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19陈少英
陈少英
(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造成冠脉的狭窄或堵塞,致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1]。目前,介入治疗是CHD 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支架植入术主要是将支架置入冠脉狭窄阶段以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畅通,但治疗过程中在患者年龄、穿刺技术、术后压迫止血、抗凝药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较高。夏林凤[2]等指出,在CHD 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同时予以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精准化护理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具有全面性、规范化、个性化等特点,应用效果确切。本院选取部分CHD 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接收的86 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抽取43 例归为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 40-76 岁,平均(57.26±6.88)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 例,Ⅱ级20 例。另43 例归为研究组:男24例,女 19 例;年龄 41-75 岁,平均(57.16±6.7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5 例,Ⅱ级18 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1)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 CHD 诊断标准;(2)右侧桡动脉为介入穿刺点;(3)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1)上肢出现皮下血肿;(2)无法正常沟通者;(3)依从性差。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术前饮食指导、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术中病情监测;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穿刺部位观察。
1.2.2 研究组 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化护理,具体如下:
(1)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护理组长成立精细化护理小组,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精细化护理理念、内容、效果评价等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后的护理人员方能上岗。
(2)术前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风险评估;针对血糖高者,予患者饮食、活动、用药指导;监测血糖,血糖控制不佳时及时告知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针对血压高者加强用药指导及血压监测;针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进行对应的运动指导:Ⅰ级者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Ⅱ级者减少活动强度,增加休息时间;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出现不良情绪者应对该原因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疏导。
(3)术中护理:进入介入治疗室后护理人员可适当与患者沟通,可使用握手、触摸等方式,缓解患者的不安、紧张等情绪;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加患者的信心。
(4)术后护理:交接完成后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血压,若患者出现烦躁、疼痛等症状可适当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加强病房巡视:观察患者术肢是否处于正确体位,避免压迫;避免家属走动、保持病房安静,促进患者的休息;观察术肢的穿刺点是否出血、皮肤颜色、末梢循环等,告知患者若出现疼痛及时报告给医护人员;监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嘱患者切勿用力排便或排尿;手术前后记录患者右前臂臂围,观察肢体肿胀情况,可做标记以确保每次测量位置相同。
1.3 观察指标
于手术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完成对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情况的评估。SAS:共20 个项目,每个项目1-4 分,其标准差的分界值为50 分,分值越大,焦虑程度越重;SDS:共20 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其分界值为53 分,分值越大,抑郁程度越重;VAS:0-10 分,分值越小,疼痛越轻;以皮损、淤血、皮下血肿完成对血管并发症的评估[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 SAS、SDS、VA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血管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16.2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1 两组 SAS、SDS、VAS 评分对比(,分)
表 1 两组 SAS、SDS、VAS 评分对比(,分)
注:与护理前对比,*P<0.05。
组别 例数(n)SAS 评分SDS 评分VAS 评分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43 43护理前50.83±4.86 50.25±4.45护理后49.12±4.02*45.26±3.18*护理前53.26±5.14 53.08±5.02护理后49.86±4.78*45.25±3.15*护理前5.36±1.22 5.78±1.24护理后3.64±1.02 2.88±0.76 4.938<0.001 5.281<0.001 3.918<0.001
表2 两组血管并发症对比[n(%)]
3 讨 论
近年来介入治疗在CHD 患者中取得较大进展,其中支架植入术是利用特殊支架经过动脉穿刺送入冠脉狭窄处并使其扩张的一种技术,从而实现血管的再通,恢复血流,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5]。但由于CHD 患者常见的是老年人群,其血管张力大、弹性差,穿刺时难度增加,术后易并发皮下血肿[6]。精准化护理是贯穿于整个介入手术期间的护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加强对细节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促进术后康复[7]。
本研究对进行急诊支架安装术的CHD 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术前积极控制合并症,同时加强运动,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受力,促进手术的顺利。由于疾病的长期困扰及对手术预后的担忧,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因此心理干预很有必要。精细化护理中首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有利于护理人员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能够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使得护理措施更具有个性化,提升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经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精细化护理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护理组,说明精细化护理能够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术后术肢需要一定时间的制动,同时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可能会引起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精细化护理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在围手术期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情况,并给予相应的疏导,有利于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同时有利于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与帮助,在改善其心理状态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减轻疼痛。结果显示患者皮损、皮下血肿等血管并发症相对于常规护理显著减少,提示精细化护理在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与岳全英[8]等研究结果一致。
由此可见,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CHD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在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