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泉市: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基础教育提质增效

2020-04-17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阳泉市普通高中优质

本刊记者

近年来,阳泉市把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推进,完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有效增加资源供给,持续推动义务教育改革提质增效。同时,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基本实现了学校布局均衡分布,师资结构均衡配备,教学设施均衡配置,教学质量均衡提升,评价体系均衡发展。

发展寄宿制,推行联盟制,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针对农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的现状,阳泉市及时调整规划,推进办学模式改革。一是区域化布点,科学制定乡村教育振兴规划。合理调整和规划农村学校布点,通过撤点并校,减少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数量,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区域化设点。二是发展寄宿制,吸引边远山区孩子就读。制定出台住宿生补助政策和学生出行校车接送政策,餐饮生活费和校车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吸引了大批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学生就读。目前全市共有60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占在校生总数的6%。三是推行联盟制,以城带乡联合发展。联盟制、集团化、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多点呈现,优质资源共享模式初见成效。比如,盂县推行“教育共同体”和“联盟校”模式,形成“五联五共”(城乡学校联合、教学研究联谊、教师培训联抓、教学质量联评、亮色孵化联显;教育发展共谋、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管理共引、教育问题共研、教育示范共创),组建初中阶段3个联合体、小学阶段4个联合体,在原有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紧密的教学教研联合新机制。平定县创建了10个教育联盟、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个学区、1个合作办学机构。城区组建了6个教育共同体。郊区建成了10大学区17个教育联盟。矿区将18所小学分为四大学区,每个学區由“优质学校”牵头,形成“大学区”网络,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发展、优质提升。

优化布局,增加供给,破解城镇义务教育瓶颈制约。针对城镇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的现状,阳泉市通过适度扩充学位、增加供给和稳定乡村学校生源等举措,减轻城镇就学压力。一是合理规划、完善布局。2018年争取专项资金30万元,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源现状进行调查摸底,编制完成了城镇学校建设专项规划。至2020年底,市区将新建18所、改扩建3所幼儿园,改扩建15所、迁建7所、新建7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基本满足市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入学需求。二是多措并举、增加供给。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原则,新增学位近3000个。计划再新建或改扩建6所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000个,解决城镇学位供给瓶颈问题。通过农村寄宿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教育资助体系建设、严格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和办学行为等综合施策,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学校生源,有效遏制了城镇择校现象,缓解了城镇入学难问题。

先行试点,稳妥推进,实施教育“三项改革”。为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增强教师队伍活力,阳泉市创新实施了“三项改革”。一是“校长职级制”改革先行试点。按照“积极稳妥,分类推进,市县并行”的原则,分类选定市县两级的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18所学校,开展校长职级制试点,构筑优质教育新格局。二是“县管校聘”改革全面铺开。确定了“科学规划,加强指导,分步推进,整体启动”的总要求,对所属5个县区同步启动“县管校聘”改革,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本确立。阳泉市作为全省中考改革两个试点市之一,创新制定了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规程,建立了素质评价管理平台并正式运行,其改革模式在全国中考改革研讨会上受到广泛关注。

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一是办好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让全市城乡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阳泉,市域内的各个县(区)之间只有生源合理的流动,而几乎不存在择校现象。这正是得益于全市上下坚持以打造优质高中教育为切入点,实现了学校布局均衡、生源水平均衡、办学条件均衡、教育质量均衡。以政府近年来的投入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4所普通高中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得到不同程度的新建和改扩建,总体投入近13亿元,使全市城乡的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都能留得住学生。二是始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让每一项教育管理制度都真正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坚持依法治教不打折扣,致力规范办学着眼长远。近年来,阳泉市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规范办学的政策规定,把规范办学作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底线和红线,健全了监督机制,建立了公示、举报、调研、跟踪督查制度以及纪检监察和行风监督员参与制度、通报批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公开承诺等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公开监督,从管理和制度上保证办学行为的规范。三是坚持推行县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帮一、捆绑式评价”,把每一所薄弱学校都办成区域性的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存在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普通高中亦如此。从2011年起,阳泉市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对一帮扶、捆绑式评价”的工作思路,市域内的6所优质高中都与本县(区)的薄弱高中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同时,各县(区)教育部门对优质校与薄弱校进行捆绑式评价,评价的内容也改变以往单纯依据高考成绩的做法,代之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质量观为指导,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校特色建设为重点,以促进规范办学为着力点,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向深广度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考核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健康发展。四是切实加强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进步、有提高。高中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多年来,阳泉始终坚持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和培养机制两手抓、两手硬。创新教师补充办法,改变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利用暑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办法,改为由市政府统筹协调,编办、教育、人社三家联合组成专家招聘组,分赴国内部属师范院校和重点大学直接校园招聘,极大地提升了普通高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任教水准。注重对普通高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启动实施了全市普通高中青年教师培养发展工程,为全市674名普通高中青年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通过开展集体教科研、课题研究、课堂观摩、业务知识考试、主题研究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五是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地办学,加强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发展指导和分类优化。高中教育是不同个性和才能开始显现和发展的时期,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阳泉市多年来始终坚持省级示范高中和一般普通高中分类督导评价,鼓励办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特长生培养。如郊区玉泉中学作为一所一般普通高中,针对学生多来自农村的实际情况,确立了立足特长类学生培养、为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准备的办学理念,重点培养艺术类院校学生和培养农村、企业需要的人才,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绩。

下一阶段,阳泉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点在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进改革和创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将体育与艺术技能列入学生评价范畴,加强劳动教育与技能培养,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与内容,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普通高中教育走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阳泉市普通高中优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普通高中
阳泉市环境气象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2017年阳泉市房地产开发市场投资、销售遇“双冷”
山西阳泉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实践与思考
阳泉市防雷减灾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路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