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2020-04-17高宁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危险因素

高宁

【摘 要】  目的: 探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以2016年12月--2019年1月为时间段,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行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统计粪水性皮炎发生情况,并且分析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 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中,52例粪水性皮炎,发生率26.0%。其中,BMI、术前有无施行造口定位、肠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造口黏膜低及平于皮肤、有无接受个性化指导都与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有关。 结论: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多,我们需加强护理干预,减少其发生率。

【关键词】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粪水性皮炎;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74-01

如今,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广泛应用,手术技术不断提高,而且器械有所改进,加上新辅助化疗理念的推广,基于肿瘤根治原则下完成保肛手术这一观念逐步得到超低位直肠癌病人的接受 [1] 。为了保护吻合口,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更多的人选择建立预防性回肠造口。回肠造口的排泄物量多,而且稀薄,pH值碱性,对皮肤存在较强的腐蚀性 [2] 。一旦排泄液渗入到造口周围皮肤上,则会损害皮肤。患者感到疼痛难忍,而且造口底盘黏贴不牢固,护理难度大,降低术后生活质量 [3] 。为了探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本文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的病案资料,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2月--2019年1月为时间段,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行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119例男性,81例女性,年龄在32-79岁之间,平均年龄(54.92±5.92)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等,了解造口定位、肠造口周围皮肤以及有无接受个性化指导等情况,总结归纳引起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并且提出可行的护理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20.0软件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x ±s),且χ 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中,52例发生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为26.0%(52/200),发生时间在术后(13.48±4.12)天。分析引起粪水性皮炎的危險因素,如表1所示。

表1显示,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与BMI、术前有无施行造口定位、肠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造口黏膜低及平于皮肤、有无接受个性化指导有关。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如肠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未接受个性化指导等。为了减少术后粪水性皮炎发生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护理建议:(1)个性化指导。造口专科护士主动与病人、家属沟通交流,认真观察评估肠造口情况,及时掌握病人的护理需求,一旦发现肠造口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凸面底盘及附件产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讲解注意事项,防止发生粪便渗漏,预防粪水性皮炎。(2)出院指导。出院前,专科护士评估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且通过电话随访、微信、复诊等形式,提供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预防粪水性皮炎。(3)饮食护理。饮食方面,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合患者喜好,制定可行的饮食计划,调节饮食结构,确保每天营养达标。指导患者食用固体食物,促使排便呈糊状,可防止粪便渗漏到底盘下,以免损伤皮肤。(4)康复护理。患者身体状况好转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疾病康复也是很有帮助的。但锻炼时,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且注重持之以恒,达到锻炼的目的。

综上所述,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引起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故此,我们需加强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自我管理,预防术后粪水性皮炎。

参考文献

[1]  云红,张怡,郑薇,于洪霞.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8(04):413-416.

[2] 徐洪莲,何海燕,蔡蓓丽,从志杰. 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03):247-249.

[3] 李红,夏伟芬,叶津,李巧平. 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加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8):728-729.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危险因素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