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及其现实意义

2020-04-18王跃

关键词:历史观整体性马克思

王跃

摘要: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以广阔的历史和空间视野,系统研究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人类当时面临的时代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的历史观把历史、现实和未来看成是相通的,呈现出整体性的逻辑体系。马克思历史观的根本方法具有整体性,它立足于“现实的人”,具体表现为时间、空间、理论和实践四个雏度。深入分析和阐发马克思的整体性历史观,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历史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历史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形成的,是对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表现为时间、空间、实践和理论四个维度,呈现出整体性特征。

关键词:马克思;历史观;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0)06-0006-05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研究在马克思的研究生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强调:“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历史研究,十分重视整体性的历史视野,特别是在晚年,资本主义从何产生、因何产生的问题,成为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必须回答的理论前提,他在晚年感到有必要从整体历史的角度重点关注前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他将历史研究扩展至世界通史,侧重于人类整体历史演进的研究,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独特剖析使得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马克思晚年完成的《历史学笔记》著作中以时间顺序记录重大历史事件,按照自己的研究逻辑摘录评述了公元前1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世界各国,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触及欧亚非大陆地理空间的跨越感。他敏锐地感觉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同时,历史日益发展为世界历史的大趋势。他认为,研究唯物史观作用的规律不能只局限于西欧各国,也不能只局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而是应该从整体的世界历史上来加以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马克思越来越感觉到从整体上贯通性地研究世界历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過《历史学笔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已知的四种社会形态的研究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性。《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史学研究的深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意味着唯物史观研究人类历史发展在时空维度上的全面概括。

历史惊人的相似。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历史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深入研究和阐发马克思的整体性历史观,对于“以人民为中心”,从时问、空间、理论和实践四个维度来厘清习近平历史观的逻辑体系,以及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对中华民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时代背景

整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其特定的时间、空间、理论和实践背景。可以说,马克思是立足于自然史和人类史的有机统一来追求整体性统一科学的。在古希腊,甚至直至近代以前的西方文化中,学问或科学是统一的,统一于哲学这个大全。近代工业、商业的发展导致科学的不断分化,学科的隔阂不断增大。人类知识的整体性在各门科学揭竿独立中分崩离析。在形而上学的层面,这种知识整体性的裂痕开始了。很多有识之士不满足于这种破碎的状态,开始努力追求“统一的科学”。在马克思之前,事实上潜在存在着重新将哲学理解为科学之科学和以自然科学方法为统一的科学方法两种追求统一科学的思路。马克思同时受到这两种思路的影响,但马克思又超越了这两种思路,他自觉地意识到“使人以为知识的统一和完整,可以在统一的课程里找到”,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个人类整体性知识的人格化代表。这就是用历史方式处理矛盾和悖论的整体性方法。“整体性思想既是马克思‘历史科学得以出场的前提性思想,也是历史科学自身的规定性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开篇即指出,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一切固定的僵化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育带来的不确定性,世界市场的不断开拓,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这其实就是一种整体性的原则。卢卡奇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序言中深刻反思了这一整体性原则。他指出:“我想再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毫无疑义,《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大成就之一,在于使那曾被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的‘科学性打入冷宫的总体范畴,重新恢复了它在马克思全部著作中一向占有的方法论的核心地位。”“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的范畴。这个概念来源于黑格尔。这个概念被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拿来,进行了唯物的改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它的意思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整体全面的理解,不能以单纯的自然因素来解释历史,而是要将主体与客体的全部社会运动作为历史的基础,突出人类物质存在活动的实践性、社会性。如果我们需要理解某一特别的历史事件或过程,那么我们就必须把它看作一个具体的整体的一个方面。卢卡奇认为马克思就是这样使用这个概念的”。克罗齐也认为,在有关进步问题的争论中,人们所探询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质不过归结为三点,即“关于发展的概念、关于目的的概念及关于价值的概念。也就是说,它们所涉及的是真实界的整体,只有当历史恰恰就是真实界的整体时,他们才涉及历史”。“在历史进程中所保存和丰富的是历史本身,是灵性。过去不异于在现在而活着,它作为现在的力量而活着,它融化和转化于现在中。”张雄教授等对其进行这样的评价,“克罗齐从历史整体性视阈来解释历史,有助于发现历史属人的主体性原则”。“发现了这一‘整体性哲学公理,才能揭示历史内在的积极性质:追求更善的目标、追求精神意向性实现、追求进步的观念。”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方法论意旨正在于此。

二、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逻辑体系

马克思的“整体性”本质上是历史观的世界观,即总体的世界观或总体的历史观。马克思立足于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人的总体性以及社会运行的系统性基础,回答了“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在《神圣家族》中明确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要对历史进行整体把握,不能把史料学当历史学,要研究历史趋势、历史规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是以整体、联系的态度看待社会历史及其发展。“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范畴,都是历史演变的反映,也是逻辑分析的结果。对历史的考察和理解,不能离开世界整体、历史整体的高度,坚持唯物史观的整体性是十分必要的”。

马克思历史观的整体性体现在从“现实的人”出发,立足于时间、空间、理论和实践四个维度。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首先,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整体性的根本特征。“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历史本质上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甚至明确指出人自身是总体性的存在:“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的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科学所奋斗的一切是要把整个世界还给人,使人和世界都成为总体性的存在。随着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历史将从地域的、民族的历史转向世界历史,日益成为一种整体性的存在。

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作为历史主体,通过实践的基础性作用使得世界得以成为一个整体。所以,马克思视野中的实践是整体性的实践。马克思曾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人类历史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展开。在时问上,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行,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在空间上,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資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历史规律或必然性就形成并实现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历史规律和必然性本质上是一个实践问题。历史规律具有整体性,它是流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要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实践化的产物。这些一定时空下的实践化的产物通过逻辑归纳为科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

三、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现实意义

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整个世界被资本“打成碎片”,现代性的发育也向纵深方向发展,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发展难题,站在世界历史进程上,本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整体主义精神”这种进步历史观的时代价值日益凸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整体性历史观,以广阔的历史和空间视野,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举措、新思想、新战略,以“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代表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形成了习近平历史观。因此,同样可以借鉴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逻辑体系,“以人民为中心”,从时间、空间、理论和实践四个维度对习近平历史观的整体性特征进行考察。

整体性的世界观决定了整体性的方法论。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源自他的大历史观。习近平立足于中国人民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领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结合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思考判断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及阶段性特征,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其整体性的历史观。习近平历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从历史整体性上把握和分析问题,他指出:“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根源于现实,没有一个国家的今天不是由昨天发展而来的。只有透彻分析了国家的发展历史,才能明白为什么一个国家现在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他又进一步指出:“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习近平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可见,人民性是习近平历史观整体性的根本所在。可以看到,习近平的历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视野,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近代以来中国民族的历史发展道路中,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道路中,放在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道路中,放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寻求现代化途径,以及解决人类问题的历史视野中,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习近平历史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历史思维,我们要擅于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把握。深入把握习近平历史观的整体性原则和整体性特征,对于我们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马克思的整体性历史观深刻分析和回答了当时人类社会在资本主义阶段面临的时代之问,他从“现实的人”的理论和现实的需要出发,集中研究了人类历史发展问题,空间上覆盖世界各国,时间上包括世界历史各个时代和各种形态,展现了恢弘的历史画卷,体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世界历史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使得人类日益联系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众多共同的发展难题。要合理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观,全面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为人类未来发展指明科学的康庄大道。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人类社会依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马克思所描绘的大变革时代,其是世界历史的接续发展阶段。因此,马克思的整体性历史观是我们分析历史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强大理论武器,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作为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的当代理论成果,习近平整体性历史观与时俱进,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道义制高点上,立足于中国和世界两个大局,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开启人类新的文明形态在理论和实践上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我们要加强对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的研究,深入挖掘以《历史学笔记》为代表的史学著作所蕴含的历史观点、历史理论和历史研究方法,尤其要加强习近平整体性历史观的阐发和传播,强化历史学习、历史思维和历史借鉴,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让“史学救国”到“史学强国”朝的逻辑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彰显。这将有助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也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历史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多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历史观整体性马克思
浅谈中职学校的“历史观”教育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国产抗战题材电影历史观的考量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网络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可行性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