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咨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新探索

2020-04-18徐益亮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徐益亮

摘要:思想咨商是以求助者的思想症结为基本对象,通过商谈的方式,运用咨商技术,旨在消解思想困惑、去除精神痛苦的思想关怀活动。形式上的对话性、价值上的引导性和个性上的民族性是其主要特征。作为新概念,思想咨商在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趋向和人文关怀深化发展的语境中生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路向上的拓展、方法和方式上的补充以及目的和任务上的辅助,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思想咨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意涵澄明;出场语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0)06-0001-05

关注人们的思想困惑,给予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人们的精神健康,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功能。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整体上的灌输性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在有针对性地破除“现实的个人”特殊性的思想问题上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并不理想,迫切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安徽师范大学王习胜教授所著《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版)(以下简称《研究》),正是致力于此的一种探索。书中所提“思想咨商”创新性概念,在学理和实践层面有力地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关切,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新路径,创生了新方法、新技术,必定会引起学界更多关注。

一、思想咨商的意涵澄明

对于一个新事物、新概念,首先要做的就是阐释其基本意涵,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其生成背景,把握其核心要义,认识其鲜明特色。思想咨商是王习胜教授基于多方考虑提出的思想关怀活动,在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对话性、价值上的引导性和个性上的民族性等。

(一)思想咨商的提出及其要义

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概念是基础,然而一个新概念的提出不是也不可能是没有根据的。对此,王习胜教授曾在其另一篇文章中指出,提出“思想咨商”的概念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的考量,第二是受相关学者“思想分析”的启发,第三是受心理咨询、哲学实践的启发。在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关注中,他认为,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的实质性提升,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视点做“哥白尼式”的转换,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宏观”到“微观”的转换,从完成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到消解“我”的思想困惑和苦恼的转换。对于“思想分析”的借鉴吸收,也基本上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研究了国内外心理咨询和西方哲学实践的基础上,他发现了特定技术及其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了能够合理区分思想分析、心理咨询、哲学实践等相关概念,更清楚地表达独创见解,他在《研究》中明确提出了“思想咨商”的概念。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新概念,“思想咨商”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和颠覆,而是应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需要做的新探索。从方法和技術层面来看,思想咨商虽然带有工具理性的色彩,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较强的技术性,需要咨商师按照专业的技术路线方能有效地开展。但从价值层面来看,又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纯粹的技术活动。因为思想咨商毕竟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视域下做出的研究,因而必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定的价值旨趣。这也是思想咨商区别于秉持“价值中立”以治疗案主心理障碍为目的心理咨询、以逻辑技术和分析哲学为工具的“思想分析”和西方以“哲学复兴”为根本目的的“哲学实践”的重要方面。总的来说,思想咨商的要义就是以求助者特殊、具体的有待开解的思想症结为基本对象,以“理性思辨、开解启悟”的商谈方式,运用一定的咨商技术,旨在消解其思想困惑、去除精神痛苦的思想关怀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二)思想咨商的主要特征

一是形式上的对话性。对话是人类进行思想交流最初使用的形式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就是运用对话的手段和形式,帮助青年人澄清认知,获得思想上的澄明和精神上的指引。就其本义来看,思想咨商内在地包含有“咨询”“交流”和“商谈”之意,其对话性的意味跃然纸上。因此,思想咨商不是教育者单向度的“独白”,而是咨商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主体性“对话”。需要注意的是,思想咨商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日常性对话,而是围绕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展开的对话。日常性对话侧重于礼仪性交往,缺乏问题意识,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因而往往流于表面,而作为一种触及灵魂的心灵对话,思想咨商以具体的思想症结为基本话题,具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性和针对性。

二是价值上的引导性。思想咨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精神和学科价值,具有鲜明的价值引导性。思想咨商与我们熟知的心理咨询相似相近,但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或相互混淆。与秉持“价值中立”原则的心理咨询不同的是,思想咨商始终把对求助者进行科学的价值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预设和价值追求。这主要是由思想咨商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依据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而思想政治教育集科学性与价值性于一身,以鲜明的价值指引性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因此,思想咨商既不能像心理咨询那样“价值中立”,也不能像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鼓吹的那样“价值无涉”,而是要在咨商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导向,在消除思想症结的同时,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是个性上的民族性。思想咨商是中国学者提出、解决中国案主中国式思想问题的学说,在个性上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特征。人文科学需要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特质。民族性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不是没有被注意到,而是因观察视角的不同而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为此,王习胜教授特别强调思想咨商要在教育对象的层面体现民族性的特性。他认为,思想咨商要厚植中国文化传统,要特别注意潜藏于教育对象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并把其作为思想咨商开展工作和取得成效的前提性问题。此外,《研究》深耕中国文化传统,独创性地分析了儒释道在“破执”上的人文关怀的思想和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精髓转化为思想咨商的资源和方法,以此寻求破解现代人思想苦惑之道,彰显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二、思想咨商的出场语境

任何科学的新概念都不应该是为了博得眼球的标新立异,也不能是毫无根据的无中生有。从出场语境来看,思想咨商是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现实的发展需要,是一种“话到嘴边”“不得不说”的学术表达。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趋向的现实境遇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化解、方法的选定、理念的更新,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必然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上。反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必然决定、制约、折射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向。王习胜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历史境况和时代任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必然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他较为精准地提炼和总结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五对主要矛盾:主体与客体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诉求与境遇的矛盾、手段与效果的矛盾、话语与接受的矛盾。那么,这些矛盾的转换又意味着什么呢?《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的转换,必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新的发展趋向。就基本理念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将由满足宏观需要的“社会本位”向立足个体发展、讲究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的转向;就理论研究的路向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将由前学科下的经验概括和学术移植向理论于实践之适恰性的实践应用转向;就致力重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将由宁愿过之而唯恐不及的“加压”向化解心理和思想上的纠结、困惑、痛苦的“疏导”转向;就教育手段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将由单向“灌输”向多方“渗透”转向;就表达方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将由“一厢情愿”的“独白”向注重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对话”转向。上述矛盾的转换及其发展趋向的现实境遇,呼唤一种能够在多方面切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之实际、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之精神、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之担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成果的出现,思想咨商在这样的现实境遇下应运而生。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深化发展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多年来学界对此付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既有的研究成果虽然重要,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深化发展而言还远远不够。因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研究都未能切中要害、抓住重点。在《研究》中,王习胜教授指出,在研究重心上,由于各种原因,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么执着于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要么纠缠于层出不穷的概念、范畴,要么“忘我”于宣传、注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忽略了“诊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症结,探索有效的方法甚至是技术性的手段,着力帮助受教育者化解其思想困惑,改善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在实现其身心和谐的同时,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心态”。基于这样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深化发展问题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更是一个如何有效开展人文关怀活动的实践问题。准确地说,是一个如何能够准确把握、切實解决教育对象思想问题的问题,是一个关于思想关怀之新方法、新技术探索和创建的问题。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思想咨商作为一种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彰显“人文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方法和技术被提出来。

三、思想咨商的学科价值

思想咨商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倒重来,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新路径、新形式、新方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路向的拓展、方法和方式的补充、目的和任务的辅助,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

(一)内容和路向上的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内容的构成上就具有较强的既定性,不因教育环境、教育主客体等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出现大的变化。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内容的结构安排上,也要严格遵循既定的原则性和必要的逻辑性,一般不可以任意变动。那么,随即我们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对于那些作为主阵地、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暇顾及或难以奏效,但在现实中又必须予以回应和关照的关涉灵魂深处的、带有特殊性隐私性的、个性化生活化的思想问题如何归置和处理呢?《研究》认为,虽然思想咨商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但其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即咨商的内容不是先在的、固定的,而是取决于教育对象所面临和提出的问题,教育对象有什么样的思想困惑,思想咨商就围绕什么问题进行开解。这无疑在客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了必要的扩充。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主动地对教育对象开展的“要你学”的教育活动,其基本路向是“教育者一教育对象”。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仅仅这样又是不行的,所谓“主体性缺失”“人学空场”等反思就是对其弊端的警视。思想咨商的发生前提是受教育者存在精神困惑和思想苦恼,并怀有解惑诉求,且主动寻求思想帮助。因此,较之“要你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咨商不是主动的灌输,而是主动的解答,其基本路向是“教育对象一教育者”。那么,这种路向有何意义呢?撇开这种路向的效果,而就教育本身来说,“教育活动从来都不完全是受教育者的自发性活动,也不可能完全是教育者的自觉性活动,而是在教育者‘要你学与受教育者‘我要学的两种主动性中实现的。”在这一意义上,思想咨商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基本路向上给予了有益的拓展。

(二)方法和方式上的补充

毛泽东指出,方法是“此岸”通向“彼岸”的“桥梁”和“船只”,“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_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成效的增强、力量的释放具有基础性意义。为了使思想咨商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王习胜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吸收了国内外相关人文关怀的方法和技术精髓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思想咨商“倾听

叫停自动思维

问题化逻辑分析化解认知症结意义引导思想开解”的“七步法”。这一套咨商方法和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深刻地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要义,较好地吸收了相关领域的有益成果,是极富智慧的创见,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填补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人文关怀领域在技术层面的空白。

就教育的方式来看,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类”的形式存在的人为教育对象,以解决人们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基本指向,在“面”上开展工作的教育活动。应该承认,这种教育方式是必要和重要的,但在现代社会,这种教育方式往往给人一种“自说自话”的不良印象和“目中无人”的感觉,在教育方式上表现出了“面”上有余而“点”上不足的局限性,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处理个性化和特殊性的问题时,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地化解个体的思想问题时,就亟需一种专注于在“点”上用力的微观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教育方式的“点”“面”结合以及普遍与特殊的统一。而思想咨商正是这样的一种努力和尝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咨商正是对在解决“点”中问题无法打开局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三)目的和任务上的辅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擔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界的共识就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一方面需要切准思想政治教育之“思想”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顾及教育对象个体思想之实际及其发展需要。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有必要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之思想关怀的重心,关照具体教育对象思想实际,帮助其解惑、去苦,满足其思想发展需要。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视域下思想咨商的初衷与本义。

思想咨商着力在受教育者个体之思想症结处求解,以人文关怀之精神帮助受教育者消解思想困惑、去除思想痛苦,有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和任务的实现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有层次性的,包括较高层次的目的和任务以及较低层次的目的和任务。其中较高层次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指向的是社会的发展,较低层次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指向的是个人的发展,特别是指人的思想健康。在两个不同层次的关系上,较高层次目的和任务的实现往往以较低层次目的和任务的实现为基础。因此,要想在社会发展层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必须立足具体而现实的个人,促进人思想的发展。同时,关心人的精神疾苦,维护人的思想健康,又必将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层面的目的和任务的实现。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