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生长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2020-04-18叶丹霞
叶丹霞
摘要:基于思维生长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本,以思维为根基,针对以往的以教为本,以认知为根基的阅读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新的教学路径。就课外阅读而言,思维生长模式将过去的“教师解读阅读文本”变成“教会学生开启思维,自己阅读文本”。很明显,基于思维生长与孔子的“为己”、孟子的“自为”,以及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一脉相承的,即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多维的思维。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思维生长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79
课外阅读给学生打开了一个教材文本以外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他们的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生长,换言之,课外阅读将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资源库。当前的初中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偏重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够,即使进行课外阅读也都以试卷上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为主,大多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教师在讲解这些不成体系的课外阅读时,也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为目的,即将每个词句讲解清楚,将每段的内容讲明白,对于基于文本的思考,基于能力的拔节,则涉及得不多,因此学生做了一些阅读之后,能力的提升却不明显。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将思维生长作为课外阅读的目的与任务就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一方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为健全的人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是后继阅读铺垫的需要。
一、培植学生发现的思维能力,寻找阅读的本真
能驱动学生将课外阅读进行下去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兴趣,一个是习惯。习惯是长期培养的结果,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学生对阅读的第一感觉,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兴趣引向阅读,设置可以引起学生思考的、关注的问题是激趣的有效方式。以“Anne of Green Gables”为例,教师可以先设置这样的问题:“Can you say anything about Anne?”旨在让学生对主要的人物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表达。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能说出“She is a girl without parents.”,对于中等生他们能说出“Anne is a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 orphan girl.”,优等生则有这样的表达:“Anne is the immortal Alice and the most impressive after the childrens image.”,明显地,学生已经跳出文本来分析人物,尽管这是引用马克·吐温的原话。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仔细阅读文本,将认为有用的信息进行浓缩,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其实学生回答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学生读着这样的文字:“My mother died from a fever soon after I was born,and my father died four days later from a fever, too.”他們产生了这样的问题:“How will you feel if you were Anne?”这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之后自己发现的问题。对课外阅读来说,让学生发现问题比教师提问更有效,教师的提问只是给学生打开问题的一个窗口,以这个窗口为依附,学生要学会自己找寻问题。找寻问题,是在教师原有问题提示下的一次思维的拓展。
发现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对课外阅读而言,学生可以发现的空间很多。他们可以去发现文字的优美,可以去发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去发现事理背后的真相,可以去发现自己与文本相关的经历等。当发现成为阅读的习惯,阅读也就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阅读的过程就成为学生展开发现思维的过程,有了问题,就有了进一步阅读的动力。学生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Anne是怎样做的,然后再顺着原文去发现到底是Anne怎样做的,最后再比较两者在做法上的不同,进而能更好地理解Anne的心情,理解作者的表达,理解文本所要传递的思想。自己去发现问题是真正的阅读,是“思维生长”理念下的阅读,对教师而言,创造学生开启发现思维的情境是培植此能力的关键步骤。
二、培植学生解决的思维能力,享受阅读的快乐
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品味语言、品味情感的过程,它给学生的任务就一个字“品”,学生获得的快乐也来源于“品”,“品”的过程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生长”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的是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着Anne的封面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明显能看出来,教师先要给学生启发思维的空间,学生有了机会,才会在发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时习惯梳理文本的大意,去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但不是唯一的过程,培植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环节。在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多种思维能力杂糅、整合,需要判断思维,需要学生在纷繁的信息里遴选自己需要的,再进行整合;需要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将人物与事情的发展进行重新建构,进而让事理的发展更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需要推理能力,要能根据文本表面的描述,去预测即将要发生的事;对于阅读而言,还需要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分析文字与作者的构思等。
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后,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图片,甚至会用放大镜去看隐藏在图片背后的信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会适当使用工具。首先,课外阅读字典是必备的工具,不懂的词与意学生可以自己去查阅、去辨别;其次,多媒体也是常用的工具,教室里有白板,有电子设备,学生可以观看相应的视频、画面等,看什么、怎么看,由学生自己去选择。最后学生选择了放大镜,这个选择有点意外,但至少说明他们解决能力在不断增强。他们回答道:“She has red hair and freckles(雀斑)on her face.”很明显,“freckles”这个词课本上没有出现,是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得来的。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将思维进一步深化,问题在深化之后,他们的阅读视域进一步开阔了。学生接着又问了这样的问题:“Where is she?”这样的问题他们对着图片就可以答出来:“She is at the railway station.”有学生又问出一个问题:“Why is she at the railway station?”学生要到文本中寻找相应的细节,还要将前因后果弄清楚,本来火车站是乘客往来的地方,她去到底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他们会按照教师平常的分组,习惯地讨论起来,也就是说,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他们知道借助外力。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参与着,有的说:“She has no home to live.”有的说:“She is hungry.”这些答案看起来对,但又不得要领。他们讨论着、也修正着,最后他们一致认为:“Because she is waiting for someone to adopt(收养) her.”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个性化生长,让他们自己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会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培植学生创造的思维能力,感知阅读的体验
实行“思维生长”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最大限度的生长,阅读是语言的输入,有所生长,就必须有所输出。最好的输出,就是与输入恰当地对接。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之中,一味地去讲解,只让学生输入,不让他们输出,这样的输入没有实在的意义,换言之,不能在整体阅读之后才去让学生输出,教师要在阅读的过程巧妙地预设,以获取最大的“产能”。输出的形式,大抵以写为主,基于课外阅读的写,一般有读后感、改写、扩写、缩写、补写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与课堂的真实表现,及时有效地设置写作训练。这样的写作训练对于阅读而言,是对文本的一次升华,是学生思维的一次再发生,即学生思维的再创造。创造思维对阅读而言是一次深度的思维,是学生避开原文本设定的思维框架进行的一次非常规思考,这个思考要有学生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表达,其在写作中的创造往往表现为:语言的翻新、结构的调整、情节的改变以及思想的深化。总而言之,基于课外阅读的创造,是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新的思维境地,是他们自己对有关阅读的认知与解读。
仍以此课外阅读为例,学生在阅读5、7、9章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根据之前的章节揣度人物的性格,根据性格编排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即“What other trouble she will make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s.”,学生自然会想到恶作剧对一个孩童意味着什么,他们会将自己小时候曾经的调皮经历毫无保留地移植到自己的想象作文中去,这是一种创造,一种基于文本又基于生活体验的创造。原文本打动了学生,问题的设置又引起他们情感的参与与体验。有学生写道:“Put the dust into the drinking water;Open the window before raining,The house is in a big mess.”。创造性写作,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阅读中来,让他们思考着人物的言行与命运。当然,创造不仅只在思想上,也指文字上,比如教师可将文本中的恶作剧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如“Dyed her hair into green.Made the cake with medicine.Gave Diana wine instead of juice.”再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将它们描述出来,写好之后再让学生去欣赏原文,找寻其中的差距,进而使创造的质量在下一次有所突进。当然,创造也要充分发挥學生的资源和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写成文字之后,教师可根据初中生喜欢表演的特点,让他们将文字改成对话,再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让学生去配音,在情节中揣摩人物的性格。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去表演,让他们自己猜测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也就是说,基于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教师在培植学生写作能力时,要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会表演地让他们展示表演天赋,会配音的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爱想象地让他们设置具体的细节。有学生将Anne的遭遇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对接起来,将两个女孩的命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接起来。教师没有在英语课上讲过与“The girl who sells matches”相关的情节,学生只是将语文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移植,这是一次新思维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创造思维能力不是针对某一类学生,是所有学生的一次思维拔节。
总之,课外阅读可成为学生在课堂外生长的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的靓丽,在于学生的自主参与与思维的蓬勃生长。对于课外阅读,教师的教学任务不是去灌输课堂以外的知识,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而是借助课外阅读的形式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在课外收获能力的同时,也使这份能力延伸到课堂之内,进而使整个英语学习充满思维生长的气息。总之,“思维生长”模式能使课外阅读可持续地发展,同时也使“思维生长”的理念进一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生根。
参考文献:
[1]李潇玲.基于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深挖初中英语阅读教材,提升学生文化品格[J]校园英语,2018(12).
[2]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长屿中学3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