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军地协同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0-04-18海军航空大学谭巍孙涛于向财

网信军民融合 2020年1期
关键词:协同式军事院校军队

◎海军航空大学 谭巍 孙涛 于向财

军事训练领域中,为了提高我军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丰富我军军事人才培养的渠道,必须构建军事院校和国民教育融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实行军地协同式发展,构建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是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因此,实现军事院校与国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对于现阶段我军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构建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分析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现代战争对军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传统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建设高素质信息化干部队伍,解决现阶段军事人才急需,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来解决这一难题,而军事院校与国民教育融合式发展,构建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

(一)构建军地协同的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实行军地协同式发展是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提高部队建设质量,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必经之路,而如何建立完善好军地协同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则为我们走好这条路奠定了人才基础。

1、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当代战争是人的战争,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必须有掌握技术的人才作为基础,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军地协同培养军事人才作为军队人才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我军来讲,现阶段还存在着军队高科技人才来源不足和教学资源相对滞后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军事人才的需求,必须建立完善的军地协同培养军事人才体系。

2、拓宽军事人才教育渠道的有效途径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军营不是孤岛,仅仅依靠军队内部培养军事人才,势必满足不了现代战争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而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军事人才是拓宽军事人才教育渠道的有效途径。军事教育体系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的规律是通用的。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许多高科技、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些高技术、高科技需要人来掌握,为了尽快实现我军从人力密集型军队向科技密集型信息化军队的转化,必须缩小高科技人才的缺口。显然,仅仅依靠军队院校难以实现,必须依靠国民教育体系。为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军地协同早已成为各国军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选择。

(二)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来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难以满足对高素质的信息化军事人才的需求。

1、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不接轨”

军队院校教育和国民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环境方面有很大不同。这导致了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在诸多方面“不接轨”。一是培养内容“不接轨”。国民教育中的培养内容尚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目标。二是课程设置“不接轨”。国民教育的专业课程与军事技术应用现状结合不紧密,大多不了解本专业在军事上的应用,没有针对军事和国防科技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和从事相关的科研活动。三是国民教育固有的短板。国民教育在军事体能技能、组织指挥能力、带兵管理能力和作风纪律养成等方面存在短板,与部队人才需求和军队建设发展不相适应。

2、军地协同制度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资源统一使用、力量统一调配的格局

要想实现军地协同式发展,健全的制度机制必不可少。从现阶段来看,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存在着融合机制尚不健全的问题,军事院校在办学思想、教学改革、教员待遇等方面都与地方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军地协同式发展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综合协调,从而造成了军事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之间的责任不够明确、关系不够顺畅、行为不够规范,导致国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相互脱节,没有形成资源统一使用、力量统一调配的格局。

3、军队院校教育没有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首先,缺乏军事院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相关法律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比如《国防法》《高等教育法》《现役军官法》等没有关于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如何实行军地协同的相关规定。其次,军事院校没有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虽然在招生上,军事院校与地方院校都是全国统一招生,但是在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面还没有向军队倾斜。再次,在实际工作中,军队院校教育和国民教育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在工作上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找准二者的有机结合点,没有真正形成科学、完整、系统的教学训练体系,难以适应军地协同需求。

4、在拓展渠道上,存在模式相对单一、渠道相对较窄的情况

在现阶段的军地协同培养军事人才拓展渠道上,还仅仅停留在强军计划、国防生培养、高校大学生入伍当兵、直选士官等方面,融合模式比较单一,融合方法比较简单。在为军队培养专业技术干部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特别是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没有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高校通识教育优势。

二、构建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要点

军事人才发展在军地协同式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安排,将军队人才与地方人才纳入全局进行规划,形成统一的人才体系。因此必须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并抓好末端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地协同式发展有实质性的进展。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认清军地协同培养高科技军事人才的重要性

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重视不足的问题。往往把军事人才培养当成军队自身的事情,再加上保密问题,不愿意也不善于走融合培养之路,客观上对发挥地方高校培养军队科技人才的作用形成了阻碍,使得军队科技人才培养在整体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军队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自我封闭状态。为此,必须转变观念,自觉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军地协同培养军事人才的重大意义,作为推进军事斗争人才准备的重大现实课题,加强研究探索,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认清军地协同培养高科技军事人才的重要性。

(二)统筹规划,重视军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军事人才培养必须要规划好蓝图,做好顶层设计。要将军队人才培养规划和地方人才培养规划综合考虑,形成合力,共同构成国民教育的整体规划,真正形成军地协同式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在军委统一领导下,按照着眼全局、全盘策划、分布推动的原则,拟定军队与地方合力共育人才的发展战略,逐级制定具有导向型、规范性的人才远景规划,构建可操作性强的军地协同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从军委一直到各个军、旅级单位,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简单盲目,防止标签式、低层次联合融合。

(三)融合参与,积极拓展军地协同式军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当前,军地协同式人才培养采取的形式比较有限,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大胆进行创新。一方面,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各有其优势,二者在很多方面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因此在人才和学术交流方面可以继续加强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增强教育质量和效益,形成互补。另一方面,在军改期间,文职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要大力吸收地方高科技人才充实到我军文职队伍中。

另外,可以将一些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军事院校移交地方,这不仅精简了军队院校数量、减少了培训成本,而且培养了大量后备干部,通过功能互补和军地兼容的模式,最终形成依托国民教育为主、军队自己培养为辅、以社会特招为补充的“多元化”干部培养模式。比如国防科技大学去年开始招收的无军籍学员就是军地协同式军事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

此外,可通过选派符合条件的军事人才到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装备设计及生产机构去进行学习,或者在新型装备设计及生产单位成立“军事人员实习基地”,通过这些模式掌握新装备知识,可以及时运用于军队装备保障及军队信息化建设。

三、构建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举措

党的十九大从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高度,阐述了推动军地协同式发展的核心要义,这对于我们加快建立和完善军地协同式发展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要加强政策制定,奠定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的法规基础

信息化条件下军地协同式军事人才培养涵盖范围广,对军队和地方各级部门都有涉及,其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没有法规作保障,协同式发展很难落到实处。应积极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抓紧推进以协同式发展培养高素质信息化军事人才的立法工作,对相关的主要问题及行为主体作出规范,围绕实际需求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此外,还要根据军地协同发展的要求及时做好修订和完善,使军地协同发展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二)要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的立体格局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一套完善的军地协同式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就在于有一套健全的运行机制。虽然现有的体制机制有了很大提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改革的步伐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军地协同式军事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来解决,最终形成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的立体格局。

一是要在国家层面建立起一套军地协同领导管理机制,组建专门机构对军地协同进行统一管理,对高科技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工作统一筹划,以实现军地协同发展的整体推进。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地方各级政府机构设置,明确军地间相互职责,加强军地间相互协调,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格局。三是要优化军地人才流动机制。一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引进,积极吸收地方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军队,从而提升我军军事人才的技术层次;另一方面,军队应积极为有需求的部队人员提供便利,为他们创造去地方院校、科研机构学习交流的机会。四是要建立人才培养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可以规范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了解、掌握人才培养效果,反映各类人才的准确信息,保证人才培养工作高效可靠完成,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要拓展培养范围,深化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的层次领域

利用地方优势资源,为军队输送大批高科技新型复合人才,这是建立军地协同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目的。因此,可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上利用地方人才为军队服务,用足用活地方丰富的人才资源。一是在融合资源上进行拓展。除了在地方院校选取人才外,还可以到地方人才市场、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系统中进行发掘。建立属地化的地方人才资源数据库和各个不同战区的地方人才资源数据库,主动掌握地方人才分布,为军事斗争人才做储备。二是在融合方式上进行拓展。通过项目合作、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方式,积极吸收地方高科技人才为军队服务。对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主动吸引地方高科技人才协作攻关;对一些知名的国内专家,可聘为顾问,进行咨询服务;通过签约,聘用地方技术人员到部队进行项目服务。三是在融合深度上进行拓展。随着我军武器装备的整体换代,装备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军事装备保障人力资本的知识结构和保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强人才培养、立足自身保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思维视野,对于部分新型主战装备、核心要素装备,可由装备使用单位、地方生产厂家及装备修理单位合作建立“装备售后保障服务中心”,由中心按合作协议承担其装备的日常保障、等级修理、人员培训及大型任务的技术保障工作。

猜你喜欢

协同式军事院校军队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基于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下协同式产品外观设计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新中国军事院校领导管理体制的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