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桑枝栽培银耳
2020-04-17张静
张静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菊花耳,是一种珍贵的胶质医药兼用菌。《中国药物大辞典》中记载:“银耳入肺、脾、胃、肾、大肠五经,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痰中带血、产后虚弱、大便闭结、便血。”银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银耳多糖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与抗衰老、降血糖血脂、抗凝血、抗血栓、抗病毒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在我国,人工栽培银耳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80%以上的银耳出于代料栽培,代料栽培所需银耳原料易得,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而且代料栽培银耳比段木栽培银耳氨基酸含量高。桑枝条因其含有银耳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栽培银耳较为理想的培养料。利用桑枝条栽培银耳,从接种到收获大约35 d,每50 kg干桑枝可生产银耳7 kg左右,既解决了农业废物处理,使桑蚕业产业链条延长,又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桑枝菌糠还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形成“桑叶养蚕、桑枝种菌、菌糠肥桑”的循环蚕业模式。
一、栽培时间
银耳是一种中温耐旱、耐寒能力强的真菌,菌丝生长温度为6~32 ℃,适宜生长温度为22~26 ℃。室内栽培银耳应选择春秋为适宜栽培季节,同时要注意采取措施防范春季寒流、秋季高温等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
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培养基配料由下列原料组成:桑枝粉碎木屑200 kg(桑枝粉碎木屑粒径为0.8 mm),棉籽壳1000 kg,麦麸180 kg,黄豆粉15 kg,生石膏18 kg,硫酸镁0.4 kg,磷酸二氢钾0.4 kg,水1400 kg。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
三、栽培步骤
(一)拌料
将上述配方量的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分别用部分水溶解得硫酸镁水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向上述配方量的桑枝木屑中加入硫酸镁水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后拌匀得到预濕的桑树枝木屑;棉籽壳用剩余的水单独预湿12 h,得到预湿的棉籽壳;将上述配方量的麦麸、黄豆粉、生石膏与预湿的桑枝木屑、预湿的棉籽壳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装袋用的培养基配料。
(二)装袋
料袋选用规格为55 cm×13 cm×0.05 cm的聚乙烯薄膜袋,每袋装培养基配料1.3 kg。装完袋后,用打孔器在栽培袋一面均匀地打3个接种孔,孔深1 cm,其深度要一致,不能太深或太浅。打完孔后,将食用菌专用透气胶布贴上,孔口四周封严压密。装袋时间不能超过4 h,然后进行消毒灭菌。
(三)灭菌
料装好后用灭菌锅(设计压力0.22 mPa,设计温度140 ℃),第一次放气以后,温度在0.14~0.17 mPa,保温3~4 h,完毕后立即降温至60 ℃,趁热在60 min内将菌袋送入已消过毒的发菌室内呈“井”字形堆叠,待袋内温度降到30 ℃以下方可接种。
(四)接种
菌种入穴要比胶布内凹1.5 mm,每穴接种1.5 g的菌种。接种人员将接种后的菌袋上下层按“井”字形每层4袋横竖交叉叠放,菌袋不要压在穴口上,以便于观察发菌情况。接种完成后,接种人员要及时将留在发菌室内的残留物清除干净,保持发菌室清洁。
(五)管理
发菌培养需要的基本条件为:暗培养,环境洁净干燥,适宜的温度,常通风换气。菌丝一般在接种24 h后就会萌发,培养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2~26 ℃,培养接种后3 d温度控制在26 ℃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60%,尽量减少人员出入,不需通风换气。3天后,温度控制在22 ℃,每天通风3次,每次30 min。第8天,去掉套袋,撕去胶片,然后盖上报纸喷水保湿管理。长出子实体后,要停止喷水几天,水太多不利于子实体生长,而且会出黑水,待子实体长到能覆盖整个菌袋口的时候,开始第二轮喷水,这时水分和氧气不足会影响开片,容易生长为团状的畸形耳,此时温度保持在23 ℃左右,相对湿度为80%。待子实体平均直径达15 cm,单朵鲜耳平均质量在150~250 g时,停止喷水,使耳片增厚,菌袋收缩出现皱褶、变轻,耳片收缩,边缘干缩,有弹性,即银耳成熟时方可采收。
四、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直接将耳从菌袋上掰下,用刀片割去多余的耳基,置于阳光下晒干;也可泡水掰成小块,然后再在太阳下晒干,制成碎银耳花。除晒干外,还可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法对银耳进行处理。经过试验,前期采用热风温度70 ℃,转换水分含量30%,后期采用5 W/g的微波强度,能获得品质较佳的银耳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