况,适当增加钠的摄入量,有助于避免钠摄入量不足,预防餐后低血压。餐后避免立即运动、餐前适当饮水,同样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本文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上述针对性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后,老年高血压患者SBP(113.3±3.9)mmHg、DBP(90.4±2.0)mmHg,与护理前相比,血压明显下降,已达到正常水平。但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较小,低血压发生的风险低。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餐后低血压发生率2.2%、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4.4%、满意度82.6%,与常规护理相比,餐后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满意度则显著提高(P<0.05)。本组患者躯体、心理、精神、社会方面的生存质量分别为(23.6±0.2)分、(25.0±0.3)分、(21.7±0.5)分以及(20.2±0.9)分,与常规护理相比,生存质量更高(P<0.05)。

综上所述,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在降血压的基础上,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低血压体位血压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