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2020-04-18田胜斌胡彦霞
田胜斌 胡彦霞
【摘 要】高职英语教学包括EGP和ESP两个主要阶段,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高职英语教师应将EGP与ESP英语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起来。本文针对高职英语ESP+EG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确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教材、合理设置课程、创新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设计了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以期在提升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职业英语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英语;ESP+EGP教学;探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021-02
高职英语教学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一般用途英语)阶段与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阶段,是基础性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阶段,主要是通过英语的教学及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其所学专业领域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其基本掌握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可以说,EGP与ESP英语教学存在着相互依存与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础要求(试行〉》对高职英语ESP教学做了以下规定:高职英语教学中要进行通用英语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的英语语言技能,为学生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ESP阶段即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主,使学生对专业领域内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有基本的掌握[1]。高职英语教學中,将EGP与ESP英语教学模式充分融合起来,可以充分挖掘高职英语教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职业英语能力,使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进一步促进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创新。
一、高职英语ESP+EGP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英语人才的标准与规格也发生了改变,总的来说都是从“实用性”出发,关注英语人才的综合能力,不太看重其在校时取得的成绩和某些证书,都要求英语人才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与经验,特别是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实际英语技能,最好是“术有专攻”。所谓ESP指为了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而专门设置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可以说,ESP理念下,英语教学的方向性和职业性更加明确,教学内容不但包括培养和训练英语语言技能,还包括学生所学专业的内容,是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2]。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将ESP与EGP充分、有效融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英语ESP+EGP教学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定位模糊
目前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EGP轻ESP的现象,导致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职业需求了解得不够透彻,将学习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结合的程度不够;课程研发、教材编写较为泛化,大多以语言学习为导向,而忽视学生的专业与未来职业所需。
(二)师资力量不足
虽然部分高职英语教师英语基础扎实,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教学方法也较为熟悉,但其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认知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与专业相关的词汇、语篇不太熟悉。如果教师只是用简单的方式,即EGP的方式进行ESP教学,那么效果可想而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其在英语教学上缺乏专门的训练,实施ESP教学时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翻译讲解,教学方式单一,使得教学效果明显不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想要充分融合ESP与EGP模式,需要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有效配合。但实际情况却是两者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无法发挥各自的专长,使得英语ESP+EGP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专用的特色教材缺乏
开展高职英语ESP教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将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但从目前的教材建设情况来说,教材质量良莠不齐,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容融合深浅不一,特别是严重缺乏专用的特色教材,大多数教材只停留在简单的专业知识介绍方面,练习也只包括词汇、翻译和语法等,缺乏专业针对性,并未能体现出ESP教学的特殊性,很难真正满足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需求[3]。
二、高职英语ESP+EGP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需求的共性与差异性、英语语言属性与专业属性、教学应用性与实践性等方面出发,对EGP+ESP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从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合理设置课程、创新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设计EGP+ESP教学模式。
(一)研究专业特点,明确教学内容
基于EGP教学的基础性、ESP教学的专业性与实用性,高职英语教师应从学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出发,为学生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及其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强调ESP教学的实用之处,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所需培养英语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5]。首先,需要深入探析学生专业的各个学习领域,注重分析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学习领域,以及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需要迁移的学习领域等,再以此为基础明确英语教学改革的学习领域,依照学生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内容、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与必要职责,明确EGP教学与ESP教学的内容。要在全面考虑生源特点与专业发展所需的基础上,对专业英语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其次,在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英语实际技能的培养上,应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对于专业所需的、表现形式又较为独特的英语词汇与语法,要在语言学习和训练时体现出来,以加强英语基础训练,拓宽与专业相联系的渠道,使学生能够将这些词汇与语法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
(二)突出实用性与校本性,适当改编教材
EGP+ESP教学模式下,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高职英语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学习关于专业的英语知识,更是具备在未来职业情境中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因此要突出職业性、实用性,兼顾趣味性,避免专业性太强。在选择教材时,要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及专业所需,适当改编现有教材,形成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突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训练的校本教材,并在教材中配以全套的训练试题,使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三)突出衔接性与渗透性,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高职英语教师应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个性化课程设置,优化组合课程模块,使EGP与ESP教学自然衔接,达到“EGP—ESP—专业英语”的无缝对接与自然过渡。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及学习英语的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渗透型学习。在授课前,组织学生进行10分钟左右的专业知识学习,让学生讲述一下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原理、学习心得与体会;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未来工作情境对话与专业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用英语填写专业所需的表格,阅读、翻译专业性较强的资料;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加深对专业所需英语词汇的印象,强化对未来职业所需的专业英语术语的理解和记忆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综上可知,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高职英语教学工作者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结合高职学生具体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教学目标明确、以学生专业中的教学任务为线索,注重专业英语知识的学和用,使学生感知到英语语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策略上的收获,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英语使用机会,使自身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与反思,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呼枫.高职英语教学中ESP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2]李茹,张荣建.ESP和EGP——我国职业学校外语教育改革的两大平衡支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
[3]王艳.探析ESP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ESP研究,2010(1).
[4]陈吴慧.基于外语需求分析的EGP和ESP在大学英语的融合教学[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1).
【作者简介】
田胜斌(1977~),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讲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技术系。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胡彦霞(1980~),女,汉族,湖南怀化人,硕士,讲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技术系。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