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0-04-18高玲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玲

【摘 要】语文是小学时期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保证自身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还可以借助文本内容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阅读现状,不断改良以及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有效的文本阅读,促进自身阅读能力以及阅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此,本文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展开一些教学策略上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分析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0206-02

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以及更好地认知世界,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逐渐丰富,眼界不断拓宽。同时在有效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并且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以及养成优秀的文化品格。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改良和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观念,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不断提高,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主要以自身的角度看待各种问题以及讲解知识,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严重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主理解和想象[1]。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没能迎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不但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有效发挥,同时也阻碍了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并且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不应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需要展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自身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智力因素主要包含注意力、记忆力、觀察力、想象力与思维力等五项重要因素,这五种能力的融合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与生活[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智力因素不仅会影响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速度与深度,并且对学生动手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这两种能力也是学生智力因素的核心要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相较于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含心理需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以及气质等各个具有动力作用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也是衡量参与活动积极程度的有效标准。如在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积极的非智力因素不仅可以有效调节、控制和补偿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进而提升整体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等各种非智力因素。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阶段性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想要有效培育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应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做出转变,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语文阅读教学[3]。可以采用阶段性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认识生字词开始逐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效率以及阅读质量的不断提升。

如在教学《不懂就要问》时,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首先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文章,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并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分析这些生字词是如何在一句话中有效应用的。其次,组织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自主讨论等方式分析文章中这些生字词的具体含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这些生字词的运用技巧。最后,引导学生发挥“不懂就要问”的求知精神,及时提出自主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困难,然后教师给予解答,或者让学生开展自主探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问题解决。在学生掌握生字词之后,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生字词已经有所认知,所以他们能够更好地分析文本内容,渐渐掌握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手法以及传达的思想情感等内容。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中字、词、语句、段落以及文章主旨的阶段性教学目标设定,使学生能够从一个字开始以递进式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想象力相对丰富,比较擅长运用自身思维在脑海中勾勒具体形象[4]。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当中,以想象力感知和体验情境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创设情境时加入一些游戏因素,迎合学生贪玩好动的性格,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玩中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并且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断提升。

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一些小动物在雪地里行走的画面,或者直接制作一组小动物在雪地中玩耍的动画,为学生形象生动地传达这篇文章所描述的场景,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当学生观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视频或者动画中的画面,然后开展文本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结合具体形象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增强文本情境印象,高效掌握文本内容。

(三)注重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使小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并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想象,发现和认知一些文本中并不直接体现的内容,进而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感知力[5]。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语文教师需要深入地分析和研究阅读内容,结合相应的文本内容,合理提出各种引导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在教学《童年的发现》时,教师可结合文章内容用问题引导学生,如“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在童年中大家都经历和发现过一些有趣的事情,请问同学们在童年时期都发现过什么样的趣事呢?”“大家有没有在童年时发现了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不被人理解呢?”等。利用这样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回忆和想象,并且带着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和想象阅读课文内容,从而在某些层面上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此外通过回忆和想象,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过往经历的一些事情的探索欲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使得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能发散思维展开想象,深入感知文本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属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良好情感熏陶以及在脑海中勾勒出优美的画面,进而达到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挖掘文章蕴含的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具体的审美对象。

如在教学《望洞庭》这首古诗时,只凭自主阅读,学生很难体会到诗人月夜遥望洞庭湖时看到的美景,同时也无法想象诗歌创作时的情境以及品读诗人当时的真情实感。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古诗审美能力,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呈現月夜洞庭湖的美丽景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洞庭湖的美景有一个直观印象,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诗词,并结合注释以及视频或者图片资料不断深入地分析诗词大意,渐渐融入自身情感,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和理解,在美的熏陶中逐渐养成热爱祖国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综合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为学生打造良好学习基础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思维、审美能力以及文本解读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秀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解析[J].华夏教师,2020(17).

[2]阿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6).

[3]麻生杰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青海教育,2020(5).

[4]王昌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措施的探究[J].学周刊,2020(14).

[5]焦永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才智,2020(12).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