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应用型研究课程融合探索
2020-04-17韦龙明王丹金奇志赵义来唐湘玲孙媛庞崇进
韦龙明 王丹 金奇志 赵义来 唐湘玲 孙媛 庞崇进
摘 要: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应用型研究课程融合进行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在讨论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开展应用型研究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应用型研究课程的自主学习与集体讨论,摸索“立足专业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创新训练-依托应用实践-持续深化研究”的教学过程,构建了“大创项目实践+应用型研究课程训练”的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提高,达到高效培养杰出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育;应用型研究课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项目;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046-03
Abstract: Based on discus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ncrete practice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applied research 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arries out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applied research courses.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ective discussion of the applied research cour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insisting in the problem orientation,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relying on the applied practice and continuously deepening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of "university student innovation project + applied research and project practice training course", which has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has achieved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and innovative talents efficiently.
Keywords: innovation education; applied research course; talent training; university student innovation project; fusion research
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七大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李克强总理对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出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是我国民族振兴的基调,也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3]。
本文正是在国家这种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开展研究,旨在将应用型研究课程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融合,选择适合低年级大学生的研究方向,根据在应用型研究课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探索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发现孕育大创项目的选题和立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获得关键科学问题的突破,推动大创项目的不断深化研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一、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现状
高等学校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被赋予了为社会培育大批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4]。与国外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大学创新教育仍显不足,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对薄弱,创新活动的主动性明显不够。国家和地方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就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用型高校在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两个极端:要么过度强调实践能力,忽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要么过度依赖专业学习,弱化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5]。部分高校管理者还未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有的高校甚至脱离专业教育而搞创新创业教育,过分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价值[4]。此外,高校老师由于长期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业研究,习惯了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专业教育了如指掌,但对创新教育不甚了解[6]。这些偏颇与局限,显然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
应用型研究课程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7],我国高校正在大力推进应用型研究课程建设,鼓励高校老师开设应用型研究课程。应用型研究课程需要老师们引导大学生们改变过去原有的被动学习方式,树立自主的学习观念,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通过资料查询发现科学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应用型研究课程往往缺少实践环节,不仅课程内容空洞,也很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将应用型研究课程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有机融合,将为学生们提供应用型研究课程的实践平台。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8],在“评价体系”的指挥棒引导下,教授们除了完成正常教学工作外,主要精力、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上面;年轻老师们也不得不为晋升职称而拼命出成果,虽然学校也不断出台鼓励指导大创项目的奖励政策,但其奖励幅度微乎其微,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无法真正融入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影响了大创项目创新成果的产出。
对于学生而言,低年级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有限,不足以独立开展难度较大的大创项目,项目结题时往往只是把指导老师的科研成果进行汇编或者拆分,然后交差,有违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初衷;完全进入专业教育的大四学生着急找工作,已经无心恋战,大三学生如果准备考研,也基本无暇顾及创新项目的实施,最后项目很可能无疾而终[9]。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难度比较大,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
作者认为,将应用型研究課程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活动有机融合,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成果比较热门[10-12],但是如何将应用型研究课程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尚属空白。
二、应用型研究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专项研究课题“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研究”,构建“依托创新项目+提供创新舞台+培养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9]。以学校重点研究课题“应用型研究课程与大学生创新教育融合研究”为依托,建立“应用型研究课程+大创项目实践”的创新教育模式,把应用型研究课程的教学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科研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应用型研究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专业基础
应用型研究课程面向学校各个年级的学生,但课程内容必须建立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既要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又要与选课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可发展潜力相符,不能偏离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难度不能过高[9],拔苗助长无益课程的教学。
(二)坚持问题导向
应用型研究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题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重视,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阶段[10]。通过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甚至根据学生野外拍回照片上的特殊现象,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再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强化创新训练
大学教育明显不同于中学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大学生们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作为创新教育的一种新型课堂——应用型课程教学必须适应这种需求。指导老师需要通过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不唯书本,不犯教条主义错误,敢于挑战权威,突破原有的认识,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应用型研究课程的实施,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依托应用实践
对于低年级大学生而言,还处于接受知识学习的过程,专业知识多局限于对课程的理解,需要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科研过程中逐步体会科研的内涵与乐趣;也只有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训,才能初步掌握科研的基本规律,学习科研方法,领悟科学研究的严谨。
(五)注重教师引导
大学生毕竟处于学习阶段,对于科研具有神秘感,开始接触大创项目时懵懵懂懂,参与初期普遍感到很无助,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时很需要指导老师拥有足够的耐心,把控研究大方向[13],给予学生们详细、具体的指点,先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课程教学和大创项目的立项驶入正常轨道。
(六)持续深入研究
经过应用型研究课程的教学和大创项目研究内容的引入,学生对将来所研究的领域和工作区域有了初步的了解,产生了强烈的进一步探究愿望,也许他们在早期工作会迷茫或者出现失误,但经过指导老师的引导,学生们会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手段,下一步则可以通过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推动研究问题的深入开展,这样 “应用型研究课程+大创项目实践”的创新教育模式得以完整。
三、应用型研究课程与创新教育融合研究探索
作者2017年秋季开设了应用型研究课程“现代海滩沉积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探讨——以北海涠洲岛为例”,2018年指导学生们申请并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项目1项、自治区级项目2项,其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一)应用型研究课程内容选择
作者通过桂工讲坛《现代海滩沉积现象与创新思维》,介绍了所指导的大创项目“青岛汇泉湾和北海冠头岭海滩沉积”取得的系列成果[13],结合资勘专业学生刚完成广西北海涠洲岛的生产实习,为进一步深化课程的教学和大创项目的立项,选择“现代海滩沉积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探讨——以北海涠洲岛为例”作为应用型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应用型研究课程室内讨论
确定选课学生之后,第一次课堂上就让学生运用PPT介绍他们在实习中的所见所闻,然后进行讨论,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分析涠洲岛海滩与青岛海泉湾和北海冠头岭的沉积差异,最后要求他们分工合作,首先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汇总,全面了解所研究领域与区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三)应用型研究课程野外实践
2018年寒假,项目组师生赴涠洲岛开展实地调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野外工作方案,并进行集体讨论,提出问题,比如:海滩剖面测量时间跟潮汐周期的关系?如何依据潮汐表高效开展野外工作?放手让学生独立开展野外工作,导师随时给予学生指导。
(四)学生独立开展项目研究
2018年春季开学后,组织第三轮讨论,让学生汇报和总结野外工作情况,老师们则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新的工作建议。之后同学们利用学院实验室开展室内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每位选课同学按照分工,需要独立提交课程结题报告。
(五)大创项目申报与团队组建
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教师指导选课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立项申报。考虑学习及组织能力,结合在应用型研究课程的表现,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创新项目负责人,组建一支团结协作的创新团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项目科学研究问题申请立项,其中一个成功申报自治区级创新项目的立意就是来自项目负责人在野外观察发现到的某种特殊现象。
(六)教师对项目全程指导
指导老师在大学生创新项目进展的各个环节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悉心指导,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同学们在科研中困惑和难题,激励他们积极参加全国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和学术会议,通过成果交流,尋求知名专家学者的指导,及时发现和不断修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项目研究向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
四、结束语
作者对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其与应用型研究课程融合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应用型研究课程融合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应用型研究课程+大创项目实践”的创新教育模式,通过“立足基础-问题导向-创新思维-应用实践-教师引导-持续研究”等步骤和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建议有关高校制定大创项目与应用型研究课程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与考核机制,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积极开设应用型研究课程,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14]。教育部门及高校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研究课程融合研究成果的交流分享会,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指导,开展实地考察与课堂观摩等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本文是在第十二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录用论文[15]基础上深化而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李克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N].人民日报,2015-10-21(03).
[3]臧夏秋.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
[4]刘玉威,毛江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2):64-67.
[5]曾秋菊.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35-37.
[6]王艳秋.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9):271-272.
[7]刘冬梅.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7(17):105-108.
[8]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8-09-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
348145.html
[9]韦龙明,田晗钰,袁琼,等.依托创新项目、提供创新舞台、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112-113.
[10]李树香,甘萍,田野.问题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88-89.
[11]佟晓丽,刘红,张素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8):74-75.
[12]赵军龙,王凤琴.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1):97-99.
[13]韦龙明.指导大学生开展海滩沉积科技活动的体会[A].2015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集(电子版)[C].武汉,2015.
[14]葛萌萌.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xx学院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18.
[15]韦龙明.应用型研究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融合研究[A].第十二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摘要集(电子版)[C].南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